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教师的劳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的困扰
  
  1、学生“减负”,教师“增压”近几年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同时,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又更强调要“减负不减质”。以前不少教师习惯于用加班加点来保证学生的统考名次,如今这条路被堵死了。如何保证不减质?教师内心承受的紧张和焦虑是不可名状的。这就是目前的学生“减负”,教师“增压”。
  2、家长渴望,教师忧心。父母和孩子间有着必然的血缘关系。爱自己的孩子就像母鸡爱小鸡一样,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特别是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推行,目前在校求学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得到铺天盖地的爱,处处显示出优越感。同时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学校里不要受到任何的冷落和委屈。所以往往会对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3、社會不良现象带来麻烦。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法,新闻媒体一捕捉到教师的异常行为,便纷纷向社会各界曝光。
  我有—个朋友告诉我,社会上有—位权威人士曾在全体教职工开学会议上说:—个教师如果退休以后还能活很长,那他肯定不是—个好教师。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吃惊。原来,他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呕心沥血,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听到后令我毛骨悚然!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创造性劳动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1、教师的压力。不管何种职业、何种性别、何种年龄,不管身任何种职务,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令自己非常紧张、焦虑、无奈、害怕的事情,而教师遇到这种负性事件的概率更大。上面提到教师的种种困扰就足以说明这种压力有多大。
  2、教师的应激。应激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现象。教师由于过大的工作压力,剧烈的职业、人际关系的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综合症:西北有一位教师强追学生喝农药(当着许多学生的面),原因是那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不及格搞坏了总成绩;一位小学教师叫学生用刀片刮脸,说那位学生脸皮太厚等等。
  我们深深地为以上种种师生关系不和谐而痛心疾首,深深地为教师异常行为而忧心,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另一个事实:体罚学生的教师其实非常爱学生,而且事业心极强,他们一般是因恨铁不成钢才体罚的。
  3、教师的自我疗法。
  (1)微笑着面对挫折。生活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你对它笑它也笑,你对它哭它也哭。你从生活中看到东西后的感受常常是你自己心态的映照。假如你的心态是暗淡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灰蒙蒙的颜色;假如你的心态是晴朗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五彩缤纷。快乐是我们送给自己最宝贵的礼物,我们每天都需要这样的阳光心态。
  (2)“博爱”情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做到热爱、偏爱优秀学生容易,热爱甚至偏爱后进生却并非件易事。教师要理解家长,不管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如何,对教师的苛求和理解怎样,我们都要体谅家长,设身处地为家长想一想。而且对于教师而言,对一个学生教育失败可能只是五十分之一或六十分之一的失败,而对于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来说,就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啊!这样一想,我们就能原谅家长的误解和责怪。家长只有一个孩子,那是他们所有的寄托,你无意间伤害了他们的孩子,试问他们会怎样想呢?
  (3)把住情感的阀门。一个教师能不能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不仅表示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他的教导下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位学生。
  (4)追求事业、学会快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没有理由不使教师的人生充满意义。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就在我们所谓单调重复的生活中,就在我们所谓平淡无奇的日子里。
其他文献
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积极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地理教学才有效果。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情感来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
152.地理课堂如何增强教学有效性?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教科院覃东升教研员回答:  一、重视三次备课,增强教学设计有效性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相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个人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方案也就有所不同,教学效果肯定会有差别
摘 要:文章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为例,利用“图释自然环境、图析人地关系、图解区际联系”串联教学重难点内容,通过“小小图解员、小小规划师、小小投资商”三大活动设计,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强化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塔里木盆地  一、教材分析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概况,即草原与荒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旧课程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如果不从史学观念这个角度去理解,是很难正确把握新课程内容变化的根源的。本文从岳麓版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精品课制作过程,展示了文明史观统领下的全新教学设计,从而验证了新史观引入的重要性,也说明仅仅局限于从内容的多寡、体例的变动等方面来认识新课程的变化是片面而无功的。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观念和教学观念,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的途径有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设置情景,参与情景教学是其中的一种。以下笔者就谈谈让学生亲手设置情景从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情景,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    阅读是一种自学能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我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在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怎么能同奉献协调?奉献者是否可以向社会索取回报?甚至还有人提出,市场经济时代再提奉献,岂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诸如此类的看法,表明了在现阶段人们对奉献精神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其实奉献精神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   1,中国古代——舍生取义。在中国古代“奉”和“献”两字原义都有祭神的含义,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奉献”更多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班级管理是否到位与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相关,同时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紧密联系。初中是学生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管理,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从思想上获得成长,是广大教育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
“歌女”这个代名词在当代看来,似乎早已被“天后”、“女明星”、“女艺人”所代替,华丽唯美的包装,迷幻纷繁的灯光,配上震撼全场的音乐,再加上天生丽质的容貌,一位极富现代气息的女明星由此诞生。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践踏在中华民族的领土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上下奋起反抗,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而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能靠唱歌跳舞谋生的“歌女”、
每逢地理毕业会考时总有学生问我:“老师,该怎么看书?”“看哪里?”“是不是要把整本课文都背下来?”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在课余的时间里,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的时候,仍然存在看什么和如何看的疑问。我的观点如下:    一、用好会考指南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会考指南》是专门用于指导学生参加毕业会考的教材,里面明确给出了学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该指南书,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出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等都在变革,如何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