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讲评课是数学授课的一种重要形式,但讲评课的落实情况很不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讲评课仍是老师的“一言堂”,讲评课重量轻质,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改进。要提高初中数学讲评课授课效果,必须讲求一定的策略:讲评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讲评课要抓典型、重启发,讲评课要注意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还要重视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
关键词:讲评课;教学模式;现状与问题;策略
讲评课是数学授课的一种重要形式,许多老师都会在考试之后安排讲评课,讲评课安排的及时与否尤为重要,因为及时对试卷分析,及时解决在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才能纠正学生的知识错误,弥补不足,深化认识;若不及时讲评,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所做试题的印象逐渐淡薄,原有的错误认识得不到纠正,会留下知识的隐患。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都能保证讲评课的及时性,但讲评的效果和讲评的效率却仍待加强。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然而在讲评课中,却还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在讲评课中的主体地位有待确立;许多讲评课仍然追求的是重视讲题的量而忽视讲题的质,这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发现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正确策略。
一、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授课现状与问题
1.讲评课仍是老师的“一言堂”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日常的普通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这在讲评课中的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许多教师仍在课上以自己的讲为主,学生则是认真的听、仔细的记,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这中信息反馈不通畅的现象是不利于试卷、作业的讲评的。虽然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如果能在讲评课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真正的做题想法,则能事半功倍,获得更准确的反馈。
2.讲评课重量轻质
在实际的讲评课上,教师总是会有想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全部讲解的想法。这种出发点是好的,教师是想通过自己的讲解帮学生扫除已经发现的全部问题。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却很难保证讲评的质量。因为一节课时间十分有限,教师要想不耽误其他教学进度而又把所有问题都讲到,势必会加快讲题的速度;而讲评的速度快了,学生自己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就被压缩,很多学生还没有想透彻就必须跟着教师的步伐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思考。虽然这一节课下来,讲评的容量很大,但讲评的效果很难保证。
3.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问题
讲评课是教师对学生们在知识上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然而,讲评课并不应该是问题的真正终结。许多教师在讲评课上完之后,只是让同学们对错题进行改正即可,殊不知有时候这些错题虽然改正对了,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讲评课后的对讲评效果的检验问题,也是教师们应该改进的方面。
二、提高初中数学讲评课授课效果的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在不断地练习中收获新知和提升认识的学科,因此,讲评课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正常的新课讲授,它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果讲评课上好了,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1.讲评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多问学生的想法。对于做错的题,教师要给学生发言权,问问他们在做题时是怎样的思路。比如,我在一次班级测验中,发现有一道方程题的错误率比较高,我就问同学们是怎么想的,第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我就问:“有多少同学是和他一样的想法举手?”然后记下了举手的人数。我接着又问:“做错的同学中,还有不一样的思路的吗?”然后第二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我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到学生们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也以统计的方式了解到了该问题的严重程度,方便进行讲评。第二,多让学生思考。在讲评的时候,我会边讲解边设问,通过把讲解的题进行变形,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和解决。
2.讲评课要抓典型、重启发
讲评课的时间有限,上面也说道教师要想穷尽所有的问题进行讲解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试卷的分析和统计工作,集中解决学生们出现的典型问题、重点问题,有针对的进行讲解。比如,我在每次讲评课之前,就会多每一道题的错误率和出现的主要问题尽心详尽的统计,列成表格,对错误率高的题型会在课上重点讲解,而那些错误率较低的题则会用较短的时间讲解。除此以外,在讲解的时候,我十分注重启发学生,我会给学生们一定的思考时间,问他们还有没有新的解法,或者是通过将题型变形让学生们当堂思考。这样把握重点、有主有次,会大大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3.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計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
讲评课并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重点,事实上,在讲评课之后仍有工作要做。除了学生需要改正试卷错题外,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拟出一份相关练习,以巩固学生的认识,检验讲评效果。我要求我的学生要准备一个错题本,上面不仅要记录和改正自己做错的题,还要写下为什么做错,并总结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关键词:讲评课;教学模式;现状与问题;策略
讲评课是数学授课的一种重要形式,许多老师都会在考试之后安排讲评课,讲评课安排的及时与否尤为重要,因为及时对试卷分析,及时解决在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才能纠正学生的知识错误,弥补不足,深化认识;若不及时讲评,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所做试题的印象逐渐淡薄,原有的错误认识得不到纠正,会留下知识的隐患。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都能保证讲评课的及时性,但讲评的效果和讲评的效率却仍待加强。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然而在讲评课中,却还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在讲评课中的主体地位有待确立;许多讲评课仍然追求的是重视讲题的量而忽视讲题的质,这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发现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正确策略。
一、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授课现状与问题
1.讲评课仍是老师的“一言堂”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日常的普通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这在讲评课中的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许多教师仍在课上以自己的讲为主,学生则是认真的听、仔细的记,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这中信息反馈不通畅的现象是不利于试卷、作业的讲评的。虽然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如果能在讲评课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真正的做题想法,则能事半功倍,获得更准确的反馈。
2.讲评课重量轻质
在实际的讲评课上,教师总是会有想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全部讲解的想法。这种出发点是好的,教师是想通过自己的讲解帮学生扫除已经发现的全部问题。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却很难保证讲评的质量。因为一节课时间十分有限,教师要想不耽误其他教学进度而又把所有问题都讲到,势必会加快讲题的速度;而讲评的速度快了,学生自己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就被压缩,很多学生还没有想透彻就必须跟着教师的步伐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思考。虽然这一节课下来,讲评的容量很大,但讲评的效果很难保证。
3.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问题
讲评课是教师对学生们在知识上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然而,讲评课并不应该是问题的真正终结。许多教师在讲评课上完之后,只是让同学们对错题进行改正即可,殊不知有时候这些错题虽然改正对了,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讲评课后的对讲评效果的检验问题,也是教师们应该改进的方面。
二、提高初中数学讲评课授课效果的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在不断地练习中收获新知和提升认识的学科,因此,讲评课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正常的新课讲授,它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果讲评课上好了,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1.讲评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多问学生的想法。对于做错的题,教师要给学生发言权,问问他们在做题时是怎样的思路。比如,我在一次班级测验中,发现有一道方程题的错误率比较高,我就问同学们是怎么想的,第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我就问:“有多少同学是和他一样的想法举手?”然后记下了举手的人数。我接着又问:“做错的同学中,还有不一样的思路的吗?”然后第二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我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到学生们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也以统计的方式了解到了该问题的严重程度,方便进行讲评。第二,多让学生思考。在讲评的时候,我会边讲解边设问,通过把讲解的题进行变形,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和解决。
2.讲评课要抓典型、重启发
讲评课的时间有限,上面也说道教师要想穷尽所有的问题进行讲解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试卷的分析和统计工作,集中解决学生们出现的典型问题、重点问题,有针对的进行讲解。比如,我在每次讲评课之前,就会多每一道题的错误率和出现的主要问题尽心详尽的统计,列成表格,对错误率高的题型会在课上重点讲解,而那些错误率较低的题则会用较短的时间讲解。除此以外,在讲解的时候,我十分注重启发学生,我会给学生们一定的思考时间,问他们还有没有新的解法,或者是通过将题型变形让学生们当堂思考。这样把握重点、有主有次,会大大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3.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計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讲评课后的效果检验
讲评课并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重点,事实上,在讲评课之后仍有工作要做。除了学生需要改正试卷错题外,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拟出一份相关练习,以巩固学生的认识,检验讲评效果。我要求我的学生要准备一个错题本,上面不仅要记录和改正自己做错的题,还要写下为什么做错,并总结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