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分值占高考语文试卷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学生作文的质量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影响着学生的升学,甚至是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作文能力反映着学生的语言功底、语用水平、文化修养与思维品质,作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无论是从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提升角度,还是从学生高考成绩提升的角度,都应该坚持作文教育引领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基本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关注作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课堂改革;高中生;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55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他们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产生了众多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但是高中阶段,学生作文进步不够显著的基本现状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需要教师找到作文教学的症结并予以解决。
   一、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作文分值在高考中占比较高,作文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反映,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影响着语文素养提升,也影响着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然而高中阶段作文教学得不到重视,学生觉得作文过难,面对作文训练敷衍了事;家长甚至部分教师认为作文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上忽视作文训练;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指导随意,作文训练手段缺乏,每学期组织的有效作文训练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说,当前作文教育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二、导致高中作文教学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成绩中心”的认识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当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作文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高中语文提升空间有限,作文提升更是难上加难,应该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能够大幅度提高成绩的基础内容学习上。这种“成绩中心”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作文教学,无论是教师介绍的写作方法,还是组织的作文训练,学生大多难以真正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趋向于应付差事。这一状况也使得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二)质量监测手段老旧影响作文质量与强度
   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作文训练主要靠教师的批阅和修改。教师的精力有限,一次作文训练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批阅,在一定时间内,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布置充足量的作文训练。因此,教师逐本翻阅的质量监测手段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作文训练,也很难准确找出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提出有效的提升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高质量的作文,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应用与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才能有所提升与发展。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素材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融入作文中去。教师不能高效批阅作文,难以提高作文训练强度,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
   三、提升高中生作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扭转学生的作文态度
   由于影响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作文教学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信心不足,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文在高考中分值占比较高,学生的作文成绩直接影响高考语文总分,进而影响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其次,作文能力集中反映了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通过作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重要规律;再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各科目知识的学习,语文学习中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不光可以提高语文成绩,也能够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要想扭转学生作文的态度,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语文教师要集中开展语文作文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语文作文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语境;其次,纠正学生作文教学观念,运用专业知识和作文教学的认真态度,影响学生对于语文作文的观念与认识,使学生树立作文在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和成绩提升方面的坚定信心;再次,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增强作文訓练的强度,极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实现学生作文成绩的提升,通过语文作文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将语文教学中获得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转化为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
   (二)系统教学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高效的语文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正确的观念和态度,还需要科学的教学设计,系统的作文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作文训练方法和素材积累方法,学会写作对象的选择和命题作文切入点的寻找,掌握恰当的思想传递与情感表达方式,真正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
   1.学习范本,掌握方法。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话题,如何应用素材,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无法构思完成文章结构。当学生面对命题作文时,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无论是训练还是考试,学生作文时总觉得身边的小事或者景物不值得一写,生活小事无法蕴含重大道理,但又想不到理想的素材。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融合,在阅读中,通过认真分析作品特点让学生学习如何做好写作对象的选择、掌握思想的传递方式和情感的表达方法,学会故事叙述与材料的安排。优秀的阅读材料中,作者可以通过描述景色来表达思想感情,有时候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学会描写和叙述身边的小事或者景物,从自己熟悉的内容中,逐渐发掘出景色的描述、情感的寄托、故事的叙述、论点的讨论等方面的具体写作方法,然后有效实施作文训练,促进自身作文能力的发展。    2.博观约取,积累素材。良好的写作,必须要在语言基础和生活经验两方面做好素材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学会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领悟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道理,主动思考和积极训练,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的体验,并在作文中表达出来。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并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日常作文中,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和创造能力。
   3.真情实感,表达自我。面对高考压力,部分教师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却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作品中的场景或故事产生联系,缺乏代入感,这种阅读方式容易使学生认为这些作品都是优秀的“他人故事”或者“他人经历”,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生活日常不值得描述和讨论的错误认识。在这种认识下,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便容易出现生造故事情节、嫁接思想情感或者讲述自己不一定领悟的道理的现象。优秀的作文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是作者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是对自己熟悉的场景和自己经历过的故事的艺术加工或真实描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忠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讨论自己能够领悟的道理,避免在作文中出现词语堆砌和毫无情感的平铺直叙,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作者与读者通过作文实现有效信息传递与思想交流的目的。
   (三)改进质量监测提高作文训练强度
   傳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教师是唯一的读者,教师对某一个学生作文讲评时,也必须将作文内容向所有学生进行讲解,才能指出其中的优缺点,这就导致作文批阅效率低下,作文训练强度不足。为了改进作文教学,教师可以从提高作文训练强度和作文训练质量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批阅作文,并通过组织作文竞赛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质量。首先,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可以组建作文交流平台。将一篇习作上传至交流平台上,教师和全体学生都可以对其进行阅读和点评,而且方便检索或反复阅读,这自然会督促学生提高写作质量。同时,互联网条件下的作文批阅,方便教师将批阅结果及时上传并在平台公布,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样的批阅几近作文面批,提高了问题查找与改进的有效性;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学生能够查看教师批阅过的他人的作文,也可以达到作文讲评的功效。因此,利用互联网对全班作文实施平台展示与交流,能有效提高作文批阅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教师要关注并组织各类作文竞赛活动。教师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优秀作文脱颖而出,要尽可能多形式、多平台开展交流活动,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质量与强度。
   四、结语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能力更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语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文化素养和语文思维发展的集中体现,所以,抓好作文教学是实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作文教学的理论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具体措施,努力改善学生作文训练的态度和作文训练的强度,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红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4).
  [2]孙烨.高中语文层进式模仿写作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20(31).
  [3]黄文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43).
  [4]郑园园.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作文,2020(40).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几何直观素养成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教师逐步探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几何直观素养是幫助学生提高运算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何直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动力,使学生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文章简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意义,然后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及组织课余活动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思维;激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中,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其记忆力,陶冶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詩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文言文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因此初中生对其较为陌生。但文言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不能被舍弃的,也是有重要教学意义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日常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以现阶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为出发点,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实行的改进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问题;改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教学法应运而生,不仅凸显了“生本教育理念”,也促进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探究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
摘 要:寄宿制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办学,积累了部分成功的经验,但也日益暴露出学校管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负担过重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以当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剖析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育者对农村寄宿制小学规范化发展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教师负担;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进行培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涵盖了十分丰富的美育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点,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体会美、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文章分析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以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 要:在初中数學教学实践中,依托于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变革数学教学方法,科学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将数学内容直观而全面地呈现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逐步发达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它摆脱了传统层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时空禁锢的弊端,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条件。而微课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兴產物,其优势在于通过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展现,使教学问题更具针对性,也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文章分析阐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相
摘 要:将互动教学手段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初中生探究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关注互动教学的作用价值,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结构。文章分别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互动的推进与优化角度出发,探究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