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深度备课,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多角度建设,多方面激活,多層次推动,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习层次,拓展知识视野,生长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素养;深度备课;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主阵地。纵观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大多停留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层面上的浅层学习,忽视文本蕴含的思维深度,忽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深入到学习的本质,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
  针对这一现状,“深度学习”应运而生。深度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更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没有深度学习语文素养就难以落地生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几种做法。
  一、 深度备课,整合资源,建构深度学习内容
  俗话说:“深入才能浅出。”教师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储备广博的知识和资料,才有高质量的“浅出”,学生的学习也才有深度和广度。
  (一)深度备课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基础
  教师备课的水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在课堂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备课是前提和重要条件。可一谈到备课,很多教师首先不是静心地研读教材,而是利用发达的网络,搜索各种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视等教学参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复制粘贴,这样备的课看似花色齐全,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跃,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生吗,沉淀在教师心底的东西又有什么呢?
  真正有意义的“备课”应是教师全面深入多角度地解读教材,领会教材背后蕴含的意义,从课文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有教与学价值的话题建设课堂;再根据学情,即学生对文本的“原认知”水平,以及通过学习,学生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情感浓度和理解高度等进行心理评估,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过程的建构,实现学习过程的“深”入“浅”出。
  “心有深度,眼有方向”。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要深度备课应该具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应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厚积薄发,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旁征博引,把学习引向更深更广处。
  (二)课程整合是推进深度学习的趋势
  深度学习的开展,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入研读教材,增强整组单元教学意识,灵活整合教材,又要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补充教材,对教材进行延伸拓展,整合提升,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让语文教学更有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主题单元时,教学扣紧单元语文要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阅读教学,分步推进:学完冰心的《短诗三首》后,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诗歌的本子,多阅读摘抄现代诗歌;学习第二篇艾青写的《绿》,再拓展阅读同一题材的诗歌——宗璞写的《绿》,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学完第三课《白桦》后,让学生结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抗击疫情中,哪些人深深打动你,你试着写一首诗歌赞美他们;单元学习后,在引导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合作制作小诗集,举办朗诵会等。这样处理整合教材,把单元整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不仅循序渐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而且大大拓宽了学习的范围,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见树木还见森林,学习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 创设情境,探究体验,发展深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的。语文课是灵动的语言课堂,脱离了一定的情景,语言就难以表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景、语言情境等,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积极主动地走进课文所展示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学习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在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形成新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词,创设一个情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夸赞对方的好呢?
  课件出示:老奶奶拍了拍老爷爷的肩膀说:老头子呀……
  听着老奶奶的话,老爷爷拉着老奶奶的手说:老伴呀……
  让学生根据提示,分角色模拟表演。于是,就出现了下面温馨而幸福的对话:老奶奶拍了拍老爷爷的肩膀说:老头子,你一生都是我们家的顶梁柱,现在好了,三个儿子多能干啊!老爷爷拉着老奶奶的手说:婆子,你才能干呢,给我生了三个好儿子啊!……教师再点拨引导:就这样,老两口聊啊聊,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这就是“最浪漫的事”,这就是“相媚好”。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得平面的文字在通过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温馨的场景,学生投入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使文中之境变成学生口中之言,文字背后的温情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自觉投入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乃至素养的提升也是这情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这样的学习才真正走向深度学习。
  (二)自主探究,引导深度建构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学习者只有积极、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走向深度学习。教师要承担起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责任,不断激活课堂教学动力,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并智慧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愉快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培养深度学习能力,从而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母鸡》一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词,这些词都是形容人的品质词语,老舍先生为什么用来形容母鸡呢?一样是母鸡的叫声,老舍先生一开始为什么觉得这叫声是“嘎嘎乱叫、如怨如诉、发力狂、吵得受不了”很让人讨厌,后来为什么母鸡发出“顶尖锐”“顶凄惨”声音,作者不仅不心烦,而且不敢再讨厌呢?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很快就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探究,在细细研读,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前后对比中,不断把学习引入深处,并把阅读方法渗透于学生心中。学生不仅体会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而且感受到老舍先生遣词造句的生动巧妙,积累了语言,习得表达的方法。再让学生观看母鸡照顾小鸡吃食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后,以“母鸡是那样
其他文献
当前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之下,劳动技术教育成为基础学科中的重要课程.农村初中劳技教育将以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为中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改变.初中劳技教育作为当代素质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犹如一块玉石,需要教师细心雕琢.在当下的语文教育过程中,需要渗透德育教学,以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阅读是一项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童时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小学生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阅读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文章主要以小学高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学语
摘 要:自主探究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去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尝试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展开教学,通过创设自主探究情境以及教授学生自主探究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应用题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自主探究模式  一、 引言  所谓自主探究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教
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以直观且形象的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
随着生本理念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课堂学习的权力真正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成长.复述作为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摘 要:现阶段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语文老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对情景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旨在真正实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景导学教学方式的开展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导学;多媒体;表演;故事  一、 引言  随着现阶段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
摘 要:核心素养是衡量学生发展高度的关键指标,在当前教学工作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利于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特点,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本目标,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将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文章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挖掘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科学有效的应用措施。力求通过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媒体设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创设交流情境、艺术情境、生活情境与合作情境,使学生在各类情境中激发出学习欲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实效性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路径  一、 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语
在小学语文当中,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入门的基础部分,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即将接触到所有学科来说,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学生接触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