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溧阳,一座秦代设县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邑,一颗镶嵌在锦绣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从2001年开始开发到现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溧阳的旅游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溧阳的旅游资源着手,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对溧阳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溧阳 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一、溧阳概况
溧阳,一座秦代设县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邑,一颗镶嵌在锦绣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15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这片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之称的江南水乡。
溧阳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新世纪的第一天,当溧阳人雄心勃勃喊出建设“长三角都市后花园”的口号时,许多老牌景区视之为痴人说梦,但五年以后,溧阳亮出了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2001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34.73万,旅游收入为12.28亿元;到2005年,全市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1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3.19%和34.78%。目前,溧阳市旅游业产业规模在全省县级市中列前五位。伴随着发展大旅游的矫健步伐,溧阳如愿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
溧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常州市境内,地理位置为北纬31°09′—31°41′,119°08′—119°36′,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中心,如果以溧阳为中心,在1.5小时交通圈内聚集着1个多亿人口,相当于日本的人口总数;在3小时交通圈之内,聚集着两个多亿的人口,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旅游市场广阔。而且溧阳旅游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很强,宁杭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扬溧高速公路在溧阳交汇,境内有四个高速公路道口,104国道和239、241省道横贯全境,溧阳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接,距上海3小时车程,到南京、无锡、杭州、无锡1小时左右,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0分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2A级以上旅游区(点)5家,其中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是首批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旅行社7家,其中天目湖旅行社是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各类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290家,床位11869张,星级涉外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6家,旅游涉外饭店客房1499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就餐住宿的要求,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极高。同时,溧阳积极开发了以天目湖品牌为主打的100多种旅游商品,并抓紧建设旅游娱乐中心,旅游要素逐步完善。
当然,溧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
二、自然旅游资源
1. 山环水绕天目美
溧阳旅游的底气,来自素有“江南明珠”之称的天目湖这张优势独具的“王牌”。天目湖集太湖烟波浩淼之势,西湖浓妆淡抹之美,千岛湖环拱珠链之局,湖水清冽,水质纯净;周围被低矮起伏的丘陵山地所环绕,山地为原始和人工植被所覆盖,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动物164种,植物236种。山清、水秀、茶香、鱼鲜、空气好构成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湖光山色风景独秀,碧水蓝天江南明珠”的优雅意境,成为一个“绿色仙境”,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
2. 竹影深深南山幽
位于横涧镇的南山山麓,峰峦叠嶂,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千姿百态。林木浓郁,蔚然深秀,山溪潺潺,既具峰回路转、空间幽邃之美,又具迷离莫测、寻奇探幽的神奇魔力。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丘陵山地地形,孕育了茂密的竹林,地下竹根相缠,空间竹枝相接,满目皆竹、满目皆绿,遮天蔽日,身在其中阳光都显得黯淡。占地3.5万亩的竹林中,毛竹依山抱石,形声雄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镜湖水域,山水相映,水天一色;再加上高耸挺拔的千年古松,潺潺而下的山间溪流,构成古朴自然、原始乡土的意境。
3. 郁郁葱葱龙潭秀
占地2万多亩的龙潭山,位于市境南部戴埠镇,拥有漫山遍野的毛竹、马尾松、栗树、茶树,郁郁葱葱,把山上、山下装扮得满目青翠。有树身胸围3米以上的古枫香、榉树、青檀、麻栎,800余年树龄的银杏枝叶繁茂。优美的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野羊、野兔、山鸡、松鼠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其间。
4. “飞瀑直下”石坝险
位于溧阳市平桥镇东南约1.5公里处的平桥石坝,处于两山之间,坝高24米,坝顶长108米,该坝由无数块长方形山石浆砌而成,整体造型奇特,建筑工艺高超,是我国目前最高的砌石拱坝。坝内一泓潭水,水深20余米。每当发水季节,山水浩浩涌来,从13个溢孔中形成20多米高的瀑布倾泻而下,水花飞溅,声震如雷,气势磅礴,尤为壮观。
5. “稀世之宝”曙猿奇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了中华曙猿及其伴生哺乳动物群的化石,距今4500万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中美科学家一致认为“上黄动物群”,是我国20世纪古生物学上极为重要的发现,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相媲美,其意义非同寻常,可谓是“稀世之宝”,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地质旅游资源。
三、人文旅游资源
1. 名人古迹
溧阳于秦朝建县,两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这里的文明,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和不朽的诗篇。“地处吴楚界,山记伍员临”,“伍员报德投金处,史女捐生抱石来”,史贞女义救伍子胥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胡雏绿眼吹玉笛”,“溧阳酒楼三月春”,诗仙李白三次来到溧阳,留下了《望瓦屋山怀古》、《猛虎行》等名文佳作十三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苦吟诗人孟郊任溧阳县尉五载,写出了“中华第一诗”《游子吟》。张旭、朱熹、汤显祖等文人雅士都被溧阳的山水风情陶醉,吟唱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华章。“溧阳胜地名人多”,历史上曾出现过状元、进士185名。这些都为溧阳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资源基础。
2. 革命遗址
1938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敌后,与粟裕会师于溧阳竹箦桥,司令部设在水西村,兵工厂、服装厂、医院等后勤单位亦迁至水西村周围村庄。1939年11月,新四军指挥部在此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为副指挥,统一领导江南全区的革命武装。1940年6月,陈毅率所属第二团、新六团等主力离开水西村,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水西村新四军革命旧址,原房3进21间,均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和阁楼,现已改建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目前全国正在推行红色旅游项目,该馆对溧阳来说绝对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宝贵旅游财富。
3. 佛教圣地
瓦屋山属溧阳北山地区,这里群山逶迤,主峰突兀耸立,山顶有数千亩平坡,远远望去呈青瓦所盖的大屋一般,故名瓦屋山。据史料记载,瓦屋山在宗教史上具有密切的关系,佛事交流十分频繁。宝藏禅寺原名“华藏寺”、“报恩寺”,是唐天宝五年(公元747年),九华山金地藏二弟子道明和尚到此所建,故有小九华之称,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历来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则更是香客如潮,前来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现重建的宝藏禅寺,清净庄严,从晨至暮,梵呗嘹亮,诵经声不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为宝藏禅寺所题的楹联:“天宝物华修行胜境,地藏闵老弘法道场”,概括了瓦屋山宝藏禅寺山水云壑、树峰迭翠、风光秀丽,龙池泉水常年不竭,以及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奇特胜境。目前溧阳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南部,开发也具一定规模,而这恰恰是瓦屋山地区开发中极具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一项旅游资源。
4. 文化遗存
除了静态的旅游资源外,历经千余年世代继承的民俗风情也是溧阳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如溧阳的太平锣鼓,名声也如锣鼓敲响般的响亮,一套太平锣鼓生动、形象而又热烈地再现了当年太平军的战斗风貌,这套锣鼓也由于气势磅礴,动人心弦,被誉为“威风锣鼓”。
溧阳的傩文化也颇具特色。傩作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其文化形式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了一个复杂整体,可以说是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演进,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傩文化正在迅速地消失,而溧阳的傩文化却经几千年的沿袭、发展,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富、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形式有跳幡神、竹马灯、跳祧神、跳师爷四种,集中在溧阳的社渚镇,人们通过傩祭酬神驱鬼,表达“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喜悦之情,以特定的音乐、舞蹈动作予以充分展现,深受百姓喜欢。目前这种傩文化仍保持一种原生态,利用当代人的猎奇窥探心理,若能加以挖掘、整理和开发,配合当地的文化背景,这项资源的潜力巨大。
5. 农业旅游资源
为适应人们回归大自然,追求生态、休闲生活的趋势,农业旅游在各地逐渐兴起,溧阳市丘陵众多,且又是多种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包括茶树、竹笋、水蜜桃、板栗和西瓜等,农业旅游也是大有可为。目前,溧阳正在建设中的旅游农庄有30多家,如大石山旅游农庄、天目湖玉枝果园艺场、天目湖亳上大棚瓜果生产基地、周城华宇生态农业园等已逐步建立观光农区、茶果品尝选购区、农家生活自助区,园内的住宿、餐饮、垂钓等功能齐全,游客到农庄既可游览观光、爬山、采摘农产品、体验农作,品尝风味独特的农家餐饮,享受乡土情趣,又可住宿、度假、休闲,充分放松身心。
6. 土特产资源
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也是溧阳的一大特色,茶叶、南山板栗、白芹、砂锅鱼头、竹箦风鹅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土特产,美味的特产再佐以动人的传说,让人爱不释手。这些土特产资源是吸引游客重要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如溧阳天目湖三绝:水甜、茶香、鱼头鲜,是天目湖的精华所在。溧阳甘甜的天目湖水滋养了漫山遍野的茶园,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沙河桂茗、水西翠柏、太湖白云等一批名茶,集溧阳茶叶精华,融传统手工和现代技术于一体,成为中国茶叶珍品,飘逸的茶香引来八方游客。“中国溧阳茶叶节”是溧阳人的重大节日,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八届。溧阳人种茶、制茶、品茶、开茶馆、制茶食品、办茶叶节,形成了茶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还推出了一条以本地民间风情、自然风光和采茶、制茶、品茶为主线的茶乡特色旅游路线,吸引了各地游客。而“砂锅鱼头”更是天目湖一绝,构成天目湖独特的饮食文化。清澈见底的湖水,自然生长的灰鲢,别具一格的烹饪技术,造就了享誉中外的“天目湖砂锅鱼头”,煨制好后的砂锅鱼头汤,汤色乳白,香气浓郁,具有“肥而不腻、鲜而不腥”的特点,曾获得邓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七十二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及夫人品尝过此汤后也都是赞不绝口。目前“天目湖砂锅鱼头”已获得“中国名菜”的称号,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总冠军,很多游人都是冲着“砂锅鱼头”来到天目湖,景区内大小饭店都用“砂锅鱼头”这道汤压轴,游人喝过以后方觉不枉此行。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溧阳旅游资源丰富,分布较广,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地域组合好且各具特色。溧阳的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天目湖,天目湖已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游人。依托强势品牌,整合资源优势,目前溧阳已形成“两山一湖、南北联动”的旅游格局。在对各地特色资源、优势资源、人文历史资源进行全面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积极保护资源、适度开发,保证旅游活动维持在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新一期的溧阳旅游规划已经完成,以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商务会展旅游、农家乐旅游为补充的富有溧阳特色的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相信溧阳的旅游业必将前景辉煌。
关键词:溧阳 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一、溧阳概况
溧阳,一座秦代设县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邑,一颗镶嵌在锦绣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15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这片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之称的江南水乡。
溧阳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新世纪的第一天,当溧阳人雄心勃勃喊出建设“长三角都市后花园”的口号时,许多老牌景区视之为痴人说梦,但五年以后,溧阳亮出了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2001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34.73万,旅游收入为12.28亿元;到2005年,全市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1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3.19%和34.78%。目前,溧阳市旅游业产业规模在全省县级市中列前五位。伴随着发展大旅游的矫健步伐,溧阳如愿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
溧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常州市境内,地理位置为北纬31°09′—31°41′,119°08′—119°36′,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中心,如果以溧阳为中心,在1.5小时交通圈内聚集着1个多亿人口,相当于日本的人口总数;在3小时交通圈之内,聚集着两个多亿的人口,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旅游市场广阔。而且溧阳旅游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很强,宁杭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扬溧高速公路在溧阳交汇,境内有四个高速公路道口,104国道和239、241省道横贯全境,溧阳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接,距上海3小时车程,到南京、无锡、杭州、无锡1小时左右,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0分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2A级以上旅游区(点)5家,其中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是首批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旅行社7家,其中天目湖旅行社是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各类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290家,床位11869张,星级涉外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6家,旅游涉外饭店客房1499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就餐住宿的要求,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极高。同时,溧阳积极开发了以天目湖品牌为主打的100多种旅游商品,并抓紧建设旅游娱乐中心,旅游要素逐步完善。
当然,溧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
二、自然旅游资源
1. 山环水绕天目美
溧阳旅游的底气,来自素有“江南明珠”之称的天目湖这张优势独具的“王牌”。天目湖集太湖烟波浩淼之势,西湖浓妆淡抹之美,千岛湖环拱珠链之局,湖水清冽,水质纯净;周围被低矮起伏的丘陵山地所环绕,山地为原始和人工植被所覆盖,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动物164种,植物236种。山清、水秀、茶香、鱼鲜、空气好构成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湖光山色风景独秀,碧水蓝天江南明珠”的优雅意境,成为一个“绿色仙境”,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
2. 竹影深深南山幽
位于横涧镇的南山山麓,峰峦叠嶂,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千姿百态。林木浓郁,蔚然深秀,山溪潺潺,既具峰回路转、空间幽邃之美,又具迷离莫测、寻奇探幽的神奇魔力。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丘陵山地地形,孕育了茂密的竹林,地下竹根相缠,空间竹枝相接,满目皆竹、满目皆绿,遮天蔽日,身在其中阳光都显得黯淡。占地3.5万亩的竹林中,毛竹依山抱石,形声雄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镜湖水域,山水相映,水天一色;再加上高耸挺拔的千年古松,潺潺而下的山间溪流,构成古朴自然、原始乡土的意境。
3. 郁郁葱葱龙潭秀
占地2万多亩的龙潭山,位于市境南部戴埠镇,拥有漫山遍野的毛竹、马尾松、栗树、茶树,郁郁葱葱,把山上、山下装扮得满目青翠。有树身胸围3米以上的古枫香、榉树、青檀、麻栎,800余年树龄的银杏枝叶繁茂。优美的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野羊、野兔、山鸡、松鼠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其间。
4. “飞瀑直下”石坝险
位于溧阳市平桥镇东南约1.5公里处的平桥石坝,处于两山之间,坝高24米,坝顶长108米,该坝由无数块长方形山石浆砌而成,整体造型奇特,建筑工艺高超,是我国目前最高的砌石拱坝。坝内一泓潭水,水深20余米。每当发水季节,山水浩浩涌来,从13个溢孔中形成20多米高的瀑布倾泻而下,水花飞溅,声震如雷,气势磅礴,尤为壮观。
5. “稀世之宝”曙猿奇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了中华曙猿及其伴生哺乳动物群的化石,距今4500万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中美科学家一致认为“上黄动物群”,是我国20世纪古生物学上极为重要的发现,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相媲美,其意义非同寻常,可谓是“稀世之宝”,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地质旅游资源。
三、人文旅游资源
1. 名人古迹
溧阳于秦朝建县,两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这里的文明,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和不朽的诗篇。“地处吴楚界,山记伍员临”,“伍员报德投金处,史女捐生抱石来”,史贞女义救伍子胥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胡雏绿眼吹玉笛”,“溧阳酒楼三月春”,诗仙李白三次来到溧阳,留下了《望瓦屋山怀古》、《猛虎行》等名文佳作十三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苦吟诗人孟郊任溧阳县尉五载,写出了“中华第一诗”《游子吟》。张旭、朱熹、汤显祖等文人雅士都被溧阳的山水风情陶醉,吟唱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华章。“溧阳胜地名人多”,历史上曾出现过状元、进士185名。这些都为溧阳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资源基础。
2. 革命遗址
1938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敌后,与粟裕会师于溧阳竹箦桥,司令部设在水西村,兵工厂、服装厂、医院等后勤单位亦迁至水西村周围村庄。1939年11月,新四军指挥部在此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为副指挥,统一领导江南全区的革命武装。1940年6月,陈毅率所属第二团、新六团等主力离开水西村,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水西村新四军革命旧址,原房3进21间,均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和阁楼,现已改建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目前全国正在推行红色旅游项目,该馆对溧阳来说绝对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宝贵旅游财富。
3. 佛教圣地
瓦屋山属溧阳北山地区,这里群山逶迤,主峰突兀耸立,山顶有数千亩平坡,远远望去呈青瓦所盖的大屋一般,故名瓦屋山。据史料记载,瓦屋山在宗教史上具有密切的关系,佛事交流十分频繁。宝藏禅寺原名“华藏寺”、“报恩寺”,是唐天宝五年(公元747年),九华山金地藏二弟子道明和尚到此所建,故有小九华之称,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历来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则更是香客如潮,前来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现重建的宝藏禅寺,清净庄严,从晨至暮,梵呗嘹亮,诵经声不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为宝藏禅寺所题的楹联:“天宝物华修行胜境,地藏闵老弘法道场”,概括了瓦屋山宝藏禅寺山水云壑、树峰迭翠、风光秀丽,龙池泉水常年不竭,以及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奇特胜境。目前溧阳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南部,开发也具一定规模,而这恰恰是瓦屋山地区开发中极具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一项旅游资源。
4. 文化遗存
除了静态的旅游资源外,历经千余年世代继承的民俗风情也是溧阳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如溧阳的太平锣鼓,名声也如锣鼓敲响般的响亮,一套太平锣鼓生动、形象而又热烈地再现了当年太平军的战斗风貌,这套锣鼓也由于气势磅礴,动人心弦,被誉为“威风锣鼓”。
溧阳的傩文化也颇具特色。傩作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其文化形式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了一个复杂整体,可以说是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演进,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傩文化正在迅速地消失,而溧阳的傩文化却经几千年的沿袭、发展,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富、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形式有跳幡神、竹马灯、跳祧神、跳师爷四种,集中在溧阳的社渚镇,人们通过傩祭酬神驱鬼,表达“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喜悦之情,以特定的音乐、舞蹈动作予以充分展现,深受百姓喜欢。目前这种傩文化仍保持一种原生态,利用当代人的猎奇窥探心理,若能加以挖掘、整理和开发,配合当地的文化背景,这项资源的潜力巨大。
5. 农业旅游资源
为适应人们回归大自然,追求生态、休闲生活的趋势,农业旅游在各地逐渐兴起,溧阳市丘陵众多,且又是多种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包括茶树、竹笋、水蜜桃、板栗和西瓜等,农业旅游也是大有可为。目前,溧阳正在建设中的旅游农庄有30多家,如大石山旅游农庄、天目湖玉枝果园艺场、天目湖亳上大棚瓜果生产基地、周城华宇生态农业园等已逐步建立观光农区、茶果品尝选购区、农家生活自助区,园内的住宿、餐饮、垂钓等功能齐全,游客到农庄既可游览观光、爬山、采摘农产品、体验农作,品尝风味独特的农家餐饮,享受乡土情趣,又可住宿、度假、休闲,充分放松身心。
6. 土特产资源
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也是溧阳的一大特色,茶叶、南山板栗、白芹、砂锅鱼头、竹箦风鹅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土特产,美味的特产再佐以动人的传说,让人爱不释手。这些土特产资源是吸引游客重要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如溧阳天目湖三绝:水甜、茶香、鱼头鲜,是天目湖的精华所在。溧阳甘甜的天目湖水滋养了漫山遍野的茶园,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沙河桂茗、水西翠柏、太湖白云等一批名茶,集溧阳茶叶精华,融传统手工和现代技术于一体,成为中国茶叶珍品,飘逸的茶香引来八方游客。“中国溧阳茶叶节”是溧阳人的重大节日,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八届。溧阳人种茶、制茶、品茶、开茶馆、制茶食品、办茶叶节,形成了茶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还推出了一条以本地民间风情、自然风光和采茶、制茶、品茶为主线的茶乡特色旅游路线,吸引了各地游客。而“砂锅鱼头”更是天目湖一绝,构成天目湖独特的饮食文化。清澈见底的湖水,自然生长的灰鲢,别具一格的烹饪技术,造就了享誉中外的“天目湖砂锅鱼头”,煨制好后的砂锅鱼头汤,汤色乳白,香气浓郁,具有“肥而不腻、鲜而不腥”的特点,曾获得邓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七十二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及夫人品尝过此汤后也都是赞不绝口。目前“天目湖砂锅鱼头”已获得“中国名菜”的称号,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总冠军,很多游人都是冲着“砂锅鱼头”来到天目湖,景区内大小饭店都用“砂锅鱼头”这道汤压轴,游人喝过以后方觉不枉此行。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溧阳旅游资源丰富,分布较广,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地域组合好且各具特色。溧阳的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天目湖,天目湖已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游人。依托强势品牌,整合资源优势,目前溧阳已形成“两山一湖、南北联动”的旅游格局。在对各地特色资源、优势资源、人文历史资源进行全面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积极保护资源、适度开发,保证旅游活动维持在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新一期的溧阳旅游规划已经完成,以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商务会展旅游、农家乐旅游为补充的富有溧阳特色的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相信溧阳的旅游业必将前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