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处于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而识字教学则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常用的识字教学,不外乎分类识字、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难免让人感觉单调,使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又学得累,难以提起兴趣。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后,怎样才能使承上启下作用的二年级识字课变得更加有效呢?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灵动有趣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处于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而识字教学则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常用的识字教学,不外乎分类识字、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难免让人感觉单调,这样子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又学得累,难以提起兴趣。学生有了一定年级识字基础后,怎样才能让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二年级识字课变得更加有效呢?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灵动有趣呢?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组识字课为例,谈谈理解与尝试。
笔者尝试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把本课10个要学习的生字嵌入歌词中,以歌谣的形式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韵律十足,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在愉悦的气氛里,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但这一节识字课,要写的生字有10个那么多,且每个生字之间没有多大联系,笔者就尝试根据生字的特点,采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各个生字,加深印象便于理解记忆。
一、猜字游戏导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的导入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聚拢孩子们的目光,并牢牢牵引着他们的心神。考虑到他们一年级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笔者先以简单的象形字“禾”“牛”来考学生,学生们立马变得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笔者再出示“物”的象形字,这时学生猜不出来,笔者就告诉学生“这是物,是会意字,也是形声字,表示多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词植物、人物、动物等。
二、以故事情节带出生字
接下来,笔者以主持人的身份邀请孩子们观看动物表演,第一个闪亮登场的是熊猫,带出“猫”字,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如何记住,学生都能用上“加一加、换一换” 的方法识记,接着看笔者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写三遍,剩下右边的“苗”写得宽一点,再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最后展示和评价。通过示范、观摩、展示、比对等方法一步步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并学会观察字体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加深他们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指导完学生,再举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从反犬旁又引出和它相似的另一个部首——提手旁,接着引出 “拍、护”两个生字的教学,看,在中国的汉字中很多偏旁部首都有其特殊含义,反犬旁表示和动物有关,提手旁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育者应注重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突破旧有的模式,注意引导学生识字方法的迁移,对一切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经验加以利用,最好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可以学以致用,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得更为科学有效。
这节课中笔者特别指导“猫、鸡、丛”这几个生字,而在讲“牢”字的时候,笔者以故事的形式,把汉字的演变娓娓道来:“老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能让它到处跑吗?”学生说:“不能”。“是呀,它会把熊猫、孔雀、锦鸡给吃掉的。所以呀,我们找来最优秀的猎人用笼子把它关起来,这就是‘牢’了,在古代宝盖头表示笼子,笼子里关着什么?(牛)再加一把锁,牛被关得紧紧的,还能不能跑?不能跑。因此‘牢’还代表‘紧紧’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因而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把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一个个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或是方方正正的笔画,而是一幅幅重新活过来灵动的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他们乐此不疲,在浑然不觉中,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更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又一途径。
三、拓展延伸
《新课标》提倡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设计“给生字宝宝找同伴”游戏这一环节,四人小组合作,将8个生字分类,可按字的结构、字的意思、发音的不同等方法,只要你想到任何方法都行,看哪个小组能研究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学生对老师给出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纵横发散,串联、综合沟通,最后进行分类整合,突破定向性思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寻找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从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把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让学生乐学,还要使学生会学。
四、回归文本
要感知文本最实用的方法是充分接触文本、诵读文本。学生们通过全班读、自己拍手读、同桌拍手读,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们感受到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并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本堂课我们运用的识字方法学习了哪些生字,再一次点明中心。
这节课是以一个“观看动物表演”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看表演的过程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爱上识字。“给生字宝宝找同伴”这种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学习汉字的规律,并贴近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不知不觉间掌握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根据以上环节来设计板书,左边是这节课我们重点指导的生字,右边是学生学生字所运用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习生字时有所侧重,其他的生字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写。下面的生字分类,是为了让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他人分类方法,也是反馈学生对所学生字的掌握。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则是语文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深知孩子所接受的识字教育的数量、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的教学是为了保障教学纵深發展,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吃得着”“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使教育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齐松江,杨长久.新时期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唐正明.学生识字量少在第一学段造成的影响和改进策略[J].广西教育,2012(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处于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而识字教学则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常用的识字教学,不外乎分类识字、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难免让人感觉单调,这样子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又学得累,难以提起兴趣。学生有了一定年级识字基础后,怎样才能让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二年级识字课变得更加有效呢?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灵动有趣呢?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组识字课为例,谈谈理解与尝试。
笔者尝试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把本课10个要学习的生字嵌入歌词中,以歌谣的形式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韵律十足,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在愉悦的气氛里,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但这一节识字课,要写的生字有10个那么多,且每个生字之间没有多大联系,笔者就尝试根据生字的特点,采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各个生字,加深印象便于理解记忆。
一、猜字游戏导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的导入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聚拢孩子们的目光,并牢牢牵引着他们的心神。考虑到他们一年级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笔者先以简单的象形字“禾”“牛”来考学生,学生们立马变得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笔者再出示“物”的象形字,这时学生猜不出来,笔者就告诉学生“这是物,是会意字,也是形声字,表示多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词植物、人物、动物等。
二、以故事情节带出生字
接下来,笔者以主持人的身份邀请孩子们观看动物表演,第一个闪亮登场的是熊猫,带出“猫”字,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如何记住,学生都能用上“加一加、换一换” 的方法识记,接着看笔者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写三遍,剩下右边的“苗”写得宽一点,再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最后展示和评价。通过示范、观摩、展示、比对等方法一步步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并学会观察字体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加深他们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指导完学生,再举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从反犬旁又引出和它相似的另一个部首——提手旁,接着引出 “拍、护”两个生字的教学,看,在中国的汉字中很多偏旁部首都有其特殊含义,反犬旁表示和动物有关,提手旁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育者应注重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突破旧有的模式,注意引导学生识字方法的迁移,对一切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经验加以利用,最好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可以学以致用,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得更为科学有效。
这节课中笔者特别指导“猫、鸡、丛”这几个生字,而在讲“牢”字的时候,笔者以故事的形式,把汉字的演变娓娓道来:“老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能让它到处跑吗?”学生说:“不能”。“是呀,它会把熊猫、孔雀、锦鸡给吃掉的。所以呀,我们找来最优秀的猎人用笼子把它关起来,这就是‘牢’了,在古代宝盖头表示笼子,笼子里关着什么?(牛)再加一把锁,牛被关得紧紧的,还能不能跑?不能跑。因此‘牢’还代表‘紧紧’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因而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把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一个个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或是方方正正的笔画,而是一幅幅重新活过来灵动的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他们乐此不疲,在浑然不觉中,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更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又一途径。
三、拓展延伸
《新课标》提倡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设计“给生字宝宝找同伴”游戏这一环节,四人小组合作,将8个生字分类,可按字的结构、字的意思、发音的不同等方法,只要你想到任何方法都行,看哪个小组能研究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学生对老师给出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纵横发散,串联、综合沟通,最后进行分类整合,突破定向性思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寻找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从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把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让学生乐学,还要使学生会学。
四、回归文本
要感知文本最实用的方法是充分接触文本、诵读文本。学生们通过全班读、自己拍手读、同桌拍手读,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们感受到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并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本堂课我们运用的识字方法学习了哪些生字,再一次点明中心。
这节课是以一个“观看动物表演”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看表演的过程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爱上识字。“给生字宝宝找同伴”这种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学习汉字的规律,并贴近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不知不觉间掌握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根据以上环节来设计板书,左边是这节课我们重点指导的生字,右边是学生学生字所运用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习生字时有所侧重,其他的生字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写。下面的生字分类,是为了让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他人分类方法,也是反馈学生对所学生字的掌握。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则是语文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深知孩子所接受的识字教育的数量、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的教学是为了保障教学纵深發展,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吃得着”“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使教育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齐松江,杨长久.新时期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唐正明.学生识字量少在第一学段造成的影响和改进策略[J].广西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