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帮助学生沉淀语感和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及文学修养。在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面对这一现状,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从业者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学生;阅读能力;方法探究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阅读教学。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老师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工作,可以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等手段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本文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理论思考,提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的兴趣不高、老师和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不高等问题。在大多数普通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此外,很多小学表示自己很难投入到语文阅读课中去,觉得语文阅读课十分无聊。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课堂教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面对这些现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有以下几点。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小学生。小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控力较差,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也不高,而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他们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和自控力都不是十分的完善。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比较强。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需要老师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老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好与阅读课内容相符的场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阅读课的内容。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或者演绎,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的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内涵。第二,教学工作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小学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给学生推荐好读物的时候,要挑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书目。第三,语文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枯燥的语文阅读课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是把晦涩难懂的课本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讲故事这种方式是最适合小学生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下夏季瓜田和西瓜棚的场景,也可以给學生找一些猹的图片。然后,再针对观看的这些场景让小学生总结一下猹的特征,谈谈一谈夏季西瓜田的感想,这样就会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去。在学生总结陈述之后,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要上的课文内容是《少年闰土》,老师提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者语文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第一遍之后,组织学生演绎《少年闰土》中的片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特定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2.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然后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发呆的情况。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课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情况,如果发现上课走神的学生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当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长难句时,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当学生能自己突破长难句难关时,自然就会对语文阅读产生好感。新课标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主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特点、事件、背景和中心思想进行回顾,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集中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划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任务和背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这不仅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加上提问的环节。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这样既能防止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走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老师要认真地做好课前教案,提出的课堂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能够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老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确不同学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协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阅读素材,阅读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独立解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詹天佑》这篇文章时,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给学生留出课前的思考问题:第一,可以问学生詹天佑的生平及简介;第二,可以问学生詹天佑的主要成就;第三,可以问一下作者的生平及简介;第四,可以问作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先让全班的同学一起诵读一遍,老师留出问题之后,再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将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达到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小学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面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老师从不同的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样化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杜岳芬.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7).
[2]谢文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16(79):58.
【关键词】小学学生;阅读能力;方法探究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阅读教学。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老师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工作,可以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等手段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本文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理论思考,提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的兴趣不高、老师和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不高等问题。在大多数普通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此外,很多小学表示自己很难投入到语文阅读课中去,觉得语文阅读课十分无聊。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课堂教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面对这些现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有以下几点。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小学生。小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控力较差,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也不高,而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他们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和自控力都不是十分的完善。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比较强。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需要老师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老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好与阅读课内容相符的场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阅读课的内容。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或者演绎,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的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内涵。第二,教学工作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小学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给学生推荐好读物的时候,要挑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书目。第三,语文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枯燥的语文阅读课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是把晦涩难懂的课本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讲故事这种方式是最适合小学生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下夏季瓜田和西瓜棚的场景,也可以给學生找一些猹的图片。然后,再针对观看的这些场景让小学生总结一下猹的特征,谈谈一谈夏季西瓜田的感想,这样就会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去。在学生总结陈述之后,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要上的课文内容是《少年闰土》,老师提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者语文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第一遍之后,组织学生演绎《少年闰土》中的片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特定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2.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然后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发呆的情况。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课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情况,如果发现上课走神的学生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当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长难句时,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当学生能自己突破长难句难关时,自然就会对语文阅读产生好感。新课标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主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特点、事件、背景和中心思想进行回顾,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集中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划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任务和背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这不仅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加上提问的环节。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这样既能防止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走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老师要认真地做好课前教案,提出的课堂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能够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老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确不同学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协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阅读素材,阅读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独立解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詹天佑》这篇文章时,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给学生留出课前的思考问题:第一,可以问学生詹天佑的生平及简介;第二,可以问学生詹天佑的主要成就;第三,可以问一下作者的生平及简介;第四,可以问作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先让全班的同学一起诵读一遍,老师留出问题之后,再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将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达到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小学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面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老师从不同的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样化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杜岳芬.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7).
[2]谢文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16(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