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商务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拉大,这也给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化,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围绕“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教学改革。文章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就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 改革与实践
电子商务是一门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商品贸易的现代服务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创新创业视角来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电子商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产业,我国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大都起始于2000年以后。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后,许多高校才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和传统优势開设了电子商务学科。不过,许多学校都没有针对电子商务学科建立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都是以管理学院或经济学院专业的门类的形式存在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都树立了全新的培养目标。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始终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如有的学校即便是开设了电子商务实训、实践课,但是实训内容与实际相差甚远,学生的实践水平较低。再则,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在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毕业后在电子商务行业也难以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揭示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创新创业视角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1.树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思想。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电子商务行业的综合性、应用性,要求高校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要求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上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创新与创业素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通识教育、技能教育和素养教育等课程,同时完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开放性的电子商务综合教育,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完善课程结构。受师资、专业管理等因素制约,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实训课程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厚基础、宽专业能、强能力”的培养方针,围绕课程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体系,通过科学调研和认证方案分析了解社会、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同时对当前专业教学的合理性进行深入调研。以此为基础,合并、精简部分过于重复的必修课,压缩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工科类的跨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个选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整实践课的内容和实践,增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次数,以创业体验为手段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同时修订原有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地位,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考核。
3.借助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拓宽学生发展空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校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能力人才的必然选择。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和软件企业在技术、资金和物力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为此,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上都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结合起来,与企业签署了协作合同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携手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校企合作之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好处在于: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直接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课程建设;许多高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人员互聘,经常邀请许多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来校担任讲师,或开展多种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电商实战经验,为学生实训创业提供参考意见和技术指导。这些,都有效激发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明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12:62-63+85.
[2]祝爱民,侯强,于丽娟,宿恺.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32:295.
[3]朱启鑫. 地方高校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02) .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 改革与实践
电子商务是一门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商品贸易的现代服务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创新创业视角来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电子商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产业,我国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大都起始于2000年以后。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后,许多高校才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和传统优势開设了电子商务学科。不过,许多学校都没有针对电子商务学科建立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都是以管理学院或经济学院专业的门类的形式存在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都树立了全新的培养目标。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始终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如有的学校即便是开设了电子商务实训、实践课,但是实训内容与实际相差甚远,学生的实践水平较低。再则,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在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毕业后在电子商务行业也难以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揭示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创新创业视角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1.树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思想。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电子商务行业的综合性、应用性,要求高校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要求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上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创新与创业素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通识教育、技能教育和素养教育等课程,同时完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开放性的电子商务综合教育,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完善课程结构。受师资、专业管理等因素制约,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实训课程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厚基础、宽专业能、强能力”的培养方针,围绕课程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体系,通过科学调研和认证方案分析了解社会、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同时对当前专业教学的合理性进行深入调研。以此为基础,合并、精简部分过于重复的必修课,压缩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工科类的跨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个选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整实践课的内容和实践,增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次数,以创业体验为手段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同时修订原有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地位,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考核。
3.借助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拓宽学生发展空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校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能力人才的必然选择。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和软件企业在技术、资金和物力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为此,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上都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结合起来,与企业签署了协作合同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携手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校企合作之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好处在于: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直接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课程建设;许多高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人员互聘,经常邀请许多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来校担任讲师,或开展多种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电商实战经验,为学生实训创业提供参考意见和技术指导。这些,都有效激发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明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12:62-63+85.
[2]祝爱民,侯强,于丽娟,宿恺.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32:295.
[3]朱启鑫. 地方高校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