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参加开罗会议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来临之际,密布世界的乌云——法西斯国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经过盟军的英勇奋战和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努力,乌云开始退却,东西战场战果辉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眺望到胜利的曙光。当时,盟国为了进一步协同作战,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实现人类的和平,并对战后国际格局的调整提到议事日程上,于1943年底,盟国召开了国际性的会议——开罗会议,在当时的“四强”中,即英、美、苏、中,惟独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没有出席此次会议,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二战”的转折,苏美开始关注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利益分配,双方都把中国作为制约对方的筹码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爆发、扩大与升级,美苏等国为了共同的目标——抗击法西斯国家,摈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冲突,结成联盟。但在1943年,西线斯大林指挥苏军力挽狂澜,取得斯大林格勒反击战的胜利,东线美军破袭阿留申、中途岛、所罗门等岛屿,当时,盟国与轴心国之间防御与进攻的战略格局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战局向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随着法西斯国家的威胁逐渐减弱,美苏双方开始关注战后的利益分配,特别上世界版图的变化与划分。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如果战后站在美国一方是非常有用的”[罗斯福语),不仅壮大美方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从战略上遏制、孤立苏联,所以罗斯福把中国视为“四强”之一,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千方百计扶植蒋介石。对于这一做法,理所当然引起斯大林的高度警惕和强烈不满,一方面对中国进入“四强”加以反对,另一方面,在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有中国参加的会议,他都寻找借口拒绝参加,开罗会议正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美苏利用中国进行斗争的反映。
  
  二、斯大林为了麻痹日本,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二战”爆发前,日本为了推行“北进”战略,曾在诺门坎等地对苏联进行过试探性的进攻,但“北进”企图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而受到挫折,尽管如此,这一事件不能不引起苏方的高度警惕。因此苏方从战略角度考虑,于1941年4月与日本签定了中立条约:双方互不侵犯,保持中立。更为重要的是条约签定两个月左右,在西线德军对苏联发动猛烈的进攻,苏军损失惨重,丧失大片领土和大量人口。斯大林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线受敌而陷入困境,在东线与日本保持中立,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必要的。尽管1943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向着有利于盟军的一方发展,但对于苏联来说,任务仍然艰巨。因此,斯大林故意回避与蒋介石一起参加会议,一方面是为了不要过分刺激日本,因为蒋介石是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而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另一方面是为了麻痹日本,保证苏联的西伯利亚一线不再受到日本的侵犯。
  总之,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反法西斯任务的艰巨性,斯大林从国家利益和战略角度考虑,故意回避与中国接触,所以没有参加开罗会议。
其他文献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我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在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怎么能同奉献协调?奉献者是否可以向社会索取回报?甚至还有人提出,市场经济时代再提奉献,岂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诸如此类的看法,表明了在现阶段人们对奉献精神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其实奉献精神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   1,中国古代——舍生取义。在中国古代“奉”和“献”两字原义都有祭神的含义,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奉献”更多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班级管理是否到位与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相关,同时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紧密联系。初中是学生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管理,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从思想上获得成长,是广大教育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
“歌女”这个代名词在当代看来,似乎早已被“天后”、“女明星”、“女艺人”所代替,华丽唯美的包装,迷幻纷繁的灯光,配上震撼全场的音乐,再加上天生丽质的容貌,一位极富现代气息的女明星由此诞生。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践踏在中华民族的领土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上下奋起反抗,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而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能靠唱歌跳舞谋生的“歌女”、
每逢地理毕业会考时总有学生问我:“老师,该怎么看书?”“看哪里?”“是不是要把整本课文都背下来?”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在课余的时间里,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的时候,仍然存在看什么和如何看的疑问。我的观点如下:    一、用好会考指南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会考指南》是专门用于指导学生参加毕业会考的教材,里面明确给出了学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该指南书,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出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等都在变革,如何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
一、教师的困扰      1、学生“减负”,教师“增压”近几年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同时,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又更强调要“减负不减质”。以前不少教师习惯于用加班加点来保证学生的统考名次,如今这条路被堵死了。如何保证不减质?教师内心承受的紧张和焦虑是不可名状的。这就是目前的学生“减负”,教师“增压”。   2、家长渴望,教师忧心。父母和孩子间有着必然的血缘关系。爱自己的孩子就像母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注重包括教材内容的情感渗透、教师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情感调动和反应。注重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有效的促进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一、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体现    1、教学目标的体现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定向、激励、调控的作用。老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目标的情感因素,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对实现预定目标有强烈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这种缺乏情感内涵、灵动诗意的充满理性的教学,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极大地阻遏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主渠道,是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持续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对话、唤醒、交融、分享,尽兴地享受生命。为适应新课改的形势,我校与当涂二中合作了“思
板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有人赞誉板书为“微型教案”,它便于教师自己反思,便于引导学生的思路,理清文章内部的层次结构。好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很有效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讲课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尤其是较复杂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做笔记,以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复习和记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7年前的秋天,马化腾、王小川和张朝阳一起出现在搜狐媒体大厦,在搜狐前CFO余楚媛的提议下,三人站在一起合了一张影。  照片定格在那一刻。  三人紧挨的背后,2013年中国互联网备受关注的一笔交易终于尘埃落定。腾讯宣布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并将搜搜和QQ输入法业务与搜狗当时的业务进行合并。  这次融资,是王小川为了对抗360的收购计划,亲自去深圳说服马化腾的,当时马化腾想要控股,但最终王小川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