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管理理念道德不断深入与强化,一定程度上使农电工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人性化、规范化在农电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是供电企业内部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对于企业员工价值的实现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与规范化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农电工管理;人性化;供电企业;建议;研究
目前,加强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与规范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永葆生机与活力,占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就是要人尽其才,就必须要将人性化、规范化思想融入进农电工管理之中,树立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激发农电工工作的热情与潜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电工管理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农电工的基本构成分析
农电工是指承继了农电体制改革原电管站工作岗位,经过县级供电企业考核招聘农村电工,并且主要从事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营业收费等工作。农电工的群体规模比较庞大,文化程度比较低,抄表收费和安全管理等是农电工常从事的工作岗位。
(二)农电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农电工是农村用电的主要执行者与管理者,要把党和政府等工作方针加以严格的落实,在县供电企业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并且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发挥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用工已经顺利过渡成为农村电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势之下,必须要赋予农电工高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培育一支高精尖的基层农电队伍,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农电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完善的农电工薪酬体系
农电工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然而一些供电企业在管理行为中实施了不尽相同的薪酬体系,农电工待遇与供电企业的正式员工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同时,在“两改一同价”实施过程中[1],低成本运作方式在农电工劳资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农电工工资渠道大都来自于农村低压维护管理费。“同网同价”之后,电力企业农电工的薪酬问题仍然不尽合理与完备,很难激发农电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劳动合同的制定较不完善
供电公司为农电工缴纳了一定的工伤保险,且集体参与到了意外伤害保险中,然而如果农电工在签订劳动协议以后发生了操作伤亡事件,电力企业需要赔偿大量的经济费用,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供电公司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性损失。
(三)缺乏良好的归属感
农电工管理,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任何一个供电企业都在寻求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改制后的农电工虽然从属于供电企业管理,但是以往传统的小农主义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很难脱离“农”字,一些农电工属于半工半农性质,工作比较分散化,缺少强有力的约束和控制,很难与企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平衡感,进而其职业归属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工作技能普遍偏低
农电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进行抄表工作、电费回收、低压线路维护等工作,任务量比较繁重,但农电工文化水平及技能水平普遍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外部形象。农电工工作重担越来越大,而且工作环境一般都远离城市发达地区,工作水平低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有一点松懈,就很难完成考核指标,甚至影响到自身的收入。
三、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与规范的相关建议
(一)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1.供电企业要结合农电工的年龄结构、岗位性质,制定出规范的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实施“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岗位自学、集中培训以及社会教育,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供电企业要为一些农电工提供成人继续教育相关条件,全面提升农电工的文化结构。
2.企业要积极制定出完善的年度农电工教育培训规划,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培训档案,将农电工外出学习及考试等一并存入档案中。可以实施“40+8”学习工作制度,要以供电所为单位每月两天组织农电工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每个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专业知识考试,并将其纳入进年终考评机制中,实现岗位成才。
(二)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合同约束机制
1.完善合同约定和约束机制,将农电工的劳动关系纳入进人性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之中,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严格规范双方的工作行为。有条件的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驻公司驻所,依法依规加强对全县农电工的管理,更好地应对电工合同管理与社保和福利待遇问题,推动电工劳动保障问题进行合理的协商,解决一直困扰农电工的“三保”问题。
2.开展农电工动态监督机制。在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农电工动态监督机制,完善制度,按合同约定,树立高度的农电工风险观念,对于存在不法行为者,轻者要予以警告,重者要解除聘用合同。农电工与农民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其工作态度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利用内外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农电工。
(三)构建良好的群体氛围,提升其凝聚力量
在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实施以来,农电工对供电企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电费清零、减少線损等都是他们辛苦的劳动成果。然而农电工的劳动报酬并不高,部分内勤人员的收入水平比最低标准还要低。因此,必须要加快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体现出较强的人性化和规范化理念。首先,要加快改善农电工工作环境,提供一个舒心、惬意的工作生活条件,多多种花种草,净化空气,设置卫生保洁区,安装空调,提供供暖,更好地满足于农电工的身体、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农电工有着较为繁重的工作负担,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家中拜访和慰问,积极带动农电工开展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困扰农电工家中的难题。 此外,积极发挥基层党团及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展“送温暖”活动,不断了解农电工的思想动态,善于多多爱护和关照农电工,培养农电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如果发现农电工面临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要及时给予帮助,伸出援助之手。在“送温暖“活动中,可以建立起困难农电工信息库,准确掌握农电工家庭贫富状况,不定期送出温暖和关怀。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薪酬体系,制定农电工激励机制
1.在规范农电工用工过程中,对于农电工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要深入分析供电机构基层各类工作岗位,安排农电工集中在与自身技能匹配且相同的岗位工作,并且进行客观公正的技能评估,实施一系列的量化考核,形成与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相当的工资水平,将动态管理融入进农电工的收入之中,激勵成才涨薪,促进公司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2.要想充分发挥农电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要提供最优质的待遇。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农电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为增加农电工收入,可以将保障工资与绩效工资结合在一起,实施基本工资、考核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薪资,保证农电工收入与岗位约定的年收入一致性与协调性。此外,要按照规定为农电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农电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2],不断践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五)成立劳务派遣公司,规避施工伤亡风险
鼓励有能力的农电工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承包相关管理及简单的工程,负责对农电工进行管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致富。力争把所有农电工纳入劳务派遣管理,供电公司让利给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供电公司要根据实际费用向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拨款,而劳务派遣公司要积极承担工资发放和安全管理责任等。同时,对于农电工来说,如果发生了触电伤亡事故,可以利用风险转移法转移到劳务派遣公司,避免了经营风险的进一步蔓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已经成为了推动供电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效运转。因此,要将人性化与规范化融入进农电工管理中,提升农电工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服务宗旨,不断完善用工制度,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农电工,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培育一支高质量的农电工队伍,营造良好的农电工管理氛围,进而为供电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昳娟,梁波,刘宏. 实施专业集约化管理 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J]. 大众用电,2016,(10):33-34.
[2]孔庆泽,张燕飞. 优化供电所农电工队伍管理[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22):78-79.
作者简介
(1977.10-)男, 本科 助理政工师, 党政综合部副主任 。
关键词:农电工管理;人性化;供电企业;建议;研究
目前,加强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与规范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永葆生机与活力,占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就是要人尽其才,就必须要将人性化、规范化思想融入进农电工管理之中,树立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激发农电工工作的热情与潜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电工管理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农电工的基本构成分析
农电工是指承继了农电体制改革原电管站工作岗位,经过县级供电企业考核招聘农村电工,并且主要从事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营业收费等工作。农电工的群体规模比较庞大,文化程度比较低,抄表收费和安全管理等是农电工常从事的工作岗位。
(二)农电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农电工是农村用电的主要执行者与管理者,要把党和政府等工作方针加以严格的落实,在县供电企业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并且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发挥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用工已经顺利过渡成为农村电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势之下,必须要赋予农电工高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培育一支高精尖的基层农电队伍,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农电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完善的农电工薪酬体系
农电工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然而一些供电企业在管理行为中实施了不尽相同的薪酬体系,农电工待遇与供电企业的正式员工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同时,在“两改一同价”实施过程中[1],低成本运作方式在农电工劳资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农电工工资渠道大都来自于农村低压维护管理费。“同网同价”之后,电力企业农电工的薪酬问题仍然不尽合理与完备,很难激发农电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劳动合同的制定较不完善
供电公司为农电工缴纳了一定的工伤保险,且集体参与到了意外伤害保险中,然而如果农电工在签订劳动协议以后发生了操作伤亡事件,电力企业需要赔偿大量的经济费用,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供电公司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性损失。
(三)缺乏良好的归属感
农电工管理,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任何一个供电企业都在寻求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改制后的农电工虽然从属于供电企业管理,但是以往传统的小农主义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很难脱离“农”字,一些农电工属于半工半农性质,工作比较分散化,缺少强有力的约束和控制,很难与企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平衡感,进而其职业归属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工作技能普遍偏低
农电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进行抄表工作、电费回收、低压线路维护等工作,任务量比较繁重,但农电工文化水平及技能水平普遍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外部形象。农电工工作重担越来越大,而且工作环境一般都远离城市发达地区,工作水平低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有一点松懈,就很难完成考核指标,甚至影响到自身的收入。
三、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与规范的相关建议
(一)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1.供电企业要结合农电工的年龄结构、岗位性质,制定出规范的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实施“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岗位自学、集中培训以及社会教育,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供电企业要为一些农电工提供成人继续教育相关条件,全面提升农电工的文化结构。
2.企业要积极制定出完善的年度农电工教育培训规划,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培训档案,将农电工外出学习及考试等一并存入档案中。可以实施“40+8”学习工作制度,要以供电所为单位每月两天组织农电工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每个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专业知识考试,并将其纳入进年终考评机制中,实现岗位成才。
(二)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合同约束机制
1.完善合同约定和约束机制,将农电工的劳动关系纳入进人性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之中,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严格规范双方的工作行为。有条件的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驻公司驻所,依法依规加强对全县农电工的管理,更好地应对电工合同管理与社保和福利待遇问题,推动电工劳动保障问题进行合理的协商,解决一直困扰农电工的“三保”问题。
2.开展农电工动态监督机制。在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农电工动态监督机制,完善制度,按合同约定,树立高度的农电工风险观念,对于存在不法行为者,轻者要予以警告,重者要解除聘用合同。农电工与农民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其工作态度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利用内外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农电工。
(三)构建良好的群体氛围,提升其凝聚力量
在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实施以来,农电工对供电企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电费清零、减少線损等都是他们辛苦的劳动成果。然而农电工的劳动报酬并不高,部分内勤人员的收入水平比最低标准还要低。因此,必须要加快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体现出较强的人性化和规范化理念。首先,要加快改善农电工工作环境,提供一个舒心、惬意的工作生活条件,多多种花种草,净化空气,设置卫生保洁区,安装空调,提供供暖,更好地满足于农电工的身体、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农电工有着较为繁重的工作负担,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家中拜访和慰问,积极带动农电工开展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困扰农电工家中的难题。 此外,积极发挥基层党团及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展“送温暖”活动,不断了解农电工的思想动态,善于多多爱护和关照农电工,培养农电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如果发现农电工面临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要及时给予帮助,伸出援助之手。在“送温暖“活动中,可以建立起困难农电工信息库,准确掌握农电工家庭贫富状况,不定期送出温暖和关怀。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薪酬体系,制定农电工激励机制
1.在规范农电工用工过程中,对于农电工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要深入分析供电机构基层各类工作岗位,安排农电工集中在与自身技能匹配且相同的岗位工作,并且进行客观公正的技能评估,实施一系列的量化考核,形成与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相当的工资水平,将动态管理融入进农电工的收入之中,激勵成才涨薪,促进公司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2.要想充分发挥农电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要提供最优质的待遇。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农电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为增加农电工收入,可以将保障工资与绩效工资结合在一起,实施基本工资、考核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薪资,保证农电工收入与岗位约定的年收入一致性与协调性。此外,要按照规定为农电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农电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2],不断践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五)成立劳务派遣公司,规避施工伤亡风险
鼓励有能力的农电工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承包相关管理及简单的工程,负责对农电工进行管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致富。力争把所有农电工纳入劳务派遣管理,供电公司让利给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供电公司要根据实际费用向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拨款,而劳务派遣公司要积极承担工资发放和安全管理责任等。同时,对于农电工来说,如果发生了触电伤亡事故,可以利用风险转移法转移到劳务派遣公司,避免了经营风险的进一步蔓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电工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已经成为了推动供电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效运转。因此,要将人性化与规范化融入进农电工管理中,提升农电工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服务宗旨,不断完善用工制度,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农电工,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培育一支高质量的农电工队伍,营造良好的农电工管理氛围,进而为供电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昳娟,梁波,刘宏. 实施专业集约化管理 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J]. 大众用电,2016,(10):33-34.
[2]孔庆泽,张燕飞. 优化供电所农电工队伍管理[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22):78-79.
作者简介
(1977.10-)男, 本科 助理政工师, 党政综合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