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障碍,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在教师间共享信息资源库,使教学资料达到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信息技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并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这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对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之整合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理论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可见,整合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体现在诸如电子教案和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挑战。
  二、教师在整合中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主宰,而是教学的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英语教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钻研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三、学生在整合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于一体的影音效果,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通过主动地从网络上搜索有益于学习的信息资料而进行学习,实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目的。如为准备一个学习课题,学生利用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及相关音像资料,以便自主的记忆,同时还可以跨学科学习同一课题,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知识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手动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合的。
  四、活用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与当前初中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正在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学习资料作为教材教学与学习的拓展。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建立链接进行网络学习,这样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学生的视野获得开拓,思路更加开阔。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只是要注意一个恰当的方法罢了。显然,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五、整合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初中英语教师作为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组织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2)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努力钻研信息技术,只有当教师领会了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才会欣欣向荣。
  (3)要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观。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利条件,扶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自觉发掘课文特征,自觉收集信息,自觉处理和发布信息,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备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教学而忽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点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谈到舞蹈,自然离不开音乐。舞蹈的呈现,不仅需要舞者,更离不开音乐中跃动旋律的配合。自古以来,好像从人们对舞蹈有记载开始,就有“诗乐舞”一体之说。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和深入的改革,教育事业中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人们将目光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中小学教育当中去。为了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开始将舞蹈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加入舞蹈的元素,兼顾舞蹈与音乐一体
摘 要:讲评课是数学授课的一种重要形式,但讲评课的落实情况很不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讲评课仍是老师的“一言堂”,讲评课重量轻质,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改进。要提高初中数学讲评课授课效果,必须讲求一定的策略:讲评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讲评课要抓典型、重启发,讲评课要注意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还要重视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  关键词:讲评课;教学模式;现状与问题;策略  讲评课是数学
摘 要: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方法不得当,评改会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停滞不前。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评改方法,如除了自己评改外,还鼓励学生自评、互评,甚至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评改,或是通过电脑指导学生修改。方法灵活多变,不但节约了教师的时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评改;自评;互评;家长;教师;电脑  鲁迅先生说:“好文章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必须有创新,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要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具有对物理不断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效果就会逐渐得到体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
摘 要:体育课、训练课的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本教材内容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认真抓好准备活动的备课,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安排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析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几个问题,准备活动应考虑的因素和问题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学体育;准备活动;问题;建议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練而逐渐形成的。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策略,旨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而且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新课标中明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基本评价  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②教师提问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