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头衔 不靠虚言 让作品说话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晓宁,1952年生,祖籍湖南,客居南京。自幼师从著名画家赵良翰先生(吕凤子学生)和著名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画家刘汝醴教授(徐悲鸿学生)与当代艺术大师亚明先生。半个世纪以来主攻中国画、雕塑,尤擅画马。其画马艺术成就及影响,被画界誉为“悲鸿再传弟子——当代第一马”。
  雷晓宁现为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中央中国国礼艺术研究院教授、江苏省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江苏华夏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市雕塑协会顾问等。
  “感情就像水一样,如果在一个地方堵住了,就需要从另外一个出口流出。”雷晓宁扶了扶眼镜,拢了下发白的头发,宁静的面庞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一个冬日的早上,《经济》记者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坐在雷飞鹏后人雷晓宁的画室,听他娓娓道来“马背”上的故事。
  书画世家马中出
  雷晓宁的家庭可以用“显赫”二字形容。
  祖父雷飞鹏是光绪时期的举人,并追随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后来由谭人凤、章太炎介绍加入了兴中会。此后,他一面用清朝官员的虚职掩饰着自己的身份,一面帮助孙中山领导同盟会辽东支队。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远在东北的雷飞鹏筹集到一笔巨款,并亲自运送到南方。随后,他在张作霖的杀戮中幸免于难,并一直暗中支持孙中山,直至郭宗熙辞职后才回湖南老家。
  而雷飞鹏的长子雷季龢则为国捐出了自己的身躯。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法科的他,因为沧石铁路对日交涉以及天津屠宰税的问题得罪了日本人,于1936年农历除夕前日在天津法租界的中国旅馆被日本浪人刺死。
  雷季龢被刺之后,国民政府为他颁发了褒奖令。接着,雷季龢四弟雷嗣尚继续为抗日奔走。亲历了“七七事变”之后,雷嗣尚作为蒋介石特派员与日本谈判,并假以谈判之名,趁机缓解当时国民政府的抗战压力。
  雷飞鹏五子雷志洁,也就是雷晓宁的父亲,在西安事变当天,作为杨虎城主任秘书的他,连夜起草了张学良、杨虎城等19将领向全国发出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之后,他辗转来到了南京。在雷晓宁只有八岁的时候他因病去世,留下了心爱的妻子和雷晓宁兄妹六人。
  书香世家的雷晓宁从小耳濡目染,在绘画和书法方面极有天赋。“当时我的小舅舅总喜欢带我去马场玩,所以从那时起,马的形象就在我心里扎了根。”谈及缘何画马,雷晓宁告诉记者,由于“文革”之后,他们家庭被打入了“大地主”“大资本家”的阶级,所以生活穷困潦倒,也没有孩子同他玩,他常常一个人静静地看马走马停,并将温顺而又孤傲的马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他似乎从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画马的画家百图一面,程式复制,毫无新奇之处。而雷晓宁却能融情感、哲思入画,尽情地描绘着胸中奔驰的骏马。其笔下之马,奔驰如电,纵横恣肆,显示催人奋进的生命之美,飞扬着一往直前、锐不可当的龙马精神。其画马,风格多样,姿态生动,变化迥然不同,至臻妙境。所有这些艺术成就均得益于他对马的“感情宣泄”。
  即使成名以后,雷晓宁也多次亲自奔赴多个马场,现场体验自然状态下的马群在山野之中奔跑的壮阔景象,来完善自己的创作。
  “为了了解汗血宝马桀骜不驯的烈马性情,我还因此摔折了小腿。”雷晓宁笑道。然而这样的付出他认为是值得的,汗血宝马那桀骜的眼神,龙吟般的嘶吼,飘洒如飞的鬃尾,蹴踏奔驰的电闪雷鸣,都从此一一刻印在他脑海里,在他的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老骥伏枥求根本
  当记者问及像雷晓宁这样的“精英”后人该如何传承传统艺术,他认为,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工作者,不应该提及“精英”二字,而应该虚心研习古今各家之长,师心而不师迹,大胆探索艺术真谛,大胆创新,方能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走出自己的道路。
  此外,他对当今的美坛现状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下中国大陆各级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本应属于民间社团组织。但随着大陆市场经济的开放,这类协会已不再是为书画艺术家提供服务的机构,它们已变成既得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的平台,并由利益的链条把这个群体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或许是见惯了争名夺利,雷晓宁谈及这些事情时,脸上露出了疲倦。他告诉记者,这些“协会们”不知从何时起,扮演起了管理者的角色,并垄断把持着与书法绘画相联系的文化活动的参与权、决定权、话语权和媒体,并用政治手段把书画界分成所谓一线、二线、三线书画家。
  “艺术是对人世间‘美’的理解,岂能用等级来划分。”雷晓宁感慨道,“这会混淆人们的审美眼光和正确判断,错误地认为艺术成就的高低和水平是由职务、头衔和级别组成。”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应该“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正是雷晓宁一直以来践行并追求的艺术原则。最后,他反复强调道:“艺术家不仅要创造美,更要肩负着社会的责任。”
其他文献
政府应该避免让高层的计划与底层实施出现中空  发展智慧城市,无论是对新加坡还是对其他地方而言,都是一段很长的路,但无论是发展交通、医疗还是其他领域的智慧化,其目的都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体会到更多的舒适与便利,因此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应该是以人为本。  具体到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当前城市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智慧的方式。以公交方面为例,如果等车的乘客能够收到公交车到
期刊
起航(北纬70°东经33°)  醒来,已是凌晨三点,窗外还是白昼。  安静的街道上,鲜有车辆穿梭,沿街的店铺早已关门,偶尔还能见到三两个人蹲在小酒吧门口抽烟。第一次在大白天体验“夜生活”,感觉新鲜极了。  心里有了期待的事情,时间就过得飞快。约定的酒店大厅里,陆陆续续走进戴着统一标识的人们:一名俄罗斯女探险队员,三名从莫斯科飞来的俄国乘客,随船的中国摄影师咸老师,先前在机场碰见的金马。当然,还有我
期刊
国家外管局9月30日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人民币与欧元至此可直接兑换,不必借助于中介货币。英国随即兑现9月12日的决定,于10月14日成功发行3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此举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中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发行规模在非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中最大。  一场“人民币热”正在欧洲盛行。李克强总理10月的欧洲之行涉及人民币的货币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德方欢
期刊
上期,本刊以《政府放权,绣球抛给商会》就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移外出,商会作为社会组织如何承接进行了讨论。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只是商会功能的一项,而商会自身能力建设在新时期正发生着改变或转型。广东省作为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试验点,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期《商会论道》邀请有着商协会领导15年经验的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理宗就“互联网时代下商会如何生存”等话题进行探究。  商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和沟通的
期刊
黑色的墨汁在大师们的笔下或化身为茂密的森林,或晕散为重叠的山峦,一边保持着自己的高傲节操,一边“哪里需要哪里搬”……笔触斗转间,一幅幅近看得见树木、小溪,远看得见夕阳、峰峦的写实主义山间景色,一幅幅让人初看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的抽象主义作品跃然纸上。  他们说“这代表我的祝愿和希冀”;他们说“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他们说“我们的未来将在这里起航”……  这是2015年9月12日上午10点到12点
期刊
一个百年老号如何成为影响全球的品牌企业?正值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成立十年之际,记者在与公司董事、总经理尹炳新的交流中,透过他的这几句“干货”寻到了答案——Brother全球宪章,由此成为受各利益相关方信赖的企业。  百年前的三个信条  日本兄弟(Brother)工业株式会社于1908年起源于日本。如今以生产销售打印办公设备闻名全球,尹炳新说,公司起初却是以缝纫机起家。  兄弟工业的历史,从安井
期刊
提到匈牙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裴多菲、李斯特和邬达克。崇尚自由与爱情,拥有浪漫主义情怀的钢琴大师以及布满了复古色彩的各式建筑的匈牙利,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第一批国家之一。如今,两国建交已达65周年,《经济》记者专访了匈牙利驻华大使齐丽——一位在中国生活十余年的优雅女士。  《经济》:您如何看待中匈两国在过去的65年里取得的外交成果?当前,中匈关系处在什么阶段?  齐丽:两国最卓有成效的外交就是
期刊
在古玩界摸爬滚打12载,眼力劲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北京古玩城书记赵民富最近迷上了自己参与设计的玉质“风火轮”。  “现在我的这个风火轮,简直是供不应求。”赵民富兴奋地拿出宝贝与大家分享。  精致的雕工、漩涡型的设计、温润的手感、四种不同的寓意共同构成了赵民富对此物的喜爱。为此,赵民富还专门给这宝贝起了四个名字:路路通,寓意条条大路通罗马;风火轮,寓意风风火火闯九州;时来运转,寓意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平
期刊
2014年后3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接近4%,就业增长也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快步伐。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已回到稳步复苏的轨道,财政赤字和失业率大幅下降、制造业持续复苏、页岩油气技术突破带来传统能源复兴、风能发电方面已居世界第一。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1日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美国已“走出危机的阴影”,正在“翻开新的一页”。目前,市场逐渐对美国经济2015年的再度领跑形成了共识,国际货币基金
期刊
诗歌与诗人是双向的,在你选择了诗歌的同时,诗歌也在选择它喜爱的诗人,用卡夫卡的话说:“好比一只笼子,在选择一只鸟。”  在中国诗坛上,柳沄的诗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聆听柳沄谈及对诗的感悟那是一种享受:我写诗,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认真地读诗,在我看来,无论诗歌观念如何变换,占据着报刊诗歌版面的始终是两类作品——诗人写的诗和写诗的人写的诗。最有意思的是,这两类作品经常出自同一个诗人的笔下,甚至他上午写的是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