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分为“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两部分。“实践活动”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初步经验,形成从现实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应用”部分让学生通过经历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方法、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或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数学的整体性和现实性,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丰富经验和策略,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特点
1、内容的整体性和现实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不是在数学领域之外新增的知识,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中延伸出来的活动素材。它也不是应用题教学的代名词,传统的应用题虽然也要联系实际,也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主要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解题过程很大程度上成了“理解数量关系→搜寻记忆的图式→运用对应图式作解答”的一个过程。而实践与综合应用所呈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需要积极思考,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如探索周长、面积公式、角的大小等过程,都是由核心问题牵引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2、目标的综合性。《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总目标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渗透数学方法,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满着操作、尝试、研究和争论,其目标、内容、形式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首先是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也可以到到社会实践中去。其次是学习内容的开放。不完全受数学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跨越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把学科的知识进行拓展、加深。第三是活动形式的开放。学习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如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课堂内活动、课堂外活动;专题活动、游戏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方案活动以及开展数学竞赛等,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实施策略
正因为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有自己的独特的魅力,所以我们要让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上得更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探究?我们应关注些什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学有所得?结合平时的教学,现谈几点我的粗浅见解。
1、探究目标的确定要有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等。但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其课程目标不是指向某种知识和能力的,是以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在总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
2、素材的选择要重现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在整个人教版教材中素材不多,每册2个内容共24个素材。但我们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生活现实背景中选取活动素材,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过程的设计要重方法,重体验。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活动,是以数学意义下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为支撑命脉进行学习研究的。而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学习活动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操作,而且还能将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化。
首先,在活动设计时要注意冲破内容封闭的圈圈、框框,使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教材的创造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教材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充分使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到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学习中来。
其次,要有趣味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设计成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和心理来对待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那样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第三,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维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得到内化,使具体形象思维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都应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求得问题的解决,体验成功的喜悦。
4、提出的问题要有现实性、思考性和开放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要面向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提出的问题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
5、评价要注重过程。小学生在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是否乐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是否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和探索,以及在参与活动中获取了多少信息,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发展、提高,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评价目标定位应立足过程,注重表现,兼顾成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把评价渗透到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活动过程的快乐。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开设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最富有创造性,最利于发展个性,也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的应用数学,使用数学。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特点
1、内容的整体性和现实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不是在数学领域之外新增的知识,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中延伸出来的活动素材。它也不是应用题教学的代名词,传统的应用题虽然也要联系实际,也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主要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解题过程很大程度上成了“理解数量关系→搜寻记忆的图式→运用对应图式作解答”的一个过程。而实践与综合应用所呈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需要积极思考,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如探索周长、面积公式、角的大小等过程,都是由核心问题牵引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2、目标的综合性。《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总目标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渗透数学方法,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满着操作、尝试、研究和争论,其目标、内容、形式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首先是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也可以到到社会实践中去。其次是学习内容的开放。不完全受数学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跨越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把学科的知识进行拓展、加深。第三是活动形式的开放。学习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如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课堂内活动、课堂外活动;专题活动、游戏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方案活动以及开展数学竞赛等,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实施策略
正因为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有自己的独特的魅力,所以我们要让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上得更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探究?我们应关注些什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学有所得?结合平时的教学,现谈几点我的粗浅见解。
1、探究目标的确定要有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等。但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其课程目标不是指向某种知识和能力的,是以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在总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
2、素材的选择要重现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在整个人教版教材中素材不多,每册2个内容共24个素材。但我们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生活现实背景中选取活动素材,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过程的设计要重方法,重体验。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活动,是以数学意义下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为支撑命脉进行学习研究的。而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学习活动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操作,而且还能将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化。
首先,在活动设计时要注意冲破内容封闭的圈圈、框框,使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教材的创造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教材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充分使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到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学习中来。
其次,要有趣味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设计成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和心理来对待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那样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第三,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维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得到内化,使具体形象思维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都应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求得问题的解决,体验成功的喜悦。
4、提出的问题要有现实性、思考性和开放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要面向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提出的问题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
5、评价要注重过程。小学生在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是否乐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是否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和探索,以及在参与活动中获取了多少信息,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发展、提高,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评价目标定位应立足过程,注重表现,兼顾成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把评价渗透到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活动过程的快乐。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开设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最富有创造性,最利于发展个性,也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的应用数学,使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