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为内容服务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tar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喻晓风的作品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了观念艺术这一当代艺术的主流,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用缤纷的材料和形式表达他们的观念,强调艺术作品背后的作者思想和观念。在该主流之下的观念摄影也是如此,艺术家利用观念艺术来阐释他们对于世界的体验,作品通常是在起表述作用。喻晓风的摄影关注“真实的虚假”,他的创作动机就是通过他的摄影向观者传达这种观念。
  [关键词] 真实的虚假 形式 内容 观念摄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42
  喻晓风,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的讲师,他的作品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了观念艺术这一当代艺术的主流,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用缤纷的材料和形式表达他们的观念,强调艺术作品背后的作者思想和观念。在该主流之下的观念摄影也是如此,我们很难给它评定一个所谓的区分好坏的标准,艺术家利用观念艺术来阐释他们对于世界的体验,作品通常是在起表述作用。喻晓风的摄影关注“真实的虚假”,他的创作动机就是通过他的摄影向观者传达这种观念。
  大地艺术家理查德·朗说“我的作品是在世界中的自我写照,也是自我的历程,还是我一路发现的物质。”喻晓风的作品张扬的也是这样的——个性,他关注的“真实的虚假”, 简而解释,就是他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感受,其用取自真实生活场景的题材表现这种真实的生活给他造成的不真实感、虚幻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样貌变化非常,城市的发展竟然没有自己的风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人工化的环境,他难以感受一种持久的幸福感,甚至他在幻想这种“真实的虚假”会很快的消失掉……很强烈的自我感觉、自我表现,“缺乏自我就不叫艺术”在他这里再次被书写。
  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总是存在。在早期时代,人们就意识到了艺术的两极关系:物质或形式与通过其来表现的理念、内容之间的关系。在19世纪,黑格尔也意识到了物质、形式与理念、内容之间的张力,同时,他给予了观念以高于物质的优先性。这最少表明内容与形式之争早已存在,虽然内容和形式有着完美的结合是相当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我觉得在这种观念摄影中强调的会偏重于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内涵的漂亮摄影作品只是一张没有多少收藏价值的明信片,内容是摄影的生命、活的灵魂,创作中要用心感悟;思想——是摄影人追求的动力和归宿,在镜头的捕捉中表达对生活的态度与情感,在镜头的闪动中诠释内心的理想与追求。喻晓风他说完美的照片是应该灵活的运用技巧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与大多数西方观念艺术家不同,中国的观念艺术没有忽略视觉的力量。相反,他们利用视觉力量增强作品的观念含义……‘视觉’和‘观念’的平衡几乎是所有中国观念艺术作品的特征。”这是高名潞在描述中国观念艺术时的论述。我并不是否定形式,只是觉得在观念摄影中确定的内容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形式在为内容服务。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一旦作品的主题在艺术家的头脑中确定下来,那么表现该主题的形式是可以在过程中摸索的。有许多艺术家不可想象的边际效应都被用作于对新作品的构思……”,表达“真实的虚假”,喻晓风既可以用反差强烈的黑白照片反映(如2002年拍摄的那组),也可以用相对柔和的彩色照片说明(2002年以后的);既可以用建筑、喷绘等纯粹人工化的东西,也可以用长得郁郁葱葱的植物阐释他的观点;等等。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包括我都不是很喜欢他的作品,浅薄的阅历让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并没觉得它们有多深刻、有多特别、有多费心思,甚至认为他自己也没有强烈的喜欢这些作品。我觉得他感兴趣的是“真实的虚假”,这些作品的重要之处不在于这些作品的画面构成,而在于通过这些作品透露出的内在信息。喻晓风认为要把普通的东西拍出特殊性、拍出个性,关键在于自己分析自己,通过摄影传达情绪,所以至少从这看来它们是些好作品,这是他自己分析自己的成果。没有“真实的虚假”这一内容,这些照片或许一般;但有了这一特定的内容,它就有了不一般的意义,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吸引观者的视线、冲击观者的眼球。有了内涵,也并不是说形式问题无需考虑。如在第二组作品中他拍了几张房地产商的巨大喷绘广告,选择的只有喷绘上的云及喷绘下边的白色边框,对喷绘广告所处的环境没做丝毫拍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当时现场所有的背景都作为自己构图的画面进行取舍,在拍摄的对象上有一些筛选,强调拍摄的主动性,作品的形式构成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喷绘广告描写着人们心中的蓝图,如云展示着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喻晓风希望通过这些喷绘广告反映现代人的精神层面来说明这种“真实的虚假”。 喻晓风的作品都没命名,他怕因为命名限制观者的想象空间,他怕不恰当的命名让观者对他的创作产生误解。没有被命名的创作不会让命名给它增光添色,但也不会因不恰当的命名遮掩他的创作动机。他的创作始终在为 “真实的虚假”服务,从2002年到现在。
  观念摄影,说白了就是用摄影来讲述观念;是融合了人们主观的对生命的意义、社会的意义、人与人交往意义的综合体;他们用独到眼光,用自己的思想,捕捉有灵性的事物向观者表达他们的主观差异。这让人对他喜欢这种观念摄影的原因着迷,我想这源于一种信仰,对内容的信仰。他说完美的照片应该在内容上下功夫,观念摄影包含两类元素:技术和内容。技术是手段,内容是理念、思想,是作者对事物的概括和总结。摄影过程是属于技术层面,它是机械性的。喻晓风的这些摄影作品都没进行过加工处理,原因会有很多,也许是由于不需要,但更多的也许是他觉得摄影过程不应被人为破坏,让它按自己的路线进行,不愿意自己被套进这种虚假。观念摄影注重的不是摄影本身,而是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观念。这时候摄影器材不重要了,摄影技术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高质量的画质就更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摄影人通过摄影诠释本身的情感。拍一张技术上很完美的照片,喻晓风说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显然他不想在媒介这方面下功夫。作为一位摄影的专业人士,喻晓风拥有高级的摄影工具这很正常,但使用很普通的相机也是经常的事,器材不是问题,好照片的关键是要明确创作动机,如他拍摄的这些作品向观者展示的是他对社会的思考。他试图突破摄影的媒介性,降低摄影的瞬间性、记录性,突出创造性,凸显题材本身的意义。其所说的创造性的第一目的是能反映他的主观情绪,如果说他的摄影是一种纪实摄影,那么这是一种心中的纪实而非通常意义上的记录客观存在。我想这是一种再现,它源于记录但明显高于记录,拍摄的、记录的是真实场景,但使这些场景升华的是他通过它们在表达自己对这种“真实的虚假”的不满。 他说他不善于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拍这张照片,为什么要这样拍这张相片,我觉得这很正常。作为一名对自己的理念执着追求的摄影师,对具体要拍什么东西会有一种直觉,同时这也是一种专业素养;而且如果把一幅照片或者一组照片什么都说清楚了,观众的参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照片的艺术魅力也就荡然无存。喻晓风热衷观念摄影这应该也是原因之一,用形式传达内容,在“虚假的真实”的范围内调动观者想象力。
  对于“观念摄影”,摄影界和艺术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的认识,有人怀疑有人肯定。“观念摄影是艺术走向终结的一种形式,我们应该否定它”的观点遍地都是,而“观念摄影使摄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使中国摄影呈现崭新的面貌”也大放异彩。而出生在这个时代的我面对艺术家们上足了马力一刻未停的思维发条,一边受益于形形色色的“观念”和“创意”,目不暇接地拓展着眼界、思维,兴致盎然,一边却在惦记着是不是某一日“概念”也会行将发展到一个极其疲倦困乏的极致?
  参考书目
  《概念艺术》 总编:钱来忠,现代艺术杂志社出版,2002.9
  《观念冲突偏见丛书——当代艺术》 著者:(法)伊莎贝尔.德迈松.鲁热 译者:罗顺江、李元华,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1
  作者简介
  牛志远,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演绎了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洋学生颂莲变为一个封建家庭中争宠的太太的全过程,促使她转变的原因首先是进入陈府这个团体后,其自我认同被陈府的团体认同所取代,经历了一个“去个体化”的过程,其次则是“社会促进”的作用,被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所左右,促使她参与到陈府争宠的斗争中。另外,陈府中仪式的举行和特权的设置也加剧了她的沉沦,终于使颂莲迷失自我,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关键词
[摘要]不同的城市形象豐富着影片的主题和内涵,而在城市空间生活的人物族群设置也反映了影片导演的创作构思,体现了导演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注。比如导演张一白在影片《好奇害死猫》中展现了重庆错综复杂的城市形象,导演陈大明在《鸡犬不宁》中展现了开封萧条衰败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好奇害死猫》 《鸡犬不宁》城市 人物族群 影片主题  电影中展现的城市形象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人物族群和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彰显了
[摘要] 日本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文化产业大国。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其政府主导的特点十分明显。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鼓励援助政策、多方合力搭建展示营销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在为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助推日本文化产业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政策立法 全球化 营销模式
[摘要] 贾樟柯的电影《二十四城记》风格独特,纪录风格影片引入职业演员演绎真实人物命运,模糊了现实和虚构的界限,具有开创意义。导演通过对普通小人物的疼痛的呈现展示了整个社会变革的阵痛。  [关键词] 现实 虚构 社会变革 疼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8    贾樟柯的电影一直保持着难得的平民意识,我们从他的众多电影中了
[摘要] 《走路上学》是一部令人感动,颇具人文情怀的电影。推究其令人感动的原因,会发现它具备“悲悯”、“坚韧”、“真善”的元素,能很好地润泽都市人荒漠的情感,救赎浮躁空虚的灵魂。电影还引发了关于“发展”的深度思考,提出“会珍惜”的命题,是一部有价值的好电影。  [关键词] 《走路上学》 影评 感动 悲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4.
[摘要] 《海角七号》的成功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台湾电影带来了新的启示。影片在显文本中预设的叙事立场和在潜文本中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和谐同一。正是这种同一性,使得观众对于情感的体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海角七号》 显文本 潜文本 “合”与“和”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26    《海角七号》在台湾创下近4亿新台
【摘要】 研究艺术设计的过程,其自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艰苦过程;当然,一个设计作品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的创新程度和创造力。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力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那么,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造性 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    引言    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
【作者简介】  电影《日出之前》海报  理查德·林克莱特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都市浪人》、《半梦半醒人生》和《摇滚校园》等。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时间、剧情和台词等均带有强烈的个人后现代特色,且创作题材十分广泛,“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都市浪人》(1991)不但诠释了独立电影的审美风格,更定义了一种新的次文化。此后他既拍摄商业片,也制作了《半梦半醒人生》(2001)这样的实验影
[摘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重庆市结合本市的产业特点,也正把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板块进行全力打造。要使重庆市的动漫产业真正取得突破,有必要在目标定位、产品创新、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产学互动、产权保护、商业推广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才能使重庆动漫产业有真正的发展,使动漫产业成为重庆经济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动漫产业 自主创新 
[摘要] 盖里奇和宁浩的仰角拍摄与主体的身份、好恶无关,主要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和荒诞感以及蕴含其中的意指。这种摄影角度的颠覆处理以底层仰视打造反英雄形象,消解秩序的神圣,是以社会学和美学为根基,顺应受众审美的需要。由此,盖式-宁浩的黑色幽默喜剧以游戏的无畏精神和消解意识进行了电影艺术的创造,开创了电影的新时代。  [关键词] 摄影角度 盖里奇 宁浩 造型 幽默  doi:10.3969/j.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