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课堂实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42.421
  (投影)百度帖吧"心情宁静时写出的诗是一杯甜酒,心情激动时写出的诗是一杯烈酒,悲痛时写出的诗是一杯苦酒"
  师:今天李清照带来一杯酒,让我们来品品它的味道。
  (生自由朗读)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苦酒
  师:为什么?
  生:心情悲痛
  师: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悲痛的心情?
  生:声音
  (投影)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若能到这种境界,必将终身受用不尽。"
  师:诗歌要品读。
  (请一女生读)
  师:(评价朗读)其实她能读得更好。怎么样才能读得更好?
  生:了解背景
  (师读专题前言中几句话"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流芳百世的名篇,都来自于生命的力量")
  师:"一首诗蕴含着诗人的生命",要了解诗人生命
  (投影)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师解说时补充部分内容: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这样的出生让她饱读诗书,使得她外美如花,又内秀如珠。她十八岁时遇到她生命最重要的另一半--她的丈夫赵明诚,他们情投意合、门当户对、恩爱非常,但是有个成语叫造化弄人,上天把世界中最大的不幸和最大的幸福都高度统一在李清照的身上。当国家破碎,金军入侵,李清照经历了她人生中最痛苦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她丈夫赵明诚早逝,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国家破碎身世飘零、居无定所;第三大磨难,她将近暮年,却又不得不面对那无尽的孤独,她身边没有任何的亲人,只有独守孤灯小院,陪伴他的只有院中的秋风吹落的黄叶。国事已然如此,家事更怕重提,这样的孤独寂寞的女词人,走在杭州秋风吹落的黄叶之中,吟哦出这首一生痛楚的《声声慢》)
  (师范读,请生努力重现画面)
  师: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情景?
  生1:一个失去丈夫的孤寂女子,独自一个人在房子里,坐在窗边,外面下着雨......
  师:画面给你的怎样感受?
  生1:冷清
  师:词人这样描绘,想传达怎样感情?(用词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这就是本词中心句。
  (投影)唐圭章《唐宋词简释》"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师:"词中句句皆现愁",能体味得到吗?
  (生自由朗读)
  师:前后桌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词人的愁?(生交流)
  生2:第一句,"寻寻觅觅"为什么寻?寻什么?从整诗看内心空虚,再结合背景,"冷冷清清"环境,内心冷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戚戚"通常与悲凉的词结合在一起。叠词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
  师:分析非常到位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生3:"梧桐更兼细雨......滴滴"。细雨是极寂寞环境中听到,它既滴在地上,又滴在心里,可表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师:你有接触过梧桐树这一意象吗?
  (投影)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生4:第一句写得好,不是忧愁、悔恨,是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生5:"满地黄花堆积......"黄花成为李清照的代名词,在李清照诗词中用到很多,反问句也可看出,黄花必有辉煌之时,可与李清照年轻时对应,又与现在对比。我认为第一句写得太虚,"黄花"一句更现实。
  师:黄花指什么?
  生:菊花
  师:为什么用"如今"?说明以前怎么样?
  生:以前摘。
  (师结合注释,补充过去李清照与丈夫生活片段,摘花插在词人头上,如今无人与之共摘)
  (请生5读这句词)
  生6:"三杯两......"酒淡,也可借酒浇愁,但淡酒不可敌风与心中愁苦,真可谓: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生6读这句词)
  生7:我认为生2回答太"标本"。"雁过也......"最百感交集的一句,很有根据。作者在北宋亡国后南渡,看见雁飞来,思乡,送给丈夫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说明思夫,两种感情在一起,很复杂。
  师:这些淡酒、旧雁、梧桐、黄花能否让词人解愁?
  生:都不能
  (师放背景音乐,大家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对词的感受)
  (师放配乐,请上课读第一遍女生再读)
  (让学生自己分析前后朗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收获)
  生:第二遍朗读显然在更贴近李清照的"愁"情,而且在语音、语调上比上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师:全词有愁,纵观其写愁词句
  (投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师:什么愁?生:相思闲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师:载不动什么愁?生:国愁、家愁)
  师:因此最后喷薄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在百度贴吧建立了"李清照论坛"。有很多人回复。
  师:请大家也跟帖,写几句对李清照说的话。
  贴一:她孤寂,无依无靠。寻觅的就是国家的安定,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爱情而国破夫死。四周一片肃杀。望见南飞的大雁,思念起从前。寻觅,却冷清。
  贴二:自古多情人生苦,凄凉人生凄凉梦。诗中愁,愁中诗,诗愁并依催人为情?清泪流!
  (请一生展示)
  (扩展投影)金庸《人比黄花瘦--读李清照词偶感(节选)》(由于对弱者的蔑视超过怜悯,由于习惯了用严峻的眼光观察一切事物的内在,我对李清照那传诵一时的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以说是反常地,保持着一种十分不愉快的感觉。它总使我想到一幅很凄楚的图画:一个瘦小的女人弱不禁风地站在一丛菊花前。因而引起了许多近乎是无可奈何的联想。它使我强烈地意识到李清照在这句子中是故意显示自己的柔弱,而目的在引起别人的同情。她在深深地自我怜惜中。......)
  师:金庸年少时就能激扬古今、从横文字,同样同学们也可以在学习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老师愿意和大家在李清照的词中共成长。
  (投影)一曲声声慢,愁绝千古;两宋李易安,才冠巾帼。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之一,数学的学习涵盖了所有的初级教育历程,由此可见,数学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可撼动的。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智力发育还未完全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思维模式,多角度找到数学解题方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需要授课老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本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学生的物质生活也极大的丰富起来。但是,大专院校中的精神文化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面仍然临着一些滞后性欠缺的挑战,其性质、价值和实现手段有待我们重新审视。作为以培养职业人才为宗旨的专科院校,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学生美学教育,合理开设美学课程,善于运用多元化、开放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让美学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摘要: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育实践;高中化学  中国分类号:G633.8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
【摘要】交往能力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以后能否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幼儿由于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在交往中常常与同伴发生冲突,这在幼儿园里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解决同伴冲突,培养幼儿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尊重孩子,倾听冲突者的诉说;移情训练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群体压力化解幼儿冲突;借助文学作品培养正确交往技能等策略化解幼儿同伴间的冲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外部的数学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外部感知到内化的交点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数学思维是主体将外部材料转化为内部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得到恰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使主体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学活动即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效地提取
高校学术组织在大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研究型大学中新型学术组织的党建工作,对于增强党在高校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