快递盒变成了大蛋糕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把“双十一”收到的很多快递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摞在一起,放在美工区供孩子们制作使用。可乐过来问:“赵老师,这是大蛋糕吗?”还没等我回答,他就向小朋友们喊道:“小朋友们,这有大蛋糕!”听到他的召唤,小福、小溪赶紧跑过来。
  小福看到盒子,对可乐说:“这不是蛋糕,蛋糕上有奶油!”可乐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马上接过小福的话,说:“那你们想不想把它变成蛋糕呢?”小溪听后,高兴地说:“想,我想做水果蛋糕!”
  说做就做,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小福从材料架上拿出一大袋白色超轻粘土说:“奶油来喽!”3个人每人“扯掉”一块“奶油”,然后用力地揉捏,把它压扁放到快递盒上。由于上下两个纸盒并没有事先粘好,所以上边的纸盒在小溪放奶油的时候总会掉下来,小溪表现得不耐烦了。
  小溪拿起掉下来的纸盒对我说:“赵老师你看,它总是掉下来!”还没等我开口回答,可乐就从身后的材料架上找到胶棒,很认真地在快递盒上涂抹,可两个纸盒根本粘不到一起。他又拿起小瓶乳胶进行尝试,还是不行。小福向我求助:“赵老师,这太难了,我们粘不上!”
  “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非常好!”我首先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肯定。接着,我说:“你们吃过夹心蛋糕吗?”小福马上说:“我吃过,蛋糕中间有奶油和水果,特别好吃。”小溪也说吃过:“奶油和水果夹在蛋糕中间。”可乐把自己手上的“奶油”放在第一个盒子上面,把小的盒子压在上边,然后把蛋糕抬起来,“粘上了!粘上了!”可乐高兴地叫起来。小福和小溪也赶紧模仿。小福边加“奶油”,边说:“快看,奶油把它们粘在一起了。”
  “奶油”铺满了整个蛋糕,孩子们可高兴了,都跳了起来!跳着跳着,可乐对我说:“赵老师,我还想要放M豆在上面。”小溪说:“我想放草莓、苹果和葡萄。”小福说:“我想把果酱撒在上面。”我一一点头:“这些材料都在架子上,你们去找找,看看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好吃的!”
  可乐找来了小绒球来当M豆;小溪找到了各种颜色的彩泥来制作水果;小福选择颜料和毛笔来刷果酱。随后他们又找到了棒棒糖、云朵等样式的卡片做贺卡插在“蛋糕”上;找到了废旧的彩笔做蜡烛;后来发现彩笔太粗在“蛋糕”上立不住,找到了毛茛进行替换,还用了黄色粘土做烛光。随着“蛋糕”上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他们也越来越高兴。
  在小朋友热火朝天地做蛋糕的时候,咚咚一直在旁边观察。咚咚特别喜欢汉字和数字,每次到美工区不是用画笔写班级小朋友的名字就是用黏土制作数字。今天小朋友们用黏土制作蛋糕吸引了他的目光。我悄悄问咚咚:“你要不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蛋糕’?”咚咚说:“不了,我还要做数字呢!”说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继续用黏土做数字。
  孩子抬着蛋糕在活动室里走,展示给大家看。再回到我这里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做的蛋糕是要送给谁的呢?”可乐说:“送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几岁了?”可乐回答:“我们都3岁了!”“哦!祝福你们3岁生日快乐!这是庆祝3岁的生日蛋糕,那怎样才能在蛋糕上表现3岁呢?”我故意抬高嗓音说这句话,想让咚咚能听到。小溪说:“我们插了3根蜡烛。”我肯定道:“嗯,这是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办法吗?”这时,旁边桌的咚咚赶紧跑过来,对我说:“赵老师,我幫他们做个‘3’,别人一看就知道是3岁了。”说着他马上跑回座位,不一会儿数字“3”就做好了。
  咚咚把数字贴在了蛋糕上。大家围着蛋糕鼓掌欢呼:“生日快乐!”小溪最先唱起了生日歌,我们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慢慢地,更多的小朋友加入进来一起唱,唱了一遍又一遍。活动区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恋恋不舍,他们说明天还要做蛋糕,过生日。
其他文献
美国政府很重视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认为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终身发展的起点,学前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了儿童未来十几年在校学业成绩的成败,更可能关系到儿童未来终身发展的成就。在美国,谈到幼小衔接,更多是在说入学准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同时,不能全面否定入学准备。如果到学前班阶段,儿童还不能够接触任何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内容,比如前书写、前运算的内容,那未必是一件好事。 
中班的希希是个性格开朗、有礼貌、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但特别挑食。开始,我鼓励她少吃一些菜,后来允许她只选择一种菜,结果都没用,只要有菜她都不吃午饭。后来,家长跟我说:“老师,那就让她吃白米饭吧!”结果,有一次,小朋友们排着队来取饭,跟在她后面的孩子因为也看到了有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就说:“老师,我想吃白饭。”我说:“小朋友们不可以挑食,挑食是长不大的哦。”他马上说:“希希都是吃白饭……”此時的我不知道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全面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此应运而生。“三全”理念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在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中寻求发展。在综合课程与英语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务必避开整合的误区,坚守整合的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敏锐地找出整合的生长点,保证课程整合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整合  一、整合的必然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
自2013年6月成立伊始,随着集团快速扩张,新建园所不断增加,各岗人员激增,新干部、新教师大量涌入。新小区、新建园、新的幼儿园教职工团队,“三新”叠加,导致朝花幼儿园在开园伊始会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小班入园适应阶段。同时,针对以往的入园适应研究多集中于幼儿园开学后采取的干预措施,我们思考可不可以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幼儿提前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也可以指导家长在家里帮助幼儿提前
在一次例行巡视午餐的过程中,身为园长的我发现,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丁丁没有坐在桌子旁吃饭,而是在一边玩玩具,而小花老师端着一碗白米饭在喂他。我问:“为什么只给孩子吃白米饭?”小花老师解释,这个孩子只吃白米饭,只要有一口菜,他都会吐出来。我让她再试一次给孩子喂口菜,果然,孩子立刻吐了出来。  相比进餐常规,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仅吃白米饭的问题。于是,我和老师打起了配合——我给丁丁读绘本故事,小花老师把
说起管理,总觉得离我们一般的老师、班主任比较远,我觉得只有园长或者中层干部才需要“管理”吧。自从园长说我是个会管理的班主任,仔细想想我的日常工作内容,发现确实也离不开“管理”。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管理了谁,又是如何管理的。 同事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面对的就是搭班老师。每次有了新搭档,我都会开诚布公地对她说:“不管你喜不喜欢我这个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个班的了,这个班好,我们大家都好;这个班不好,
我所在的班级有个叫辰辰的小男孩,也和文中谈到的希希类似。记得刚来幼儿园不久,我就发现辰辰不爱喝汤,离园时与家长反映这一情况,家长很坦然地说:“孩子在家一直都不喝汤、不喝粥,您以后就别让他喝了。”第二天早晨送孩子来园时,家长还当着孩子的面嘱咐老师:“麻烦您别让他喝汤了,不然孩子因为这事抵触上幼儿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我觉得教师还是该有一些“小偏心”,但这个“小偏心”需
小班孩子晨晨在一次户外走平衡木时不小心摔倒了,腿上擦破了皮。晚离园时,我向家长说明情况。  我:“今天户外游戏时,我组织小朋友走平衡木,晨晨走到一半没站稳,不小心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腿上擦破一点皮。家长您放心,我们保健室及时消毒处理了,没有大碍。”  家长:“走平衡木?平衡木多高呀?”  我:“15厘米左右。”  家长:“这么小的孩子干嘛练习走平衡木?我们家孩子本来就爱摔跤,那么高更要摔了。以后我
3~6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会运用拟人或夸张的手法,使用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的“童话”来达到教育目的。比如,玩具被扔到了地上,教师通常会说:“我听到地上有一个玩具在哭,谁来帮帮它?”这样的话语能立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唤起孩子的情感,经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现儿童,播种“童话”  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把事物当做具体的人来看待,心
分析林林的内心,他其实是希望得到同伴的理解和友谊的。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儿童,在生活上多一点关心,在游戏中多一点关注,在同伴面前多给他一分鼓励和肯定,让他渐渐融入快乐的集体生活。针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耐心指导,可从幼儿、教师、家长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引导,渐渐改变其攻击性行为,引导其感受到身边有“爱”围绕。  1.我们可以多开展“我和好朋友”的活動,了解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