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被逐步地推广和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也逐步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地关注和重视,有效地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通过板书和口述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但不利于课堂的有效开发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所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很有限。结合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解决,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与精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在传统课堂模式中,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技术设备的落后,导致很多教师都只能采用板书与口述的方式进行授课和教学。很多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局限于黑板、粉笔。尤其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教学资源的匮乏和落后都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这种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一些有条件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却因为思想观念的守旧和落后而不愿意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思想的落后性也制约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入,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作用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黑板板书,学生听讲记笔记。近几年来,我国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多媒体设备广泛运用于教学课堂,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且极大地便利了教师的教学。传统“板书式”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它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学习问题,要懂得借助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课堂做深入的融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便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把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做深度的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缓解上课压力,为枯燥氛围的课堂增添色彩。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身边的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发现,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还是运用传统的大量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网络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合理利用,融合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教学情景,很多需要学生想象的知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融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中,积极地给学生构建一个趣味课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融入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靠板书与口述的方式来授课,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视频、音频、课件和图片等,便于资料的分享与展示,有效地减轻板书负担,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水平。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和书籍等方式来了解负荆请罪这一历史典故的人物特点以及故事背景,然后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负荆请罪的影视片段,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故事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情境。
2.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延伸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关注学生成长,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很多的语文教师都习惯于按照教材开展教学,给学生讲授的知识也局限于课本,很少有教师会花时间精力给学生做一些拓展教学,可事实是语文知识是广阔的,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要抓住课本,给学生讲述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还要适当地对学生做拓展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阅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詹天佑》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对这一篇文章的主旨进行重点讲解分析,教导学生以詹天佑为学习榜样,从小就做一个热爱祖国,敢于创新的人。
3.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和青年不一样,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表层,思维不够成熟,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小学的思维特点是他们习惯于直观思维,以直观的角度分析看待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薄弱,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实现。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文章《轮椅上的霍金》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自行朗读一下课文,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描述一些他们脑海中霍金坐在轮椅上的样子,也可以让学生拿出纸笔,在纸上绘画出他们脑海中霍金的样子。在学生们想象创作完成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专门给学生观赏一下“霍金”,以便于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教育理念,积极学习现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打造高效课堂。本文简要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单英飞.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65.
[2]杨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甘肃教育,2017(14):94.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通过板书和口述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但不利于课堂的有效开发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所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很有限。结合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解决,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与精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在传统课堂模式中,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技术设备的落后,导致很多教师都只能采用板书与口述的方式进行授课和教学。很多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局限于黑板、粉笔。尤其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教学资源的匮乏和落后都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这种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一些有条件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却因为思想观念的守旧和落后而不愿意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思想的落后性也制约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入,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作用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黑板板书,学生听讲记笔记。近几年来,我国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多媒体设备广泛运用于教学课堂,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且极大地便利了教师的教学。传统“板书式”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它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学习问题,要懂得借助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课堂做深入的融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便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把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做深度的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缓解上课压力,为枯燥氛围的课堂增添色彩。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身边的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发现,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还是运用传统的大量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网络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合理利用,融合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教学情景,很多需要学生想象的知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融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中,积极地给学生构建一个趣味课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融入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靠板书与口述的方式来授课,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视频、音频、课件和图片等,便于资料的分享与展示,有效地减轻板书负担,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水平。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和书籍等方式来了解负荆请罪这一历史典故的人物特点以及故事背景,然后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负荆请罪的影视片段,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故事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情境。
2.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延伸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关注学生成长,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很多的语文教师都习惯于按照教材开展教学,给学生讲授的知识也局限于课本,很少有教师会花时间精力给学生做一些拓展教学,可事实是语文知识是广阔的,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要抓住课本,给学生讲述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还要适当地对学生做拓展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阅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詹天佑》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对这一篇文章的主旨进行重点讲解分析,教导学生以詹天佑为学习榜样,从小就做一个热爱祖国,敢于创新的人。
3.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和青年不一样,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表层,思维不够成熟,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小学的思维特点是他们习惯于直观思维,以直观的角度分析看待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薄弱,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实现。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文章《轮椅上的霍金》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自行朗读一下课文,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描述一些他们脑海中霍金坐在轮椅上的样子,也可以让学生拿出纸笔,在纸上绘画出他们脑海中霍金的样子。在学生们想象创作完成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专门给学生观赏一下“霍金”,以便于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教育理念,积极学习现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打造高效课堂。本文简要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单英飞.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65.
[2]杨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甘肃教育,2017(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