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 有的放矢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是历年来云南省中考的必考点,也是初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笔者结合2020年云南省中考阅卷的亲身经历,就综合性学习第8~12题学生的答题情况,深入分析学生丢分的原因,试图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答题的影响,并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给各位老师一些借鉴与思考。
  一、原因分析
  第8题: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材料略)
  丢分原因分析:①审题不清。题目要求是“综合概括”,但很多学生是直接照抄材料内容。②学生概括信息能力较弱,抓不住材料的关键信息。③概括不全面、不准确。④读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图表背后的含义,更不会根据现象总结规律。
  第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三的图案进行解说。(图案略)
  丢分原因分析:①没有对图案的画面进行描述,或描述画面不够全面、准确。②解说图案寓意时,忽略材料内容,偏离题意。③直接抄材料里的句子,答非所问。④不能联系材料等提示性信息进行图案的寓意解说,思维太过局限。⑤语言表达太差,词不达意。
  第10题:(1)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   》,讲述的是   (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文段略)
  丢分原因分析:①一窍不通。考生压根没读过要求范围内的课外名著,对人物、内容、情节完全不知晓,以致无法作答,或乱编作答。②一知半解。由于对名著的阅读不透彻,考生在答题时模棱两可,作答时书名与人名对不上。③千奇百怪的错别字。部分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最常见错误是将“朝花夕拾”的“夕”写成“西边”的“西”或者“名字”的“名”,“拾”写成“抬”“搭”“恰”等。最可怕的就是将“鲁迅”写成“兽讯”,“鲁”下边的“日”写成“口”或“田”,“迅”的走字旁写成言字旁等,各种错别字千奇百怪。
  (2)请从下列三项中任选一项,参照示例。联系名著内容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①简·爱(《简·爱》) ②祥子(《骆驼祥子》) ③“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示例略)
  丢分原因分析:①考生答题时忙着“照葫芦画瓢”,忽略了审清题干“联系名著内容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的要求,造成部分考生作答不完整,有的没答人物追求,有的没联系名著内容谈人物。②考生答非所问,脱离选项作答,答“海伦·凯勒”“夏洛蒂·勃朗特”“鲁迅”“红军”“朱德”“毛泽东”“红军”“埃德加·斯諾”等无关人物及情节。③考生乱编人物故事内容,如“沙漠中的祥子养骆驼”“祥子最后开了车厂走上人生巅峰”“简·爱,简单的爱”等。可见考生课外阅读成了课外不读,与课标要求背道而驰。④考生竟然不理解“追求”是什么意思,如答“祥子追求堕落的人生”,将追求内容写成消极方面。⑤还有考生答题错别字太多、语意不通等问题,导致失分。
  第11题: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字帖及田字格略)
  丢分原因分析: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审清题干要求,写了相同的字被扣分。②部分学生涂抹严重,导致间架结构不合理或超出格子而扣分。③部分学生“善于挑战自我”,专选字帖中的繁体字进行书写,导致笔画不清被扣分,或选择把繁体字简化,呈现的简化字与实际不符而扣分,较为典型的是把繁体的“無”简化为“舞”,导致扣分。④少数学生因间架结构不合理导致扣分。
  第12题: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兰亭集序》,点画生动,端庄典雅,气韵流畅,集雄强与优美于一体,达到了书法“中和之美”的极致。下列属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是   图。(图略)
  丢分原因分析:①学生缺乏鉴赏能力,不能就题干中《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对三幅图进行赏析,分析其特点,进而出现选错导致扣分。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题,不选择题目中的甲、乙、丙三项作答,在作答时胡乱写答案,出现了“草图、野草图、兰亭集序图、清明上河图、丁图”等各种与题干毫无关联的答案,从而导致失分。
  二、教学反思
  1. 综合性学习试题灵活且贴近现实,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如名著阅读第10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只口头性地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导致大部分学生囫囵吞枣或者直接不读。大部分教师名著教学只讲经典情节及主要人物的特点,其他内容不太重视。教师自身对名著的阅读不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课外阅读教学不到位,学生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2. 综合性学习的专项训练不够,学生做综合性学习太过随意。答题少、偏,信息概括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思维水平都存在较大缺陷。相反,得分高的学生注重分点答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还能联系现实不断延伸,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综合性学习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分点答题、概括信息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教师的日常教学有问题。如第8题,很多学生的答案都是直接照抄材料,不去认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主要内容,导致学生抓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应该和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较低,只会看表层信息,对于图表数据内容所反映的规矩、道理认识不足,这样的结果也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4. 教师审题指导不到位。从第11题学生答题情况看,教师平时在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时,只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字迹清晰即可,而忽略了让学生认真读题这一重要条件,导致许多学生因写了相同的字而失分。
  5. 教师未能抓住综合性学习题的核心,仍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了能力与素养。如第12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认为书写题仅仅是写字而已,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遇到书法鉴赏题时无从下手。
  三、教学建议
  1.提高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从2020年中考可见,综合性学习题考了12分,在中考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2. 精选试题,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3. 根据综合性学习题的考查方向,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在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语言文字类、体验成长类、历史文化类、科技生活类、专题探究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2)加强实践,储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储备,就不会担心临场的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②积累文化常识。尤其是我国传统礼仪、风俗风情、风景名胜、地域特产、地方名人等知识。③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平时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多参与、多探究,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④根据情境,恰当表达。一是要结合现實生活情境和既往经验;二是内容要切合主题;三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⑤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3)剖析考题,紧抓考点。加强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4)稳扎稳打,注重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保证卷面整洁,更重要的是不写错别字。名著阅读一定要落实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系统性,可用课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提升、读后展示四种课型来进行教学指导,不要把读名著当成一句空话。
  4. 加强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会学生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作出简明的回答。
  5.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并提供给学生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总之,对于综合性学习题目的考查,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语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考查的是语文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建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课外作业能起到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完成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发现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认同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心理
期刊
根据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及目前中小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形式和试题编制的原则、依据等,“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等“情境创设”的命题概念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本文以近几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的写作命题为参考,以“肩膀”为例,对试题中作文的情境创设性命题进行初步探索,并根据此种命题导向,对平时的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中指出,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并指出到2022年,教学应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从课内到课外,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教会他们做人、做事道理的责任,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冲突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记忆中,我就处理过这样一起矛盾。一天下班后,我接到小王爸爸的电话,他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被小郭欺负,今天小郭还打了他。他气愤地在电话那头诉说着:“我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习
期刊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若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评价不容忽视,特别应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作文修改评价和评价后的展示交流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作文互评和展示交流的机会,笔者自2010年起探寻构建初中语文作文互评的有效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思考、改进,最终构建了“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与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互改互评,学习
期刊
请先看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  冰心的小诗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世间的事大抵都是如此,人们太过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略了精彩而充满曲折的过程。而过程,就是酝酿。酝酿,是全力为佳酿做准备,心中怀着美好的期待,默默地积蓄力量,悄悄地等待美好的降临。  作为读者的你,看到这段话会有什么感受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我这个经常批阅学
期刊
袁枚曾在其《随园诗话》一书中写道:“着意原资妙选材。”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书写,选材的优劣是作文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精心选材。  学生写作的困难之处都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发现他们在选材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题目半天没有合适的材料,或者凑材料勉强成文成为写作的常态之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会安排材料,或者陈旧雷同不新鲜、格调低下倒胃口、胡编乱造不可信等。针对这些问
期刊
人物简介  王雯,教育硕士,曾担任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班主任、备课组长、校务办公室副主任,官渡区第一中学副校长,官渡区高中英语兼职教研员,现为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她曾获评2017年昆明好人(敬业奉献类)、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名师、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第二届昆明市春城教学名师、第八届昆明市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第八届官渡区高中英语学科
期刊
曲靖市第二中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为了高质量推进示范校建设,学校推出了由“骨干教师、卓越教师、首席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组成的“百人名师团队建设”评选方案;为了将“竞赛课、新说课、复习课、素养课、建模课”五种教学功课做好,做出特色,学校提出了“5+1+1”课堂教学改革设想;为了将课上好,上出品质,上出时代味道,学校提出了教师成长要经历“合格‘民师’、盛世‘名师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快乐应该是成功的愉悦体验。然而,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呢?    一、策略引领——让学生获得成功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多次成功的欲望。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某种阻隔,只有体态语言的展现,而没有言语的表述,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此时教师如果能捕捉成功的点滴而加以引导,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