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初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拓展,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二、创设导学案的三个基本内容
  1.依标扣本,语言通俗,明确学习目标是基础。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并非过去的教学目标,也不是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课内容,通俗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
  2.依据学情,狠抓基础,创设导学提纲是关键。导学提纲重在对课标的分解,依据学情做到具体化、问题化、图表化和启发化。导学提纲的创设要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出发,结合任课年级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梯度,启发开拓思路的目的。提纲的创设,特别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导学提纲要围绕本课知识要点,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由书本能找到的基础题要达到九成以上。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挑导疑案例是核心。教师把预设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中生成的倾向性问题,作为导疑案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它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通过生学习小组,利用此方法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利用学习小组,广泛开展活动,进行导疑,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巧设导语时运用。巧设导语激兴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原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出示《题西林壁》诗或课件让学生质疑——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设计问题时运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导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因此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就记忆深刻。
  3.在课堂小测时运用。小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如何精选练习也是导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使用了导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小检测的设置及使用要做到: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练习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总之,导学案的作用不仅发挥在课堂教学上,还发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只有教师充分理解、深入挖掘教材,才能写出更科学实效的导学案,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线教师要认真探索编写导学案的最佳方法,使导学案做到简洁实用、方便操作,让导学案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教育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由小学升入初中,学生不仅在学习的内容上有很大的改变,同时其所要采取的学习方法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化,是对之前所学数学的总结,同样也是对往后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说,初中数学教育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本文针对反例在初中数学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越来越密集,高层建筑也逐渐成为现代化都市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技术及文化。高层建筑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有利
摘 要: 我国教育事业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变化越来越大,很多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这就使所谓的学困生不断增加。数学一直是所有学科中最受关注的,但同时也是学困生最多的科目。本文就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学习障碍 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初中数学相对
摘 要: 作业是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创作的天空,成为他们思考、快乐的乐园,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幸福、快乐和收获。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多层性 多样性  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
介绍了PDGN型直流电源屏的特点、组成。对该直流电源屏的核心部分全数字主浮充装置、监控检测装置作了详细介绍,同时为工矿企业直流电源屏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The characteristic
摘 要: 生本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赞赏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本文介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作业、课堂教学及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前置作业 课堂实施 评价策略  “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郭思乐教授结合十几年生本实验作了这样的概括:“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As an application-driven network,wireless sensor network generally requires data reliability to maintain detection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Although two approa
根据英刊《金属通报》报道 ,武钢所采用的国内海南及广东地区的铁矿石和国外铁矿石价格情况见下表。铁矿名称产地含铁量 (% ) 1998年含税价 /元 /t 1999年含税价 /元 /tHI粉矿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它是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南,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