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与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我现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感受、做法总结如下: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船员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导语引入中渗透德育
  这是课始环节,也是启动情趣的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环节,整堂课将会逊色不少,德育的价值显得较大缺损。导语引入渗透方法很多,谈话法、迁移法、复习法、提问法……只有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例如:《白公鹅》一课,我用了对比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板书: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地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教育。
  四、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感情深处,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一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我们讲授了思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就能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而是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后,才能产生内心的需要,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激发情感,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又如在教《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时,我结合课文从三个方面讲了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特别在文章末尾强调“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是的,只有“仔仔细细”的工作态度,才会有“妥妥贴贴”的工作效果。“五一节”是劳动节,是劳动者的光辉节日,这一天表扬了许许多多的出色的劳动者,他们被评上各级劳动模范,戴上了大红花,他们都是这种“妥妥贴贴”的工作效果的典范。自古以来,劳动就是光荣的,我们应“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通过明晰的讲评,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五、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再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赛读、感情读等等,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六、在拓展延伸中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渗透极其重要环节,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渗透,拓展延伸就会显得无比重要。在教学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我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安排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的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要了解的人物.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并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内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其他文献
当孩子们沐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教育公平”等股股春风中时,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也在无形地增加。班主任作为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环节的一个联结枢纽,如何定位好“班主任”这个角色,是值得每一位教者深深思索的问题。  我在农村小学工作了十年,也当了十年的班主任,回过头去理一理这十年的工作,我觉得作为一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
摘要: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境界、理想人格及个人思想价值等教育,主要核心教育是人文精神。高中物理教育涉及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学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教师渗透人文教育,开发学生自身潜力,促进物理课程教育。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必然的结果,教师通过自身经验所进行的人文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将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人文教育应用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及有效融合方式。 
人的自信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它是激发人积极向上的一种良好心理品质和精神力量。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充分的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怎样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微笑着面对自己,不断奋发向上呢?  爱和信任是学生自信的前提,工作中,应寻找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捕捉闪光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在
伴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中的重要角色,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其专业化的发展更是高度关注.所以对
内容提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励学生去行动以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调动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二、利用课堂教学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
知识管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出现的一种创新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管理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师生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 同时为图书馆员等知识服务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因此, 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自觉地吸收和运用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并与知识管理系统密切结合直至最终融合为一, 是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3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低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
“双一流”建设战略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与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重大工程。行业特色高校作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但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学习中难以形成愉快体验。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结论及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注重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导致学生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错觉和误解,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的堆砌,学习就是记忆和模仿,未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