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重现“古典美”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有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中外诗文160篇(段)。”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以诗言志,以诗传情,诗情画意,情景交融,魅力无穷。学习和吟诵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词又存在着时过境迁、晦涩难懂的一面,所以在课堂上怎样展示古诗词的“古典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古诗词,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谈几点感想,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
  一、诵读经典,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
  中国古典诗词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韵律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诵能歌。但是怎样让一个小学生体验到古诗词中的那种韵律之美呢?笔者认为诵读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读、对读、群读、默读、朗读、唱读,无论哪一种读法,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在“读”当中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和韵律。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这首古诗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诗的节奏: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为了引起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笔者做了一次声情并茂的范读。在读到“蓬头/稚子”时,笔者有意弄乱了自己的头发;而在“学垂纶”时,又学钓鱼的情形;“路人借问遥招手”,就做出摆摆手的样子;用声调的高低来表现“怕得鱼惊不应人”,孩子们一听一看,都乐了。然后是领读,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读音的情况下,体会其中的节奏。笔者还着重强调了一、二、四句中“纶”“身”“人”的韵脚,以及句内的平仄交错和句与句之间平仄的相对,来充分表现这首诗的韵律美。再就是讲读,笔者将《小儿垂钓》这首诗逐句讲解节奏、停顿和轻重缓急的变化,让学生做好标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对读、群读、朗读、背诵,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用“读”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不但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琅琅童声,音韵和谐,古典之美,油然而生。
  二、情景再现,探寻古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古诗词的迷人之处还表现在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很抽象,孩子们的阅历不足以体会古诗词中抽象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探寻和感受古诗词美妙的意境。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时候,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播放一段关于西湖的风光片,让孩子们对诗人描述的情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曾经到过西湖的学生为大家讲述自己眼中的西湖,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西湖的认识;接下来才是深入地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心境,再来领会和感受诗中的意境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诗人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巧妙地捕捉下来,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湖水、墨云、雨珠、风吹……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广阔无边。”好一幅美丽的西湖夏雨图,让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孩子们也伴随着讲解,被西湖的美,被诗中的意境所吸引,如醉如痴,心向往之。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味到诗中的意境,才能更好地贴近诗人,与诗人产生共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三、研读诗文,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古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友情、乡情、亲情、爱情,山水之情、民族之情、爱国之情,在许多名篇佳句中都有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认真揣摩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以诗传情,读诗悟情,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之美。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首先要认识诗人,了解创作背景。笔者先对杜甫和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进行了介绍,让学生理解诗人和妻儿在兵荒马乱之时,颠沛流离辗转来到四川,忽然听到胜利的喜讯,想象着马上就能过上安定日子的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这首诗的语言轻快活泼、爽朗奔放,明白如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和强烈的感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典故,但是自然流露的爱国情感更加深厚和强烈。除了让学生读懂、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之外,还要让学生去感受诗人因为多年战乱平息后祖国重新统一的欣喜心情,体味诗人赤诚的爱国主义情怀。
  古诗词当中蕴含的情感是古诗词的生命,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研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作者的欢笑和泪水,感受到古诗词的情感之美。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呈现“古典美”的学习古诗词的魅力课堂,引导他们通过读诗、看景和品味,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让古诗词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丰利小学)
  实习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作为教师,怎样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乐意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呢?我认为,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快乐体验中打好作文根基,在趣味游戏中培养自主意识,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和共同进步的摇篮。  一、在丰富的想象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重在发展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想
摘 要 当前形势下,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音乐教育能取得长足的发展,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化的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文章就当前环境下,音乐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迎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音乐教学改革途径。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教学活动 改革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音乐教育要提高教学水平,立足长远发展,作为音乐教师就必须要紧跟时
摘要书法的基础是汉字。把文字书写发展成一门独立独特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功能,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梁启超认为,世界公认的美术包括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字。目前,鉴于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滑坡,规范度差,成材率底,书写水平普遍下滑,缺乏效率的现状,结合国内汉字教学的实际和研究成果,下面就农村小学汉字书写教学问题加以探讨,谈谈看法。  关键词写字教学兴趣书写姿势  中图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精心的预设,也要注重课堂活动中的动态生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精心的预设可以使课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师能够准确掌握课堂的发展。而动态的生成则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是不经意间出现的“精彩一瞬”,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一定会使自己的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促进动态生成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是否能跟上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职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对英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改革。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高职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摘要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大多数教师都是边教边探索,寻求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本文提出了笔者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准备管理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大多数教师都是边教边探索,寻求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工作五年来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库中的瑰宝,堪称民族文化的精髓,理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反复诵读  古诗词节奏鲜明、音韵铿锵,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古诗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深情朗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一)读准字音。读,讲究字正腔圆,字正则音正,腔圆则韵足。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诸多能力中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它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小学生怕写作文,往往觉得无从下笔,心里产生畏惧感,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兴趣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  一、积极鼓励,启发诱导  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学习基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