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师范初心 成教育人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六年,回首走过的路,有欢乐、有幸福,也有抱怨与心酸,但我从来不曾后悔。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心里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们……在这六年教育生涯里,我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实践,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对教师的全面发展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全面发展教师先行
  “师德师风”,从教育部到我们县教育局每年都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非常认同,也一直在认真做。特别是我们农村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也要全面。虽然政府在农村教育中的投入逐渐加大,但现阶段我们必须要面对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懂得更多,给学生丰富各种知识。
  第一年我在屏山中心小学任教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多问,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记得有一次下午,一群学生突然跑到我的办公室,大声喊道:老师,陈×吐血了。我一听,吓一跳,以为是学生打闹发生了意外,赶紧跑到教室,原来只是虚惊一场,陈×同学的牙齿掉了在哭,嘴巴里流了血,这是正常的牙齿脱落。回办公室后,我就想学生中肯定有很多人对牙齿相关知识不太懂,也比较好奇,而牙齿健康又非常重要。其实,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是很懂。于是,晚上我通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准备了一节“走进你的牙齿,爱护你的牙齿”科普课。在课堂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知道换了牙齿后,以后到老都不会自然换牙了,所以平时生活中要爱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
  教师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等特点,适当丰富相关生理、生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知道更多的自然规律,培养更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刚上岗的时候,我有很多不适应,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为了能够更了解学生,有时与学生走得过近,不利于组织教学。后来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明白了师生关系要把握度,我们既要友善,也要严肃。在课后学生需要朋友谈心时,老师是朋友,可以更好地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课堂学生接受知识时,我们是老师,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让每个孩子能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得到发展。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我后来的教育教学开展得非常顺利,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学生有生活苦恼、学习问题,都会来问我,我会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及时引导。
  三、构建有效的课堂学习
  1.感知课本内容时需要安静
  学生匆匆阅读完课本,教师马上就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刚看完一道数学题目,教师马上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让学生写出解法。试想,没有经过深入的感悟、思考,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吗?这样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或解题能力吗?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过于浮躁的心态,急于表现自己。课堂需要安静,面对学习内容,只有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才能走进内容,感知学习内容。
  2.回答问题前需要安静
  当老师抛出问题后,别忙着“点将”,应该给学生留点思考的时间。学生还没讲完,思维出现暂时的空白点时,教师不要过于“热情”,唯恐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马上补充或纠正答案。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酝酿,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解题思路,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
  3.倾听他人发言时需要安静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不全放在发言的同学身上,而是私下继续自己的话题。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热烈讨论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静静的倾听中理解和欣赏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在相互交流与倾听中拓宽自己的视野。
  4.小组合作时需要安静
  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间便顿时“热闹”起来,有的主讲,有的应和,也有的趁机闲聊,不亦乐乎。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独立探究为基础,不能侵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也需要个人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每个人有了自己的思考,合作才能多一些智慧和资源;只有经过沉静的深思熟虑,讨论才能深入,才能触及本质。完美的课堂是“热闹”与“安静”的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热闹”的学习氛围要提倡,“安静”的学习氛围也要珍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很庆幸自己能进入教师行业,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万人的爱戴,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同时深知一份信任,一份责任。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愿意在这条崇高的路上,不畏风雨,伴着孩子永远前行。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参考文献:
  [1]毛景焕.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功能[J].教育科学,2000(2).
  [2]叶飞.教育智慧品性及其回归[J].教育导刊,2006(8).
其他文献
生活教育既是健康教育的领域,又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文明用餐是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学生文明就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止语用餐”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如果您听到一所农村小学近300名学生,每天三餐前的朗朗读书声,也许会感到惊奇。如果您看到6~12岁的孩子用餐时不掉一粒饭,不剩一口菜,也许会感到诧异。如果您亲临我校食堂就餐,耳朵里尽是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除了文化教育,德育也成为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和健全其性格,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向。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细节教育的思路。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简要介绍了如何抓住细节来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德育;细节教育  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文
摘 要:《作家谈语文》中谈道:“一个学生如果错字连篇,生造词语连串,蹩脚的句式不绝,作文连中心意思都不懂,那么,讲‘出新’有什么用?就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鸟儿,徒有‘飞’的雄心,没有坚强的翅膀,行吗?然而,在小鸟长羽翼的同时,培养‘飞’的雄心,让它跃跃欲试,甚至有意识的扑棱几下,毕竟是十分重要的。它也许会比别的鸟儿更早感到‘飞’的乐趣,它也许更有可能养成卓然不群,翱翔天外的个性。这一个性,对于志在飞翔
摘 要:通过二十年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经验,联系当今创办特色学校的先机,结合自我思想的创新,提出寄宿生管理的构想。  关键词:军事化;制度化;亲情化;传统化  当今社会,我们不必阐述寄宿制形成的原因。但寄宿生亲情缺失造成社会家庭矛盾日趋尖锐。如何管理寄宿生才可满足不同孩子的亲情需求,不同性格孩子道德、思想、心灵的同化感知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改变观念,精化队伍,打造安全环境  寄宿学校的特殊性,要
摘 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部分,從五个方面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进行了浅析:从“数学”到“数学认知”;从“学习”到“感知”;从“静态”到“动态”;从“黑板”到“生活”;从“灌输”到“建构”。以期更准确地理解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理念与发展趋向。  关键词:幼儿;数学;数学教育  随着整个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和部分幼儿园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在“以人为
摘 要:全身反应法是小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魅力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要有独到的感悟力与设计能力,才能更好更高效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英语能力发展;教学方法  一、引言  面临国内英语教育改革,即英语高考模式的调整,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性语言已从应试的降温逐渐转为实用的升华。在此过程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们试图从多维角度对英语教法重新深入地进
摘 要: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重要阶段,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从改变课堂形式、激发写作灵感和发散写作思维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关于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小学生第一次接触作文时,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等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为此,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旨在让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吸引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  关键词:小学语文;认知规律;设问;体验;交流  提到小学语文教学,很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简单:无非就是让孩子记住、背过。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不只是要向他们传递一些知识和技能,还应当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教育发展的意义。将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角度谈一谈如何使幼儿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探索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曾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实践运用中,它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學质量。因此,从微课教学的优势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有效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小学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微课在新时期的教育体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