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深度学习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且不少教师在深度学习的指导下,转变传统教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积累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等。笔者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也以深度学习为指导,改进传统教学,帮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要重视学生是否能准确地解答问题,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此加深他们对所学的理解,建立积极的情感,实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的实施可以实现此要求。那么,我们要如何在深度学习的指导下,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弄懂“来龙”
  数学具有抽象性,是因为其概念、定理等是研究人员对大量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发达。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直接将如此抽象的且具有概括性的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有限的思维能力的作用下,会遇到诸多困难,甚至无法建立对所学的理解,不利于实现深度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深度教学的指导下,尝试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挥已有数学认知的作用,对情境内容展开思考和探索,并提出质疑、发现问题,一步步地弄清楚“来龙”,扎实掌握所学,打好数学学习基础。以“任意三角函数”为例,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辆汽车在前进,此时其里程表上的指针会发生变化。当汽车在后退的时候,里程表上的指针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如果我们把这个汽车车轮的半径设为是单位1,那么,要如何简化里程表的计算方法呢?如果我们将这个车轮上的某一点作为一个定点,请问要如何对这个点相对于车轴的运动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体验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建立联系,并通过生活现象一步步地探寻任意角、弧度制等基础知识,建立对其深刻的理解。
  二、注重反思,看透“本质”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知识灌输只是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摆在学生面前,进而再做出相应的解释,但是成人化的语言描述具有抽象性,无法使学生建立起对其深刻的理解。而且,一些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其产生了过分的依赖,往往采取识记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机械的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是无法建立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刻理解的,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很难理解一些新的观点,不利于数学学习的深入发展。深度学习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善于使用批判性的眼光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透过数学现象把握其本质,弄清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建立对其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反思同类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例,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并没有向过去教学那样,直接将教材中现成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展示给学生,而是将“倒序相加法”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此方法的应用中,自主计算,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进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为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如此探究得到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建立深刻的记忆,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三、挖掘本质,灵活“去脉”
  纵观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尽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但是,这种机械的问题解决方式,会无形之中将学生带入到题海战术中,不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同时也限制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教學活动开展中的,善于打破教材、课堂等限制,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真正地实现问题解决,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深度学习也要求学生在应用所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组织了新知教学之后,笔者整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设计新的探究任务,从而使其实现深度学习。以“基本不等式”为例,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两项和三项是成立的,那么四项是不是也成立呢?以此为切入点,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探究任务:如果是n项,我们所获得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呢?以此使学生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在深度学习视角的指导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组织自主探究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设计问题解决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去脉”,从而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徐伯秋.深度学习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33):76.
  [2] 唐向华.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尝试[J].数学教学通讯,2015(27):29-30.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落实,当前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创新与改革局面,必须要一改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引入更多更先进和新鲜的内容,进而更好地满足当代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本文将就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体育 教育教学 改革措施  引言  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笔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之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
期刊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构建推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以下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原本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教材,有时便需要再行解构与重构,使两者可以有机融合。教学素材的择取,教学方法的采用等也都更需斟酌。经过一番思考,笔者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整合为两大块,即农业“从何处来”与
期刊
【摘 要】 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即满足新课改要求,又能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教师高度重视,有助于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生物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人文教育在生物课堂渗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生物课堂 人文教育 渗透策略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愈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高中生物教材上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需要
期刊
【摘 要】 历史微课简短而目标明确,是以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围绕教材核心知识点、课堂上学生的疑惑点等进行设计的有完整教学环节的教学资源组合。本文以古往今来中国对外的四张名片为主题,设计一堂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践行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  【关键词】 历史微课 家国情怀 四张名片 手工业  历史微课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按照历史的认知规律,通过展示大量的历史史料和图片信息,针对知识的
期刊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每年的高考都有 2-3个三角函数试題,约占总分的13%.  选自本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第15题:
期刊
【摘 要】 家长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不断反思、改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年级的字词教学更应利用生评与家评来增强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自信心,架构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 高年级 学生评价 家委会  一、字词教学现状与学情目标  随着年级的增高,词汇量逐渐增加,给后进生在学习上带来巨大的障碍,还有个别学生书写不工整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学生对字词学习的厌倦。这单靠老师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学需要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而其他学科更需要的是大量的记忆性知识。那么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并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深入的培养。在传統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直接进行口授,并未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更为便捷的网络信息途径,导致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较差。本文将根据初中数学课程,分析
期刊
【摘 要】 本文探究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建设问题与开展策略。通过对活动型课程现状的分析,发现教师认识不到位、实践应用不明确、真实能力不突出三点问题,而根据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后,总结出立足身边故事,开展议题活动、巧用时事案例,开展游戏活动、走进社会参与,开展实践活动三点策略,以此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活动型课程 议题活动 社会活
期刊
【摘 要】 当前,在初中阶段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性教育,把青春期性教育分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护等四个方面,通过知识清单、网络导学、师生多向引导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育。利用《人的由来》这个章节教学契机,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生理的变化,渗透性行为的法律特征和道德特征。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性教育 渗透性 青春期  近年来,社会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丰富学生感情、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培养小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实现教育目的。这时候,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好坏,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要“因材施评”,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发挥教学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