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而言,必须注重对以往所熟稔的教学模式的更新,以此来迎合新课改的需要.数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学说,而是源自鲜活的现实生活,是古往今来无数数学研究者从现实当中总结出的数理规律.从这个层面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将之作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以此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最终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苏科版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对于初中生而言,正处于逻辑思维的形成时期,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在这一阶段致力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不过需要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注意的是,初中生在抽象思维方面表现得较为薄弱,因此,其在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掺杂具象思维.这就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触和学习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时,往往会感到比较吃力,在理解层面也极易出现理解偏差.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并着手解决,以免学生形成厌学心理.按照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对于同自身生活实际相关的事物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领会性.考虑到这一情况,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着手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具象数学知识,使学生不再困惑于数学知识的抽象.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从学生所熟悉和了解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同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并以此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情境的帮助之下更好地消化与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点.
  第二,假若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满足于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对相关知识点的单纯讲解,则无法确保学生形成深刻的感官认知,这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所习得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而在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将充分地意识到现实生活同数学知识二者之间所表现出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第三,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往往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意义理解为提高自身的数学考试卷面分数,而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研习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所在.如此一来,便背离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亦无法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苏科版初中数学的特点阐述
  苏科版初中数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直观体验以及生活感知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体验,在自身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背景下,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往往会对直观、具体的数学知识实现更好的吸收与内化.这便为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切入的契机.也就是说,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辅助之下,学生可以在直观事物的帮助之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见解,从而达成对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
  (二)现实生活同抽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
  作为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其所涵盖和承载的知识多为抽象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与领会难度.同时,初中生受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这亦是影响到其洞悉这些抽象数学知识的原因之一.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感知经验的调动和丰富,以此来帮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体验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三)数学抽象理论同实操环节的有效对接
  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以及体例安排来看,其中涵盖了一定数量的“活动思考”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通过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运用,为学生提供实操机遇,使学生可以在相关数学问题的驱动之下,展开对数学规律的思考和分析,这样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历练和提高.
  (四)强调对数学知识体系系统化构建
  作为数学知识体系而言,应当体现出知识统一性这一特质,借助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当中引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确保学生所习得的不同数学知识之间表现出紧密连贯性,这样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掌握扎实数理知识的人易于得到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认同.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怎样能够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同数学知识教学的无缝对接.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依托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相关性
  新课改指出,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以此来达成对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自鲜活的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在每次授课之前对所将要带领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真的钻研和分析,以便发现设计出能够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相接近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之上将这些精心设计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同时可以借助这些案例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数学知识情境,这样将让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成为教学环节当中的主题,从而使其可以依托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是生活实例去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高效学习.
  (二)模拟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以便学生在研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实现同生活经验的沟通,这样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领会水平.教师借助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实例,使学生达成对数学知识点深化理解的目的,亦可以让学生借助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对特定数学知识点的充分探究.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而言,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亦是丰富授课手段的方式之一,原因在于,借助此教学模式,将让学生在领悟数学原理的同时,实现对数学原理背后所蕴藏的事实的领会,最终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数学知识结构优化,确保其数学知识体系得到更为系统的构建.数学知识研习的有效性与否,取决于学生是不是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行探究,即便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活动再精彩、内容再引人入胜、课件制作得十分精美,但均无法替代和取代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唯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究习惯,方才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见成效.这同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开展和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原因.以苏科版“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知识为例,笔者在教学当中的做法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该情境设定为学校组织的校内篮球比赛,胜场与负场的得分分别为二分和一分,某班学生为了获得四十分,需要在二十二场比赛当中获胜多少场?通过这一情境的营造,每个学生都展开了充分的思考,并同身边的其他同学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最终得出答案.再如,在教学苏科版“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正数与负数,为学生展示学生熟悉的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从而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正数与负数,强化学生的体验.再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走过的高低不平的路,若是以平地作为正负的中间值,那突出部位以及凹陷部位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使学生明确正负数的概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認知与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对数学的观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三)依托生活化经验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求解
  通过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引入生活化问题情境,学生在检视自身知识学习情况的同时,能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同步训练.在带领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鸡兔同笼这一问题,并对学生加以指点,使学生领会到如何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实现对现实问题的求解.
  (四)进行生活化拓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实现对习得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1.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进行数学知识应用化教学.举例而言,笔者在为学生讲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特质之后,为学生进一步加以知识拓展,引导其思考为何房屋的屋顶采取三角形设计,其原因便在于三角形具备稳定性这一特质.这样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形成深刻的感官印象.
  2.借助數学知识点实现对现实生活当中相关数学问题的求解
  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借助数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对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了相关统计知识后,要求学生在四周的时间里调研家庭塑料袋使用情况,以此来使学生认知到塑料袋对于环境的危害,这一教学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借助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实践契机
  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引入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诸如创建文明城、举办奥运会等热点事件,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借助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设计好生活化作业内容,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以此来使学生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当中领会和理解数学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化作业形式对比于常规作业形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完成热情也十分高涨.
  四、总 结
  通过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更为优异的数学知识学习环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与当前的教学现状相结合,运用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立足生活化,切实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琼桂.化解课堂目标力促数学生活化 ——探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途径[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5):7.
  [2]马致远.一言一行皆数学——探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7):69.
  [3]王翰邦.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及举措[J].中外交流,2018(11):155.
  [4]吴淑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85-86.
其他文献
【摘要】对高中阶段的数学解题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解題方法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解题策略与解题能力的变化,构建集内驱力、思维力于一体的数学解题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问题中收集信息,以最短的时间规划解题思路.本文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运算策略  运算指的是利用相关数学信息与数学方法进行解答的过程.大部分教师将运算定义为一个求解的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所有知识板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因此,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应对知识进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等差数列”一课为例,探讨函数与等差数列知识整合的课堂设计.  【关键词】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知识整合;教学设计  引 言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系统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任何一课都不能脱离教材的整体的知
【摘要】课堂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要落实新课标就必须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有效课堂,思维能力,思维活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10年后,中国教育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新时期.而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大部分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数学知
【摘要】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应用题教学,解决应用问题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部分学生和教师在应用题的学习和教学中都存在着困惑,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部分习题为例,阐述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六点实践策略,结合设计的应用题分析细项表格,引领学生以以点连线、以线结网的方式对典型例题进行点·线·网式分析,渗透着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能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解决函数与数列不等式这类压轴题的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结论中的数列不等式,结合导数的有关性质,将问题放置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处理,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关键词】函数与数列不等式;压轴题;倒逆思维;执果索因  把函数、导数问题和数列不等式问题交汇在一起命制高三试卷的压轴题是一个热点的命题方向,其中把欲证的不等式通常放在此类问题的最后一步,这是在更深层次上对函数思想
【摘要】思考题是适用于差异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以“浸润式”长课、“体验式”短课、日常融合课的形式进行开发,可让思考题服务于每个学生的思维生长.借助思考题教学弥补常规教学的空白,可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框架,掌握常用的思想方法,养成高阶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思考题;差异化教学;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词典中对“思考题”的解释是:为加深理解、拓宽思路而设计的带有启发性的习题.在学生眼中,思考题像是难以
【摘要】数学是开发小学生智力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难的课程.所以想要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精心设计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以及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因此,巧妙地练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本文将对如何精心设计数学练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心设计;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还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来推动课堂教学,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应用时,教师要遵循参与性、针对性、渐进性等原则,保证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数形互助等策略进行深入探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思考  引 言  数形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对比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这一章的内容,从教材内容和知识点、教材编写方式、例题和习题等涉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材对比,平面向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深层教育理念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
【摘要】二次根式是人教版八年級的教学内容,也是数与式中的难点之一,关于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中的隐含条件、附加条件比较多,解题技巧强,迷惑性也比较强,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在解这类题时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减少学生出错,我列举了几种常见错误题型,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