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绿湖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利用地缘优势,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化显得迫在眉睫。“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挂绿湖乡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用寻根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格,增强地域认同感和乡土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挂绿湖
  增城挂绿湖东联增江,西通西福河,南连增塘水库,沟通东江和增城水脉,汇聚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如今,挂绿湖周边拥有鹤之洲湿地公园、增江十里画廊、塘头飞榕、雁塔长虹、增城广场、西园挂绿等岭南文化元素和荔城传统文化基因。以上种种,皆为“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地域文化基础。增城区第一中学北临挂绿湖,湖以挂绿名,挂绿甲天下。挂绿是本地最大的最具特色的荔枝文化载体。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本文是通过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研究,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地域认同感和乡土归属感,引导学生了解、思考和研究自己家门口的乡土文化,将历史与现实对接,焕发光彩。
  一、“挂绿湖乡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背景
  第一,基于国家政策上“三级课程”的构想。90年代以后,国家从政策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构想。增城区第一中学北临挂绿湖,主动承担挂绿湖人文资源的开发,组编成校本课程体系,以学生可选择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合适地传承,开发具有挂绿湖特色的校本课程,供本校高一高二语文学科选修课使用,并依托日常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作为延伸,别具意义。
  第二,符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选修要求。“挂绿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将会对必修课程有效补充和提升。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增城区第一中学顺应大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地缘优势明显的挂绿湖乡土文化资源,主动对语学科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立足于我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办学实际。我校的办学理念“对人的发展负责”,突出强调了教育的服务功能和教育者的社会担当。教育要为每位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要为每位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通过“挂绿湖乡土文化”校本課程开设,引导学生了解、思考和研究自己家门口的乡土文化,将历史与现实对接,必将为本土文化产业注入源头活水,焕发光彩。
  二、挂绿湖乡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
  “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以挖掘“挂绿湖”名字背后的人文资源和作为自然资源所蕴含的乡土文化元素为核心,开发出包括“挂绿湖诗词鉴赏”“挂绿湖民间歌谣赏析”“增城名人的文化思辨”“《醉美荔乡》的思辨阅读”四个课程组,利用为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选修二增设课程,其中选修二课程分四个学期在高一高二学段配合国家课程使用,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性学习。
  (一)“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1.挂绿湖诗词研究
  挂绿湖乡土文化作为增城本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挂绿”到“荔枝”到如今挂绿湖的湖光山色,再由此延伸出来的水文化,是一代代增城人的情结根源。让学生收集相关诗词,教师整理汇编成校本教材《挂绿湖诗词鉴赏》。指引学生收集、鉴赏品味,可以让学生追本溯源,从风物和山水中感受家乡的美,同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挂绿湖民间歌谣研究
  民间歌谣是展现乡土文化特色和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城乡土民谣凝聚了增城人民智慧,极具本地语言特色。《挂绿湖民间歌谣赏析》主要分为本地歌谣和客家歌谣,引导学生收集、分类、赏析,使民间歌谣的传唱更富含正规性,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家乡歌谣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增城名人的文化思辨
  “新粤派语文理念下高中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课题成果《增城名人的文化思辨》,收录增城文化名人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采访名人、追寻名人的足迹等,汇编成集让学生从家乡的名人中获取力量,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同时,掌握传记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传记阅读的能力。
  4.《醉美荔乡》的思辨阅读
  《醉美荔乡》是增城文人抒写家乡情怀的文集,植根于乡土文化,在阅读、写作训练指导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掘本土的美,促进对学生的美育培养,增强文化自信,卯足内驱力自觉学习。
  (二)“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利用
  “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利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教学
  作为选修二增设的校本课程,构建多层次的语文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此外,与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依托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渗透性学习。如作为国家课程的高二选修《传记选读》《唐宋诗词元散曲》的拓展延伸。
  2.社团活动
  通过文学社、辩论社、广播站搭建展示平台,如举行挂绿湖诗词创作大赛、挂绿湖诗词吟诵比赛。
  3.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校本教材,引发学生产生探求乡土文化的兴趣,根据本地区的历史、民俗、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汲取人文养料。
  三、挂绿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在开发实践中的评价
  作为选修课的“挂绿湖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挂绿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在开发实践中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价学生
  制定以注重学生参与课程的情感体验、发展兴趣为指导思想的学生评价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作品、技能进行等级评定,共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并辅以执教老师鼓励性评语。
  2.评价教师
  用百分制对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论文进行量化评分。参与评价的有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师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导处综合各方面评价情况,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3.评价课程
  教师自我评价与课程领导小组评价相结合。课程设计与执行教师陈述课程特色和教学效果,校课程领导小组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对课程的设计、执行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不断完善课程。
  根据挂绿湖乡土文化特色,课程初步计划分为“挂绿湖诗词”“挂绿湖民谣”“增城名人传”“荔乡散文”四大板块开发,并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加以利用,不断反思总结实践经验,修正教学方案,再经过实践验证,使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学习任务之后,开阔自己的视野,珍惜乡土,记住乡愁。结合本土资源开发选修课程,较为少见,能够开阔教师的科研视野,让更多的教师投身本土文化和选修课研究中,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其中。而作为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且行且爱。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2]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 梁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注: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语文“挂绿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编号:ZC2017059〕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年纪小,对什么事情都充满新奇感,但他们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教师单一的说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管理班级中,充分运用班级物质环境、精神环境设计新颖的活动,能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减轻他们幼小衔接的情绪压力,让学生乐意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并有归属感。  一、创设整洁美观的班级环境,发挥“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营造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情趣阅读的开展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推荐书单、建立流动书角、阅读博览、阅读交流四个阅读步骤来开展情趣阅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享受读书的乐趣,积累读书的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情趣阅读  情趣就是情感和兴趣,它是学
【摘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学习课文,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提高朗读水平。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朗读训练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朗读训练;小学语文;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朗读不但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被逐步地推广和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也逐步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地关注和重视,有效地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材料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初中语文是重要的转折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学习是比较重要的模块,可以说是语文学科“半边天”,对于语文成绩高低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对于教师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语文作文的教学,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取得的成绩仍然不够显著,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帮助学生沉淀语感和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及文学修养。在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面对这一现状,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从业者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学生;阅读能力;方法探究  学生思维能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些教育现象:认真负责的老师努力付出却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得到的却是学生在背后的谩骂!家长的血汗换回的是儿女的叛逆!看到这些现象笔者深有感触,很多班主任,凭着自己的良知和责任感,用心带班,但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初做班主任的几年,笔者也感觉不顺利,感觉班级管理工作很繁琐,要除了应对学校布置的各种杂事,更难得是要面对班上突发的一些问题或者班上那么几个“问题学生”。当
【摘要】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班主任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本文主要从树立良好榜样渗透德育、正确评价学生、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班规和班干部队伍建设这四方面来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关键词】渗透德育;正确评价;班级氛围  一、以身作则,
本报综合报道 12月7日,2018年茂名市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市一中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刚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欣荣主持会议并部署工作。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梁旭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余义才出席会议。  会议总结了茂名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谋划部署了2019年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为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了方向,为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随时随地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各方资讯,移动学习也是当今流行的“碎片”学习方式,其中微课起到了很强的导学作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微课成为了教師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导师”。以下是笔者近几年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的一些学习总结和设计心得。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设计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载体,针对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