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理论,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关注的是对女性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关系。生态女权主义号召打破父权制的价值观,解放女性和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男女两性之间真正平等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父权制 女性 自然
  一、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最初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哲学家弗朗西斯·德奥波尼在著作《女性主义·毁灭》中提出,目的是对当时法国女性主义者发起的有着生态思想的社会运动进行阐释,但她并未对这一术语做出定义。在第二本专著《生态女性主义:革命还是转变?》里,德奥波尼提出“女性应该行动起来,在拯救地球的同时拯救自己,这两种需求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结的。”在20世纪70年代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德奥波尼将女性与自然相联,对后来的生态女性主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1.父权制文化中的女性与自然。“大地母亲”是人们对养育世间万物的大地的称呼,它如同一位女性,孕育出新的生命并哺育着一代代的生命,将大自然与女性相连是一个古老传统。父权制社会的统治思想是证明男性处于统治者的地位的二元等级制:心灵/肉体,雄性/雌性,人类/动物,精神/物质,文化/自然,白人/非白人,在父权制的二元等级制里,男性为上,女性为下;理性和文化为上,自然和身体为下。正是由于这一价值观,使自然与女性同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成为被边缘化的“他者”。如,封建时期西方社会的女性是附属于男性的二等公民,多数女性终身为生计奔波,无权接受教育;一般情况下,女性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经济上依附于父亲或丈夫;在婚姻生活中,贞洁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女性被认为是没有性快感的,于她,夫妻生活唯一的目的是繁衍后代,女性失贞被视为家族荣誉的最大污辱,而男子婚外性爱的行为却被社会默认。现代社会中,女性依然受到二元等级制的无形压迫,如,非洲一些部落的女性在成年之前必须经过割礼仪式,通过割除女性性敏感部位使其失去性冲动的条件,成为其贞洁的凭证与被社会接纳的条件;女性每周做家务的时间比男性多出12.5-21小时;在政商等领域,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大企业董事会男女比例约为六比一,女性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大低于男性对社会的影响力。
  16世纪至18世纪西方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认为利用科技便可超越自然,成为主宰一切的主人。在著作《自然之死》中,作者卡洛琳·麦茜特指出“16、17世纪之际,一个以有生命的、女性的大地作为中心的宇宙形象,让位于一个机械的世界观,自然被重构成一个死寂的和被动的、被人类支配和控制的世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的社会生产力及对自然的控制力,也使人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与保护意识;自然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上世纪五十年代伦敦毒雾事件,夺走了约12000人的生命;化学物品制造出了杀死虫子的杀虫剂,也导致间接地摄入残留在蔬果上有毒的化学药品的部分女性不孕或导致胎儿先天性残疾;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类,尤其是女性和儿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上世纪60年代有识之士洞察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与自然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卡森引用大量真实数据,以女性的身份道出对环境危机的担忧和对科技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批判,为美国的环境运动、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做了理论的准备。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父权社会对女性统治和对自然统治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中存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关系,这就是父权社会二元等级制的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者站在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和自然的立场,对男权和父权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代表人物有凯伦·沃伦及澳大利亚生态女性主义学者瓦尔·普卢姆伍德。沃伦认为女性和自然在社会中处于他者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西方父权社会统治性的“压迫性概念框架”,她认为有些概念框架是压迫性的,旨在解释、维护不公正的从属关系,认为父权制的概念框架是用来证明男性对女性压迫的合法化,而生态女性主义旨在发展一种认真对待统治女性和统治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普卢姆伍德认为西方父权制度体系下的古希腊哲学、理性传统和二元价值观侧重对理性的关注,否定对自然的依赖,认为女性和自然所遭受的灾难就来源于这些理性主义思想,在经典著作《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中,普卢姆伍德开启了生态女性主义对传统理性统治批判的先河。
  2.生态女性主义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生态女性主义不局限于自然和女性,种族、阶级、第三世界也是在其关注的目标范围之内。1980年在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举行的“生态女性主义:女性和地球上的生命大会”形成了一份会议声明:
  我们看到了我们地球警钟已经敲响,控制我们社会而力量用发明的核武器、建立里的发电厂、抛弃的有毒废料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一小部分白人男性的利益而存在的社会和世界经济已经造成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压力、种族侵略、食品匮乏、家庭和卫生保健欠缺及对整个地球的生态毁坏……我们希望克服历史上对种族、贫穷、阶级、年龄和性别取向的区分。
  理解并联合一切处于从属于地位的他者,是生态女性主义者的重要任务,种族歧视、阶级歧视、同性恋歧视、殖民主义等都是其关注的社会问题。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具有等级制的二元思维,因此,建立一个生态良好、两性平等、各种族和平共处的社会需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等级思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女性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待女性和自然的关系,反对并批判男权中心论。第二,它以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观点审视所有被不公正对待的边缘群体;第三,它的中心观点是人与自然的互联性,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是人类与自然的分离;第四,生态女性主义是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界的多元化思潮,它分析并批判社会中所有的压迫形式。生态女性主义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众多思想家持有的多样性观点的综合,另外,生态女性主义也在学术会议、期刊、艺术展等不同场合中可以得以体现。其多元化特点使生态女性主义可从不同角度审视父权体制,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20世纪9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文学评论领域发展起来,是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理论交汇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研究首先出现在美国,帕特里克·墨菲的《文学、自然与他者: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其与格丽塔·加尔德合作主编的论文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文本阐释和教学》标志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为出发点,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揭露文学作品中的父权中心主义模式,从而重构女性与自然在文学中的形象。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本最初是女性作家的自然文学作品,苏珊·格里芬的《自然女性》、格瑞特·埃里克《女性和自然》和卡洛琳·麦西特的《自然之死》等人的文本都是其早期的研究对象。随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哈代的《还乡》、弗吉尼亚·沃尔夫等人的作品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下也绽放出新的色彩。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还关注女性与男性作家笔下自然的差异,如,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兄妹笔下的自然就是其研究的对象。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多元化的视角关注一切受压迫和被控制的群体,女性、自然、有色人种、等均为其关注的重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持不同立场的批评家对其构建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者赞同多样性,主张不同文化、种族、思想间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共存,反对西方文化中的二元等级论。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关键要素便是揭露文学和文化中父权制思维模式对女性、自然、阶级、种族等边缘化他者的之间的联系,去除文学和文化中的二元论和等级思维,建立真正意义的生态社会。
  三、总结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西方男性中心论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对于自然的压迫与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有着的密切关系,呼吁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对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主要的启示意义。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为重新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拓宽了文学批评的视野,也在文学领域不断地发展着。
  参考文献:
  [1]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J].齐鲁学刊,2006(04): 108-111
  [2]华媛媛.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05):57-64.
其他文献
【Abstract】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Kafka’s short story, The Metamorphosis depicts the miserable death of a traveling salesman with many symbols and irony. But the literature value is more than just po
面对初一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有希望,而我们就是那个播种希望的耕耘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领路人,肩头担子重大,我们英语老师有这份担当,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指路之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为一个教学17年的教师,我带过多个起始年级,基本都是把他们从初一送到了初三,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届又一届,我的认识和感悟也在不断变化。一个个学生在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能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完成并重点关注的一个教学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喜爱阅读,主动阅读,是我们每个英语老师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培养兴趣 科学有效 提升能力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训练不可小觑,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完成并重点关注的教学目标之
【摘要】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的移动互联教学平台BOXFiSH,以学生“说、听”训练为重点,以学习习惯改变,学习兴趣提高为突破口,采用信息化平台中情境微课、个性学习功能、游戏学习功能、学习过程大数据统计功能,改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质量和针对性,为改善当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中职英语 移动互联教学平台 情境微课 教学改革  青海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检验我们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水平,又能够衡量实际的学习效果,以便我们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英语知识体系,从而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和常见错误类型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论述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和借鉴,希望对促进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 书面表达 错误 对策
Christianity is born in Palestine and is spread mainly in Western Asia in early years. But it is in Europe that Christianity takes root and grows strong. Christianity make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摘要】本文基于我校学生英语写作输出语料库,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母语迁移现象对大学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母语迁移 大学英语写作 影响  一、引言  母语迁移作为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指已有的语言知识对于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所产生的影响。这一迁移现象可以简单地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目的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与之相反,负迁移则起到阻碍作用
【摘要】持續默读是一种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机会的方式,有助于养成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体验。本文旨在探索SSR(持续默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持续默读 阅读品格 阅读习惯 阅读体验  一、什么是SSR(持续默读)  SSR即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它是基于输入假设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校为基础,但可扩展到课外、校外的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中国的教育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教材、学生角色的转化,以形成性评估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以MOOCs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平台为资源库,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国成为创新强国奠定基础。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现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新课标提出,三级目标要能够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四级目标要求能读懂短篇故事,五级目标则是能够读懂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够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笔者在初一下学期开始,通过让学生翻译一些与我们所学知识想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