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性”的生态主义与“生态”的女性主义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的女性主义和“她性”的生态主义。文章首先在比较生态女性主义与其他环境伦理思潮的基础上,阐释生态女性主义的“她性”特质。其次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起点出发,剖析“生态性”的两层意蕴:一方面,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其多元性显示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生态体系。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她性 生态性 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
  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以自然为基础的宗教”的思想文化土壤,以及20世纪中期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兴起、环境运动的高涨,使得生态女性主义应运而生。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与传统女性主义、其他环境伦理学思潮相比,具备自身的独特性与超越性,是“生态”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的生态主义。
  “她性”的生态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是“她性”的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但与其他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存在显著的不同。生态女性主义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审视人、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但同时又走出狭隘的女性主义的视角,不局限于狭隘的女性特质,生态女性主义以母亲的包容,从人作为理性与感性的综合体出发,对所有处于二元等级体制下的劣等群体予以关注,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她性”的宽容与广博胸怀为生态女性主义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女性主义视角的生态关注。詹妮丝·伯克兰(Janis Berkeland)将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深层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这些主流环境伦理思潮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如下的“激进的环境分析”(见:表1)。
  深层生态学解释了生态危机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后果,要求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主义向以包括自然在内的认同为导向的生态中心的转变;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阐释了生态危机的根源;社会生态学解释了生态危机不是作为一般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后果,而是作为独裁社会的结果,对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反映了在等级制度作用下的社会关系……生态女性主义基于“女性的生命体验”来展开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认为生态危机是遵循统治逻辑的父权制的结果。根据这个逻辑,被定义为优于其他某种东西的任何事物都被赋予优先的权利。在父权制下,男性、理性、精神和文化被认为是优越的,而女性、情感、身体和自然被认为是低劣的。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废除父权制将使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摆脱统治逻辑的黑暗结局。
  表1:激进的环境分析①
  “她性”的包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环境哲学普遍未能在对女性和自然都不友善的理性主义传统中适当地采用多种立场,认为要突破近代以来对理性的片面强调,但并不非此即彼局限于女性的视角,而以一种母亲般的、包容的“她性”强调研究方法上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认为“情感和理性是一个完整的人的两个集成的部分”。维多利亚·戴维安(Victoria Davion)在《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吗》一文中提到,“一种真正的生态的女性视角不能不加批判地包含女性或男性,一种真正的女性的视角需要一种性别角色的批判,并且这种批判必须包含男性和女性”②。
  生态女性主义的声音具有多元性,受多种理论、思潮的影响,是一个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呈现出理论上的包容性。“生态女性主义者不仅在题材上而且在表述风格上努力实现包容性。由于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的追问,所以它与所有那些有兴趣为女性、动物和地球权益进行斗争的理论进行沟通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共通语”。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实践上的地方性。肯尼亚的“绿色林带”运动、印度的抱树运动、“在瑞典,女性主义者准备了用喷洒了杀虫剂的浆果制成的果酱并给国会品尝:他们拒绝。在加拿大,他们在街道上获取反对在他们附近的城镇进行铀处理的签名。在美国,家庭主妇组织起地方的支持来清除危险的废物场所”③……它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多元的共存。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多样立场的伞状术语,关注女性与男性、孩子与成人、有色人种和白人、穷人与富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其他环境伦理学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关联的关注,片面从社会关系或单一的人与自然关系角度进行考察。生态女性主义超越传统环境伦理学,将不同性别、年龄、种族、阶级……的人类社会关系与人/自然关系纳入共同的统治逻辑框架中,使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以广博的胸襟接受来自不同学科视角的探析、结合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实践特色,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环境改善目标的实现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生态”的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的,认为“自然是女性主义的议题”;在此基础上,拓展所有存在类似男性对女性统治逻辑的关系都是女性主义的议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种族关系、阶级剥削等,并从不同视角形成了多样的分支流派,是一个“生态”的生态女性主义体系。
  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女性主义的不同分支流派都涉及改善人与自然关系,不同分支流派通过不同路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和改良环保主义通过新法律和规范途径,在统治的结构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文化的生态女性主义从对父权制的批评中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既能解放妇女又能解放自然的替代方法;社会主义的生态女性主义从资本主义的父权基础上进行分析。
  女性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紧密关系,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都需要推翻压迫性的统治逻辑概念框架,使得女性主义必然将自然环境纳入自己思考与行动的视野。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导致的机械论思维模式下,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显现出二元统治的思维逻辑框架,是男性中心的。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将自然环境问题纳入女性主义的议题,使女性处于二元统治逻辑框架劣势地位的处境与自然的被统治地位联合起来,这不仅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同时也有利于更深入地将环境问题与人类自身境况联系起来考察。“看一眼全球环境退化对妇女生活造成的影响,这当中蕴含着环境退化是女性主义的议题,二者有重要关系。”④自然环境状况和女性现实生存的密切关系,使女性主义必须关注环境议题,因为对它的理解有助于理解为何女性处于被压迫地位。   尽管生态运动不一定全是女权主义的,但是生态女权主义者关注地球环境的破坏,为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痛心疾首。生态女性主义者朱迪斯·普朗特认为,“我们在和自己作对。我们不再感到自己是这个地球的一部分。我们把其他造物视为仇敌,很久以前我们就已放弃了自我。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毁掉环境,毁掉我们的肉体,甚至毁掉我们的遗传基因。对地球的一切形式的强奸,已成为一种隐喻,就像以种种借口强奸妇女一样”⑤。在生态女性主义文献中,“十种女性—其他人类他者—自然的相互联系易于被讨论:(通常因果关联的)历史的、概念的、经验的、社会经济的、语言的、象征的和文学的、精神的和宗教的、认识论的、政治的和伦理的联系”。
  生态和谐的生态女性主义体系。理论视角的多学科性、关注视野的广阔性、理论分支的多元性和实践的地方性,使生态女性主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甚至生态女性主义内部的争论也给生态女性主义蒙上了一层迷雾;这一切导致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的困境,也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生态女性主义造成了困惑。
  生态女性主义是不同理论视角以及多样声音的汇集,但这并未否认众多分支背后的共同根基,它有着其自身的理论特质。“生态女性主义是从女性主义质询和行动的不同领域演变而来的理论:和平运动、劳工运动、女性保健和反核、环境和动物解放运动。凭借生态学、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洞察力,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前提是认可种族、阶级、性别、性、自然能力和物种压迫的观念,与认可对自然压迫的观念是相同的。生态女性主义呼吁终结所有的压迫,认为对解放自然不进行同等的尝试就没有解放女性(或任何其他受压迫群体)尝试的成功。它的理论基础是由女性和其他不同的非优势群体(与所有生命互相联系的一种自我)表述的最通常的一种自我意识。”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生态系统。一种“生态女性主义的范式”使多种多样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与各具特色的生态女性主义地方实践聚集成为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体系,并在内外交织中向前发展。
  超越传统女性主义。传统女性主义关注女性权利、地位及发展;而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价值等级体系,研究种族、性别、阶级和自然间相互联系的压迫,认为任何一个议题不比其他的议题更为重要。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中心地位被确立,尤其是人类的科技理性膨胀,人∕自然的价值二元主义作为理性主义的中心已经产生了有害的价值二元主义(如,男性∕女性,理性∕情感,精神∕肉;瓦尔·普鲁姆伍德(Val Plumwood)认为这些二元主义不仅仅是人类中心的而且是男性中心的。生态女性主义从男性与女性关系延展到所有类似的统治与压迫关系(人与自然、理性与感情、思想和身体、文化和自然、白色人种与有色人种等)。生态女性主义走出传统女性主义仅对女性问题进行关注的视域,关注范围从与女性相互联系的生态环境问题扩展至所有处于二元等级的不平等现象;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范围涉及人、自然与社会,更具全局性的视角,考虑性别歧视、对自然的控制、物种歧视、与其他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交互关联性。生态女性主义将人、自然与社会关系置于同一“理论范式”下,奠定了其实践基础。
  传统的女性主义与生态的女性主义在统治概念框架上也有不同。传统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特定基础是性别压迫的运动;而生态女性主义者将统治的逻辑作为生态环境危机的基本解释,因为假如没有一个统治的逻辑,则对女性与自然的相似和区别的描述仅仅是一种相似和区别。如果我们认为,人类不同于植物和岩石,因为人类能(而植物和岩石不能)自觉地和从根本上改造他们生活的社区;但是,人与植物、岩石都是一个生态圈的成员,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和植物与岩石相似。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男性—女性和人—自然处于类似的统治逻辑框架中,女性与自然同处于受压迫地位。自然之所以遭到破坏,是由于人们对自然采取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方式,认为自然是“他者”。他们批判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是二元对立关系的观点,批判人对自然统治的概念框架,认为存在不合理的统治的逻辑;在父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也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统治逻辑。由统治的逻辑,生态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议题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
  生态女性主义突破传统女性主义对女性权利平等目标的追求,将非人类自然也纳入其思维视野;传统的女性主义从追求男女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到尊重男女差异基础上的平等,虽然有着其理论与实践上的现实突破,但毕竟局限于人类群体中的性别视角,是关于人的权利的追求;作为人而言,只限制在人际群体追求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最根本的出路,人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现实生存的物质基础,将人与自然关系与现实发展阶段上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联系起来,这种思维视野的广阔性对于女人(有色人种)、人类、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是更长远的、更具现实生命力的跳跃;生态女性主义与时俱进地将传统女性主义的目标与时代的主题相结合,体现了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生态女性主义从传统女性主义关注女性权利的视野拓展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议题紧密联系,显示了对传统女权主义的超越。
  生态文明之思
  “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地:成分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反之,结构与成分单一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相对更弱。”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单一、结构单一,则抗逆性差、不稳定,对其它系统有强烈的依赖性和干扰性;物种单一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导致污染。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三大生态激进派别之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伴随着实践的展开,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和不同语境下,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内部与外部呈现不同视角、观点的交锋中,呈现出其体系的自组织性;随着时空语境的变幻蓬勃发展,彰显其生机。
  开放性是学派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以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性”胸怀来接纳不同语境下的人们,“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⑥,为实现共同发展与和谐世界共同努力。
  (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ZXC011)
  【注释】
  ①Janis Birkeland. Ecofeminism: 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cofeminism: Women, Animals, Nature, edited by Greta Gaard.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3,p31.
  ②Victoria Davion. Is Ecofeminism Feminist?, in Ecological Feminism,edited by Karen J. Warren, New York: Routledge,1994, p9.
  ③Carolyn Merchant. Radical Ecology: the search for a livable worl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p183.
  ④Karen J. Warren. The Power and the Promise of Ecological Feminism, Environmental Ethics, 1990, 12. no.2.
  ⑤Judith Plant, Healing the Wounds: The Promise of Ecofeminism, Philadelph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89, p1~8.
  ⑥温家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温家宝总理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http://www.gov.cn/ldhd/2009-11/08/content_1458959.htm,2009年11月8日。
  责编/王坤娜
其他文献
【摘要】刑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在于实质的正义,而刑事诉讼法所向往的却是程序的正义。当面临犯罪时,现实的存在一再地映射出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同的选择彰显着不同的理念。笔者认为:实质的正义与国家权力的行使紧密相联,而程序的正义却与公民人权的保障密切相关,相比较而言,程序的正义更加契合现代法治的要义。  【关键词】程序 正义 规范性 法治  伴随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谢幕,刑事诉讼法最终修正
期刊
【摘要】微博是网络社会环境中新出现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强等优势。微博给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微博中也存在信息失真等问题,需要完善微博信息审核制度,实行微博用户注册实名制,创新微博信息内容呈现机制,引入更多优质的信息资源等策略进一步推进微博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 体育 微博 信息传播  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效能在不断下降,新闻话语权也在不断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亟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对前来广元市委党校参加学习的226名乡镇党委书记提交的社会管理创新经典案例进行了抽样,借此系统地梳理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内衍性现实要素,着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因应性动力机制,探索乡镇善治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变革与重构路径。  【关键词】基层社会 管理创新 变革 重构 善治  社会管理,特别是基层社会管理,正日益成为当今社会转型时
期刊
【摘要】当前,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在完成全域城市化进程后,城市农转非土地中存在的政府组织的“名义产权”与原农村集体及村民“实际占有”之间的尖锐矛盾。盘活存量土地必须化解这一矛盾,可行的出路是通过协调“实际占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实现对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农转非 土地 增值收益 分配  前言  2013年初,深圳可用建设用地约33平方公里,至2020年,平均
期刊
【摘要】文章从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定义的界定入手,探究京津冀地区独立学院文化产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对策,并将其归纳为政府主导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整体规划,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发展成本最小化,通过人才培养互补模式实现教育质量最优化,紧贴社会要求实现产业人才需求最大化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独立学院  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人才内涵  根据国家发
期刊
【摘要】“汶川大地震”和“八·八水灾”都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危机事件,都在执政当局主导下进行了抗灾和重建活动,反映出的政府危机处理效能和民意支持度却差异甚大。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和“八·八水灾”的处置和效果分析,一方面强调危机处理中的效能,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执政当局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的运作,以夯实执政基础。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八·八水灾” 危机处理 政治社会化  2008年5月在中国大陆发生
期刊
【摘要】近30年来,中国民航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民航业进一步发展。文章对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规制变迁进行简单介绍,并结合国内自然垄断行业规制变迁及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实际情况,试图寻找出在现有政府规制制度下,适合我国民航业企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自然垄断 微观规制 价格规制 进入规制 竞争战略  2002年三大航空集团的重组、成立标志着我国民航业改革进入一个全新阶
期刊
【摘要】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必须做出城市适应性行为选择,但在这一过程中,失地农民往往存在着难以实现职业期待、难以安居乐业、没有归属感等适应性障碍。我们应从失地农民的利益出发,制定符合失地农民实际需要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消除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障碍,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城镇化。  【关键词】城镇化 失地农民 城市适应性 障碍 途径  城镇化使失地农民必须作出城市适应性行为选择  我国在大规模推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政治参与成为人们解释并衡量政治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外理论界对政治参与的价值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其背后是两种对立的民主理论。文章认为,它们之间的对立不是绝对的,适宜的民主应是多种民主因时因地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政治参与 价值 论争 民主  公民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及其组成的团体为影响政府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通常包括政府投票、政府选举、政
期刊
【摘要】萨特以“个体”作为原点,将“群体”、“国家”纳入个体实践之整体化演进历程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者的循环结构。其政治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简单对立,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深远意义。作为核心范畴的“个体”本质上是抽象的设定,在三者之间构建的三元结构最终成为一个无限循环,实质上是抽象的政治构图。  【关键词】个体 群体 国家 政治构图  “个体”、“社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