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忆、义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现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新课标提出,三级目标要能够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四级目标要求能读懂短篇故事,五级目标则是能够读懂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够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笔者在初一下学期开始,通过让学生翻译一些与我们所学知识想对应的语篇这一形式(在文中主要是以双语报中语篇为主要形式),希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加强对已学单词的记忆;2.拓展词汇量,特别是对已学单词一词多义用法的理解;3.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外文化差异,以加强对英语这一门外语的学习。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篇翻译 词汇记忆 语义理解 跨文化意识
  一、语篇翻译的背景提出
  1.新课标,语篇学习要求高。随着新课标的修订、《Go for it》人教版英语新教材的普及以及新的高考政策的推出,英语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莘莘学子能够进入理想大学的敲门砖。这也就意味着它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的英语新教材中可以探究,语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篇幅越来越长,词汇量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语篇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语篇翻译,实际运用意义大。笔者认为,语篇翻译对于这一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Wolfram Wilss指出翻译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蔡基则认为: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却很少被使用。那么这种教学法真的一无是处,无法适应外语教学的需要了吗?笔者希望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语篇翻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希望通过这一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以适应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
  3.轻语篇,英语学习问题多。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1)对已学词汇记不住、记忆不深刻、易混淆。
  (2)对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融会贯通,常常只片面地记忆其中一个意思,从而对题目或者语篇的理解产生阻碍。
  (3)对不同语境中这一已学词汇的理解由于文化的差异而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对语篇的理解。
  根据记忆的规律,记忆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三部分:识记、保持、回忆。笔者认为翻译就是这样一种保持记忆、增强回忆的良好方式。通过翻译与学生现阶段学习內容相衔接的篇章,学生可以不断与已学的词汇“碰面”,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一词汇在已学篇章中意义的理解与使用,而且可以对该词的其他意义进行拓展与补充,从而使学生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境界,更避免了学生陷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窘境。
  二、语篇翻译的实施方案与操作原则
  1.对象选择。笔者选择初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作为实施该方法的对象,当然这一方法可以一直延续到初三。首先,由于在初一上学期,学生还未对英语学习有较好的了解与认知,如果此时就开始采用翻译这一较有难度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害怕甚至是恐惧、厌恶的心理。其次,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与语法知识,因此可以更好地实践语篇翻译这一方法。最后,英语人教版新教材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也已开始从单纯的词汇与句式向语篇过渡与转化。因此,从此时开始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符合教材的知识目标推进,也更有利于学生为初二初三的英语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2.篇章选定。在笔者进行这一教学方法的两年多时间里,对语篇翻译的篇章的选定主要还是集中在我们常用的配套教辅资料——双语报上。在这一套教辅资料中,一个单元一共有A版和B版两份报纸。A版的第一版以及B版的第三版中,常常会有与该单元内容以及词汇量相匹配的语篇。这些语篇通常篇幅不大,且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或者与外国文化相关,因此学生在翻译这些篇章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复习到本单元的一些生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使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龄人的生活与学习状况。
  当然,除了这样一些篇章以外,在寒假或者暑假中,对于学习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笔者还给他们额外“加了加餐”。在寒暑假中,这部分的孩子可以去读一些较为简单的英语名著读物,例如《书虫》系列,然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一些他们认为经典的段落进行简单的翻译与理解,挑战更高的难度。
  3.翻译的要求。
  (1)针对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针对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笔者认为不应把语篇要求定得过高,否则学生将会失去对翻译的兴趣,无法从翻译中找到乐趣所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只要能够做到表词达意——即能够大概表述出该篇章的意思,特别是已学词汇或者是关键词的意思即可,并不要求一定要做到用词精准、语句优美。
  (2)针对英语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针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笔者认为应该将难度适当增加,不仅要求学生会表词达意,而且要求他们能够做到句式工整,用词准确,语句优美。
  4.操作过程。由于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较为繁重,且平时英语教学的进度也较为紧张,因此语篇翻译这一作业,笔者通常作为周末的回家作业,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以后布置给学生。每一位学生都会准备一本专门的“美文翻译本”,在阅读该篇章之后,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句将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通顺完整即可。在每篇文章翻译完后,要求学生将这一篇章中的生词以及优美句式摘录下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这一作业完成后,笔者会挑选学生作业中翻译得最好的几篇译文进行宣读与讲评,特别是这些学生对于个别已学关键词以及句式的精准理解与翻译,从而使学生在对整篇文章有更好的认知与理解的同时,也对文章中出现的本单元的生词在使用中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5.操作原则。
  (1)“量少而精”原则。在篇章的选择上,并不要求量多,而重在求质。“一周一译”的作业量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也不会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感与兴趣的缺失。
  (2)“反馈及时”原则。在周末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以后,做到及时地批改反馈,否则经过过长时间的停留,学生会对已翻译篇章早已生疏甚至忘记,从而不利于这一方法的实施效果。
  (3)“鼓励为主”原则。在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初始阶段,学生还未适应这一学习方法,因此很容易产生害怕、恐惧甚至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找到翻译的乐趣所在,从而从畏惧、害怕转变为自信、热爱,并以此为乐。
  (4)“分层要求”原则。每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基础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在学生做这项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尽量做到分层要求,即对于平时英语基础较扎实的学生,笔者会相对地有更高一些的要求,对于一些词汇的翻译尽量要求他们能够做到更恰当更准确。而对于一些平时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笔者则会适当降低要求,只要能够表词达意,将文章的意思完整表达即可。
  三、语篇翻译的多重教育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1.强化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词汇、句式的记忆。结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达成对事物的理解的。严格说来,学生的学习就是“发现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式学习”,即教师告诉学生某件事,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知,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语篇翻译这一形式正好符合这一规律。
  通过每周一篇文章的翻译,让学生对于前一阶段以及现阶段所学习到的词汇、句式有更深刻的认知。所谓“熟能生巧”,在多次与这些词汇、句式的接触中,渐渐掌握这些词汇与句式的使用。同时,一些初中阶段常见常用的生词,学生通过一遍一遍地翻译与摘录、多次地熟悉,从而能够在还未正式从课本上学习到时,就已经对该词有一定的了解了。因此,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做到“温故”还能够做到“知新”,可谓一举两得。
  2.促进学生对词汇语义的理解认知。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是割裂的,不相关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因此,一个词汇的理解就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句子甚至是整个篇章的理解。而同一个单词,有时往往有着不同的意思——即“一词多义”;甚至同一个单词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通过与课文相关或生词相当的文章的翻译,学生不再将对一个单词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中,更可以通过这些篇章的阅读与翻译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众所周知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即,语境。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上下文,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翻译不同的篇章,让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而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通过翻译,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下的同龄人的生活或者是不同的风俗习惯等。在双语报的阅读版上,我们就常常会发现关于不同国家如何过不同的节日的文章等等,这样的文章就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让他们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有人说,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因此,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项艺术。
  4.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多次的、反复的翻译练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已学的单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对还未学到的生词也渐渐从仅仅是眼熟到了能够认识并且知晓其大概用法的程度。不知不觉中,学生在拿到一篇未曾学习过的篇章时,会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渐渐减少了,并且能读懂了,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却慢慢增强了。英语学习需要“循序渐进”,而翻译让英语学习“渐入佳境”。
  四、结语
  翻译教学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現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并不多见。初中和高中都不培养翻译能力,然而翻译却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翻译的元素,让学生通过语篇翻译这一方式,对于现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从“译”到“忆”最后到“义”,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当然,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并不能等同于大量的、逐字逐句的翻译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度”,“听、说、读、写”仍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沃尔夫拉姆,威尔斯.翻译学一问题与六法[M].祝钰,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蔡基则.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提升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上,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作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提高 高职学生 翻译能力  引言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英语专业人才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翻译能力。但是就目前来
【Abstract】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Kafka’s short story, The Metamorphosis depicts the miserable death of a traveling salesman with many symbols and irony. But the literature value is more than just po
面对初一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有希望,而我们就是那个播种希望的耕耘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领路人,肩头担子重大,我们英语老师有这份担当,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指路之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为一个教学17年的教师,我带过多个起始年级,基本都是把他们从初一送到了初三,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届又一届,我的认识和感悟也在不断变化。一个个学生在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能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完成并重点关注的一个教学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喜爱阅读,主动阅读,是我们每个英语老师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培养兴趣 科学有效 提升能力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训练不可小觑,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完成并重点关注的教学目标之
【摘要】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的移动互联教学平台BOXFiSH,以学生“说、听”训练为重点,以学习习惯改变,学习兴趣提高为突破口,采用信息化平台中情境微课、个性学习功能、游戏学习功能、学习过程大数据统计功能,改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质量和针对性,为改善当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中职英语 移动互联教学平台 情境微课 教学改革  青海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检验我们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水平,又能够衡量实际的学习效果,以便我们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英语知识体系,从而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和常见错误类型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论述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和借鉴,希望对促进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 书面表达 错误 对策
Christianity is born in Palestine and is spread mainly in Western Asia in early years. But it is in Europe that Christianity takes root and grows strong. Christianity make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摘要】本文基于我校学生英语写作输出语料库,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母语迁移现象对大学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母语迁移 大学英语写作 影响  一、引言  母语迁移作为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指已有的语言知识对于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所产生的影响。这一迁移现象可以简单地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目的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与之相反,负迁移则起到阻碍作用
【摘要】持續默读是一种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机会的方式,有助于养成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体验。本文旨在探索SSR(持续默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持续默读 阅读品格 阅读习惯 阅读体验  一、什么是SSR(持续默读)  SSR即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它是基于输入假设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校为基础,但可扩展到课外、校外的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中国的教育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教材、学生角色的转化,以形成性评估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以MOOCs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平台为资源库,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国成为创新强国奠定基础。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