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部分,從五个方面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进行了浅析:从“数学”到“数学认知”;从“学习”到“感知”;从“静态”到“动态”;从“黑板”到“生活”;从“灌输”到“建构”。以期更准确地理解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理念与发展趋向。
  关键词:幼儿;数学;数学教育
  随着整个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和部分幼儿园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在“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引领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理解。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无疑催化了幼儿教育从理念目标到形式内容的重大变革,而2012年10月颁布的《指南》在深入贯彻《纲要》的同时,也推进着幼儿教育更好地向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在《指南》的五大领域中,“数学认知”作为一个子领域被包含在科学领域里。为什么这里称为“数学认知”而非“数学”?《指南》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又有哪些引导和指向?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指南》中的数学教育?围绕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解读。
  一、从“数学”到“数学认知”
  回溯历史,虽然幼儿园教育政策中“数学”被等同于“计算”的年代已从文件中悄然逝去,然而这种旧有思想却表现出强大的延存性和影响力。尽管新《纲要》中通过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以弱化学科界限,但现实中的数学教育从未彻底丧失其独立性。在《指南》中,数学教育被表述为“数学认知”,和“科学探究”并属于科学领域,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而“认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表述于此,我认为有如下两层含义:其一,这种表述弱化了对具体知识掌握的目标要求,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认知方式,即更加关注认识发生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途径;其二,认知体现着幼儿对外界环境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既与学龄前儿童早期数学概念的发展相对应,又强调了由内在体验自发引起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从“学习”到“感知”
  不同于以往数学教育目标中的“认知、掌握、学习”等动词,“感知”一词在《指南》的数学子领域中频频出现。例如,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等。所谓感知,主要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这也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思想相一致。在笔者看来,“感知”一词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如下特点:其一,弱化知识目标,突出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与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相比,重在体验数学的重要和兴趣;其二,从儿童充分的感性体验和操作出发,遵从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先感而后知;其三,创设积极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感知方式,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其四,反对思维训练的泛滥,反对知识的强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三、从“静态”到“动态”
  较之以往政策文件中对数学教育目标的宏观描述,《指南》则通过对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列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这种阶梯式的呈现,既表现出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在这一持续、渐进的过程中,幼儿思维形式的变化。例如,在“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部分,具体目标分别为:3-4岁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4-5岁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5-6岁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可以看出,幼儿从最初对事物形状的感知并产生兴趣,到体会事物形状,再到发现排列规律,最终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这一过程体现了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思维发展特点。此外,这种过渡性特点在《指南》中还表现为从个别到一般,从同化到顺应,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等。
  四、从“黑板”到“生活”
  《指南》中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弱化知识目标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兴趣激发,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目标表述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该目标下5-6岁年龄段典型表现为“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育建议部分,则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数学教育途径与方法,凸显了数学教育活动在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渗透。例如,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时,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同时也可根据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当数学不再是抽象的逻辑知识体系,而是贯穿于幼儿生活和游戏之中有待于抽象的事物时,幼儿的数学教育便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源泉和具体内涵。由此可见,《指南》中的数学教育,不仅着重强调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价值,也充分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生活化、途径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等特点。
  五、从“灌输”到“建构”
  数学究其本质而言,它不是一组事实与技能,而是一种抽象的关系。因此,过去那些通过口耳传递、模仿记忆和强化练习来获得数学概念的方式,既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也造成了幼儿对于数学的恐惧和厌烦。《纲要》的颁布突出了幼儿的自主建构,并明确了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指南》在推进《纲要》深入贯彻的同时,也秉承了以幼儿为本、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建构性的教学观。例如,数学教育的目标表述始终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通过“感知”“发现”“理解”等词汇,体现了对幼儿主体性、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经验和生活价值的尊重。与此同时,目标中对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建构理论中,个体通过从同化到顺应的自我调节来不断积累数学经验,建构甚至重新建构其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此外,教育建议部分也进一步反映了成人作为幼儿学习的积极支持者,使“教”成为幼儿主动建构地学习与发展过程。例如,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可以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而这些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数学概念,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思维的逻辑性、变通性和灵活性。
  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日益小学化的今天,《指南》的意义已不仅是为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具体方法和建议,更重要的是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相关人员沿着《指南》的方向,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周粮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
  作者简介:何蓉娜(1987—),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教师。
  ?誗编辑 乔彦鹏
其他文献
一、本立教育概述  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学校特色问题本质是学校的发展问题。我校充分挖掘竹料本土及中华国学文化,依据文化陶冶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等,进行特色学校的顶层设计,提炼出“文德相承,本立道生”的办学理念,确立“本立”教育主题化特色,陶冶师生、家长的情怀,具有竹料二小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育人价值。  本立教育是
摘 要: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出现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课文是一件事情的话,记住需要体现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六大要素要齐全,锻炼学生阅读概括表达的综合能力。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语言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关家庭早期教育的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0~3岁婴幼儿家长正确的早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而早教进社区充分利用亲子园、幼儿园等师资专业优势,开展最直接的面对面教育,从而使广大年轻家长及婴幼儿受益,这也成为早期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早教进社区;亲子教育;早教指导  一、早教理念保守,转变祖辈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效加强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并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家园共育;习惯培养;科学衔接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孩子的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转换的
摘 要:《三字經》《弟子规》,唐宋诗词,诸子百家等无不闪耀着文化的光辉。把中国深厚悠远的文化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上、行动上,让民族精神深深融于学生的血液中,将圣贤的教诲融入他们生命成长的历程,让他们从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幼小的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濡养经典,健康成长。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书香校园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原名湖南民众学校,1929年创立于岳麓书院文庙,197
摘 要:游戏,不仅是伴随幼儿健康成长的“亲密伙伴”,也是引领幼儿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把游戏活动贯穿到幼儿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简略论述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重要作用  童年是每一个人梦想起飞的地方,童年是每一个人铸就辉煌的起点。一提到童年,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各种各样的游戏。你追我赶
生活教育既是健康教育的领域,又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文明用餐是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学生文明就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止语用餐”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如果您听到一所农村小学近300名学生,每天三餐前的朗朗读书声,也许会感到惊奇。如果您看到6~12岁的孩子用餐时不掉一粒饭,不剩一口菜,也许会感到诧异。如果您亲临我校食堂就餐,耳朵里尽是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除了文化教育,德育也成为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和健全其性格,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向。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细节教育的思路。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简要介绍了如何抓住细节来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德育;细节教育  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文
摘 要:《作家谈语文》中谈道:“一个学生如果错字连篇,生造词语连串,蹩脚的句式不绝,作文连中心意思都不懂,那么,讲‘出新’有什么用?就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鸟儿,徒有‘飞’的雄心,没有坚强的翅膀,行吗?然而,在小鸟长羽翼的同时,培养‘飞’的雄心,让它跃跃欲试,甚至有意识的扑棱几下,毕竟是十分重要的。它也许会比别的鸟儿更早感到‘飞’的乐趣,它也许更有可能养成卓然不群,翱翔天外的个性。这一个性,对于志在飞翔
摘 要:通过二十年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经验,联系当今创办特色学校的先机,结合自我思想的创新,提出寄宿生管理的构想。  关键词:军事化;制度化;亲情化;传统化  当今社会,我们不必阐述寄宿制形成的原因。但寄宿生亲情缺失造成社会家庭矛盾日趋尖锐。如何管理寄宿生才可满足不同孩子的亲情需求,不同性格孩子道德、思想、心灵的同化感知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改变观念,精化队伍,打造安全环境  寄宿学校的特殊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