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笔者在小学执教的3年当中,发现每个班几乎都有几个特殊的学生。有的是先天的身体残疾,有的是心理问题,而这就导致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结果。有一部分这类学生的家长或教师会无奈选择放弃学生,只盼着他们平安长大即可,至于培养他们能有所作为的想法则直接局限于脑海里,因此导致很多所谓的特殊学生失去了更好成长的机会,笔者称他们为“坠落人间的天使”。
  二、案例描述
  在本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我本计划在室内与一年级(1)班的学生们讲课堂常规,而有一个小丫头却一个人站在讲台旁边自己玩粉笔。我走近对她说:“小朋友你好,请你回到你的座位好吗?我们要开始做游戏咯。”可她就好像没听见一样。我拉起她的手,想把她带回座位,她突然大叫起来,我赶紧松手。这时班上的其他学生都在说:“老师,她就是这样的,别的课她也乱跑,班主任老师的话她也不听的。”学生们的话让我很吃惊,我意识到这应该是个特殊的学生。“算了,不能影响全班同学,只要她不出去,安全待在教室就好了。”我安慰着自己,继续着我的课堂。在接下来的室外体育课上,她会跟着队伍一起去操场,但从来都只是自己在一旁玩。每次看她能自己安安稳稳地待着,我也就不去管她了,毕竟我得给其他50多个学生上课,我总是这样想着。
  然而,在一次体育课上,我正准备组织学生做游戏,有一个学生落单了,这时正好她在旁边,我就试探性地对她说:“和他一起做个“小山洞”好不好?就像这样”。我和落单的学生将双手高举搭在一起。她看了看,嘴里嘀咕着:“小山洞……”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对我的话有回应。我试着拉起她的手和男学生搭起“山洞”,她居然没有抵触。在这个“开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中,我发现她笑了,尽管不能一下子理解后续变化规则后的游戏,但她没有跑开,只是低头不动,在我的引导下她又参与了游戏。那一节课后,我反思了很久。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因她有心理问题,就忽视她,错误地认为她什么都不会,如果没有这一次经历,我岂不是耽误了她的成长,内心很是自责。
  在后面的课上,大家都能在门口整好队,可她总是不会自己出来,所以每次我就走进教室,伸出手俯身对她说:“走吧,今天咱们做小白兔,去拔萝卜吧。”她笑着拉着我的手,起身边走边说:“萝卜,萝卜。”就这样,我总带着她在我身边,每次都将本节课情境的主要角色带入她心里,为她演绎一个童话故事。再后来,我直接将这个情境应用在了全班学生身上,在整队时,我就已经将情境开始引入,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集中了过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让我很是惊喜。
  三、案例反思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不一样,他们关闭自己心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他们周围的人,也多半选择了无视。教师作为每天与学生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本该努力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却为了自以为的顾全大局选择了忽视特殊的学生,只求安全,这是许多教师与我一样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笔者能早点儿开口,多试着引导她参与课堂,那她就能早点儿享受到游戏的快乐,享受到与同学玩耍的乐趣。这也许需要很多次才能成功,但至少最终取得了成效,那所有的尝试与努力就是值得的。
  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原则,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接班之前就先了解班级学生的身心状况,了解身体状况是为了避免练习内容对学生造成伤害,而心理状况则较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前备好课,设计课堂,为学生安排适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也是备课内容之一。通过此案例笔者在思考,对于这些“坠落人间的天使”,他们在敞开心扉之前,是不是就是活在了自己的童话故事里?很显然情境教学对于他们的影响更大,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似乎可以建立起我们与他们心里世界的桥梁。与此同时,情境教学作用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教师更应该多次尝试去引导特殊学生进行练习。就像案例中的女孩一样,一开始笔者以为她最多也就只能玩玩游戏,但在尝试让她跑步时,她竟然也慢慢学得很好。一学期快结束了,她可以跑50m,而且不會跑错道,在其他学生中也总是会有跑错道的学生。甚至她有时还会主动要求在队伍前面做操,每当她带给笔者这些惊喜时,笔者又开心又自责。其实不是她不行,是笔者以为她不行。可见,不是天使不会飞,是我们没有看见他们隐形的翅膀。对于教师而言,不该思维定式,更不该将学生分类。也许他们的起跑线不同,但我们的教育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这些“坠落人间的天使”而言,我们需要耐心地观察与引导,这样才能发现他们“隐形的翅膀”,我们越早努力引导,将会越早帮助他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启航!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13-17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LA150010)(以下简称“重点课题”)研讨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重点课题”主持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赵小刚、牛晓,广东省深圳市原体育教研员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循环练习的教学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提高力量耐力对于提高学生参与持续时间较长、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站。而现阶段,多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给幼儿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若教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幼儿的焦虑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社会的接受程度,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园要采取一定措施,稳定幼儿入园情绪。幼儿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幼儿年龄较小,在刚入园时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不熟悉的环境。在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周边的所
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常一个自然班只有一名体育委员,且较为固定。久而久之,难以给学生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能在课的开始部分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体育委员“轮流坐庄”,静待百花齊放,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轮流坐庄”可以为表现欲强的学生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激发出对
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更加凸显,体育课堂教学在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心地位更加明显。体育课堂改革如何落实?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做好教学准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交流。  一、做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规范性  教学设计形式可以多样,但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律和要求,做好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教学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
“问题生”出现“失范”行为已成为困扰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难题,但是案例《“他们”,渴望被关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给笔者留下来了深深的感动,一堂生动活泼、和谐温暖的体育课仿佛展现在眼前。笔者认为课中孙娟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她能将课程标准“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名学生受益”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到教学实践中,用行动诠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而用细节去关注学生,是一切教育情境中最具智慧
研讨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妥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行为方式。教师应变中的“变”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关的变化,也包括与之无关但会影响教学进程的变化。教师应变中的“应”主要是指教师面对课堂教学变化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其在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概率往往
一、“启航式”教研,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  “启航式”教研寓意“起航”,旨在让刚踏入工作岗位5年以内的新教师通过这个教研活动能够开启教学的航程。整个教研活动主要以提升职初教师教学能力为主,教研内容主要包括:模拟上课、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技能技巧评比、队列队形等)、教学设计评比(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内容)等。“启航式”教研的目的是为职初教师搭设教育教学展示平台,促进职初教师不断思索、实践、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地处东海之滨,钱塘江畔,积蕴江南地利之通达,传承吴越文化之灵秀,与杭州主城区隔江相望,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教育配套建设的第一所现代化公办小学。学校成立于2013年,2016年9月新校址投入使用,目前有一年级到六年级33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90多名教师。  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合理优化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策略,学校近年来积极创设一系列
横箱屈腿腾越是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弹跳、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经典教学内容之一,但由于该教材技术难度大、场地器材要求较为复杂和具有一定危险性,以及女生四肢爆发力、肩带力量较弱,害怕受伤容易“望箱生畏”,而且学生对箱的持久恐惧,会引起内外抑制现象,激起失败的消极情绪蔓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导致该教材成为高中女生体操器械教学中较难的一个内容,许多体育教师会选择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