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缺多年的班主任,一直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少的是成功的案例,多的是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失误或失败。因此,我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真实展示和分析,促使自己反思,督促自己寻找问题的出路,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如此来说,这篇文章对于个人的最大意义便呈现出来了。
问题案例一:老师,我是冤枉的
一位自己平时不大喜欢的男生小A,不喜欢的原因是学习习惯差,上所有的课都几乎神游,还长得很不可爱。一次上历史课和前桌小B打闹被我发现,课后两人跟我来到办公室。两位学生平时表现都不好,成绩较差,但小B同学我没有任何厌恶之心,他老实守纪,就是笨点。相反那位小A同学不知怎么回事,看哪儿都不舒服,说实话,潜意识里有点排斥他。我没等他说,我就大声斥责:“为什么出事的总是你,你就不能太平点吗?”他马上说:“老师,这次真不是我,我是冤枉的。”听了他的辩解我更气,说:“冤枉,不是你挑頭,还会有谁,肯定是你先去打小B的,才弄成这样的,你说怎么办?”这时候上课铃响了,我也就没有再追究下去。第二天有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昨天你确实冤枉了小A同学,真的不是他打闹,而是小B先动手的。”听到这里,我脑袋“嗡”的一下,错了,还真的错了,还错得非常离谱。
案例分析:
1.如何客观公正对待学生,我想首先要摘掉有色眼镜,别带主观意志去处理学生之间的事,因为思维定势之后,不自觉的就认为一切错事都是那个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干的。这样无疑把学生推向了万丈深渊的悬崖边,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2.其次是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陈述事情的经过,而我没有做到,凭着自己的武断把一切错误都推给了小A,这是最要命的错误。
3.最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尽量走入班级了解情况,调查取证,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还要尽量避免情绪化处理事情。
问题案例二:我爱上课说话
每接一个新班,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爱说话的学生,像这次班里的小A、小B等不仅在课间大声说话,打闹追逐,而且在课堂上也喜欢接老师的话茬,随便说话,无所顾忌。他们在影响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影响了别人,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起初,我想他们毕竟都是孩子,自制力有限,有时难免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于是当我在课堂上发现他们随便说话的时候,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走到他们的课桌旁站立一会,或者用手轻轻的碰他们一下,对他们进行提醒,请他们两人注意听讲。起初这做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时间长了,我发现他俩也就是在我提醒的时候有所收敛,一会儿又恢复如初。这让我很恼火。但冷静下来一想,他们的行为反复,也就是自制力差罢了,并不是存心跟老师作对,也绝对不能对他们发火,还是牢记“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吧。先分析事实再去找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我把他们逐个叫到办公室里,谈话的过程也差不多,先是跟他们讲明课上说话不遵守纪律的后果,然后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结果正如我所料,两人都表示要改正错误,做一名尊师守纪的好学生。这让我很是欣慰,感受到了自己辛苦的回报。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俩上课话虽少了,不再乱说,但有时呆若木鸡,有时心不在焉,有时趴在桌上,不在状态。这让我有些触动。一方面,我觉得课堂的纪律是个大问题,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会造成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我感受到了自己教育方式失败带来的沮丧。
案例分析:
思来想去,教育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合理的处理办法。先可以分析一下他们上课说话的原因。小A属于那种优秀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家庭教育也比较及时,在别的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他都可以很快掌握了,为了表现他的优越感和与众不同,他就表现的非常随意。这种情况我想可不可以这样处理,你既然优秀,那我就用同样优秀的学生与你比较,让你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上进心。另外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他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也要给他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相比小A,小B属于那种习惯性行为的学生,他的不良行为得到老师的批评,得到家长的压制,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他看来,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坏学生,是别人都不喜欢的人,他也许想故意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老师的关爱。
通过分析,我想可以确定如下工作思路:首先,积极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帮他树立自信;其次,多用些时间去关注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也引导其他学生去关怀帮助他,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并没有歧视他。确定了目标与方法,然后就是实际的行动。但毕竟这样的孩子的行为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彻底地改变绝非朝夕之功。所以只要选对了路子,可能还需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我想: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所欣赏,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有说话习惯的学生,他们是想要引起别人注意,或者他们在用另外的方法告诉老师,他们需要被关注,而这些学生假如能让他们对你有好感,很可能他们会是你课程上配合度最好的学生。
以上两个问题案例只是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小部分。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不能幻想用一直一成不变的方法去解决每一届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以教育的智慧来解决教育当中存在的新问题和老问题。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反思,我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探索者,因为我取得了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办法。
问题案例一:老师,我是冤枉的
一位自己平时不大喜欢的男生小A,不喜欢的原因是学习习惯差,上所有的课都几乎神游,还长得很不可爱。一次上历史课和前桌小B打闹被我发现,课后两人跟我来到办公室。两位学生平时表现都不好,成绩较差,但小B同学我没有任何厌恶之心,他老实守纪,就是笨点。相反那位小A同学不知怎么回事,看哪儿都不舒服,说实话,潜意识里有点排斥他。我没等他说,我就大声斥责:“为什么出事的总是你,你就不能太平点吗?”他马上说:“老师,这次真不是我,我是冤枉的。”听了他的辩解我更气,说:“冤枉,不是你挑頭,还会有谁,肯定是你先去打小B的,才弄成这样的,你说怎么办?”这时候上课铃响了,我也就没有再追究下去。第二天有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昨天你确实冤枉了小A同学,真的不是他打闹,而是小B先动手的。”听到这里,我脑袋“嗡”的一下,错了,还真的错了,还错得非常离谱。
案例分析:
1.如何客观公正对待学生,我想首先要摘掉有色眼镜,别带主观意志去处理学生之间的事,因为思维定势之后,不自觉的就认为一切错事都是那个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干的。这样无疑把学生推向了万丈深渊的悬崖边,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2.其次是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陈述事情的经过,而我没有做到,凭着自己的武断把一切错误都推给了小A,这是最要命的错误。
3.最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尽量走入班级了解情况,调查取证,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还要尽量避免情绪化处理事情。
问题案例二:我爱上课说话
每接一个新班,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爱说话的学生,像这次班里的小A、小B等不仅在课间大声说话,打闹追逐,而且在课堂上也喜欢接老师的话茬,随便说话,无所顾忌。他们在影响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影响了别人,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起初,我想他们毕竟都是孩子,自制力有限,有时难免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于是当我在课堂上发现他们随便说话的时候,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走到他们的课桌旁站立一会,或者用手轻轻的碰他们一下,对他们进行提醒,请他们两人注意听讲。起初这做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时间长了,我发现他俩也就是在我提醒的时候有所收敛,一会儿又恢复如初。这让我很恼火。但冷静下来一想,他们的行为反复,也就是自制力差罢了,并不是存心跟老师作对,也绝对不能对他们发火,还是牢记“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吧。先分析事实再去找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我把他们逐个叫到办公室里,谈话的过程也差不多,先是跟他们讲明课上说话不遵守纪律的后果,然后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结果正如我所料,两人都表示要改正错误,做一名尊师守纪的好学生。这让我很是欣慰,感受到了自己辛苦的回报。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俩上课话虽少了,不再乱说,但有时呆若木鸡,有时心不在焉,有时趴在桌上,不在状态。这让我有些触动。一方面,我觉得课堂的纪律是个大问题,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会造成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我感受到了自己教育方式失败带来的沮丧。
案例分析:
思来想去,教育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合理的处理办法。先可以分析一下他们上课说话的原因。小A属于那种优秀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家庭教育也比较及时,在别的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他都可以很快掌握了,为了表现他的优越感和与众不同,他就表现的非常随意。这种情况我想可不可以这样处理,你既然优秀,那我就用同样优秀的学生与你比较,让你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上进心。另外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他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也要给他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相比小A,小B属于那种习惯性行为的学生,他的不良行为得到老师的批评,得到家长的压制,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他看来,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坏学生,是别人都不喜欢的人,他也许想故意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老师的关爱。
通过分析,我想可以确定如下工作思路:首先,积极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帮他树立自信;其次,多用些时间去关注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也引导其他学生去关怀帮助他,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并没有歧视他。确定了目标与方法,然后就是实际的行动。但毕竟这样的孩子的行为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彻底地改变绝非朝夕之功。所以只要选对了路子,可能还需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我想: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所欣赏,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有说话习惯的学生,他们是想要引起别人注意,或者他们在用另外的方法告诉老师,他们需要被关注,而这些学生假如能让他们对你有好感,很可能他们会是你课程上配合度最好的学生。
以上两个问题案例只是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小部分。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不能幻想用一直一成不变的方法去解决每一届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以教育的智慧来解决教育当中存在的新问题和老问题。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反思,我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探索者,因为我取得了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