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感动,像墨一样散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走路上学》是一部令人感动,颇具人文情怀的电影。推究其令人感动的原因,会发现它具备“悲悯”、“坚韧”、“真善”的元素,能很好地润泽都市人荒漠的情感,救赎浮躁空虚的灵魂。电影还引发了关于“发展”的深度思考,提出“会珍惜”的命题,是一部有价值的好电影。
  [关键词] 《走路上学》 影评 感动 悲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4.012
  
  一、悲悯——心灵的净化器
  在拥挤嘈杂的城市里,在钢筋水泥构建的生活中,在脚步匆匆的节奏下,在人性扭曲压抑的物化潮流中,有多少市民被钉在生产流水线和消费的流水线上?有多少懵懂少年被欲望都市渲染出一身铜臭?有多少双清纯的眸子泛起浊黄,泯了稚气?是的,我们的灵魂亟待救赎!精神需要寄宿!心灵渴望净化!情感的荒漠需要悲悯去浇灌出一片绿洲!
  无可置否,道义感、情调和悲悯情怀,就是为我们,尤其为孩子打好精神底子,剔除芜杂的关键元素。被誉为2009年最纯粹的忧伤与感动的《走路上学》救是拯救我们枯涸心灵的一剂良方!《走路上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俩,为了到江对面学校去上学,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
  事实上,影片只是现实的缩影。因为怒江之隔,云南省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民族小学全校52名傈僳族学生中,有18个孩子每天上学时,需要借助滑索溜过对岸。每天早上,这些8-11岁的孩子们靠着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在湍急的怒江上飞索而过。上课的时候,滑轮就和书包一起放在课桌里。怒江两岸,这样的小学生多达400名。
  再让我们跟随影片中的最“美丽”的老师——聂老师的视角去体会悲悯吧:一墙之隔标着简陋的“男”“女”字样的茅厕旁,穿着时尚棉袄和长筒靴的她邂逅了趴在窗户外面偷偷听课的瓦娃,一双赤脚的瓦娃像猴似的利落地“逃之夭夭”了,但随后映入她眼帘的是满教室的赤脚和插在赤脚上的凉拖。正是基于悲悯,聂老师给每个孩子量了脚丫,并偕同深圳友人给每个孩子都定做了一双雨靴。
  悲悯还出自于对危险的溜索的同情:“眼镜医生”无奈溜索被撞掉了眼镜;固执的瓦娃妈妈一朝溜索危,终生不渡江;有蹦极经验的自信的聂老师最终被卡在绳索上动弹不得;勇敢懂事的娜香为保住送给弟弟的鞋而从铁索上“叶一般”坠落…… 凡此种种无不有力地回应了飞索求学的孩子们是何其艰难、何其不易!
  生活在都市里安然饕餮必胜客,大块朵颐肯德基,小车接送上下学的深圳孩子们,在观看本片后,尚未泯灭的悲悯之心被重新唤醒,于是深圳中心书城出现了喜人的一幕:许许多多的孩子牵着家长的手踊跃参加了“捐一元
其他文献
[摘要] 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它影响着知识分子思考的方式。《飞越疯人院》作为米洛斯福曼流亡好莱坞后的一部作品,不免带有浓重的流亡者话语特点。与周围环境相冲突的主人公和更为客观的视角都是米洛斯福曼流亡者思想的最好例证。  [关键词] 《飞越疯人院》 米洛斯福曼 流亡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28    电影《飞越疯人院》是
[摘要] 电影兼具商品性与艺术性,同时又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如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就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和效果分析这三个方面对《桃姐》这部影片叫好又叫座的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 《桃姐》 电影 传播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05  一、控制分析——“把关人”的现实思考  导演作为电影信息的“把关人”,在整个电影的制作上有着举足
[摘要] 根据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主人公推销员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形成大甲虫,公司和家人由此抛弃了他,导致他最终孤独痛苦地死去。“人”变形成“虫”这看似荒诞的变形却引发了众多评论家从不同视角出发的诠释与共鸣。“工业化”乃是“人”异化成“虫”的决定因素 ,因为“工业化”首先从身体方面将“人”异化成“虫”,继而又从精神方面将“人”异化成“
[摘要] 无声电影作为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初期,无论是科学条件,还是精细化的制作程度,都已经无法与今天相比,但是它也表现出与历史发展相同步的匹配性。时至今日,再次提起无声电影,它能否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创作借鉴?  [关键词] 无声电影 卓别林 艺术创新  不是军人,却荣获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没进过高校, 却接受了牛津大学学位;贫民出身, 却被英国皇室策封为爵士;被逐出了好莱坞,却获得了奥斯卡
[摘要] 华语电影,不但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子,而且还成为了很多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看电影学外语的视听说教学方式,能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给学生创造更为自然的、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一直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电影 汉语 海外 视听说 教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创作的辉煌时期,在摆脱了新中国建立后电影创作的过分歌颂赞扬的局面后,第四、五代电影人本着现实主义及影像美学的审美要求创作出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而当下电影创作却处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浮躁空虚的精神内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所以,电影人有必要将精神回归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创作当中去,从中汲取营养,吸收精神,从而有效地改变当下电影的创作风气。  [关键词] 八十
[摘要]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演绎了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洋学生颂莲变为一个封建家庭中争宠的太太的全过程,促使她转变的原因首先是进入陈府这个团体后,其自我认同被陈府的团体认同所取代,经历了一个“去个体化”的过程,其次则是“社会促进”的作用,被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所左右,促使她参与到陈府争宠的斗争中。另外,陈府中仪式的举行和特权的设置也加剧了她的沉沦,终于使颂莲迷失自我,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关键词
[摘要]不同的城市形象豐富着影片的主题和内涵,而在城市空间生活的人物族群设置也反映了影片导演的创作构思,体现了导演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注。比如导演张一白在影片《好奇害死猫》中展现了重庆错综复杂的城市形象,导演陈大明在《鸡犬不宁》中展现了开封萧条衰败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好奇害死猫》 《鸡犬不宁》城市 人物族群 影片主题  电影中展现的城市形象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人物族群和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彰显了
[摘要] 日本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文化产业大国。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其政府主导的特点十分明显。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鼓励援助政策、多方合力搭建展示营销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在为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助推日本文化产业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政策立法 全球化 营销模式
[摘要] 贾樟柯的电影《二十四城记》风格独特,纪录风格影片引入职业演员演绎真实人物命运,模糊了现实和虚构的界限,具有开创意义。导演通过对普通小人物的疼痛的呈现展示了整个社会变革的阵痛。  [关键词] 现实 虚构 社会变革 疼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8    贾樟柯的电影一直保持着难得的平民意识,我们从他的众多电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