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绰号风波引发的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从课内到课外,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教会他们做人、做事道理的责任,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冲突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记忆中,我就处理过这样一起矛盾。一天下班后,我接到小王爸爸的电话,他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被小郭欺负,今天小郭还打了他。他气愤地在电话那头诉说着:“我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习惯也不是很好,但是被打了,我也是不允许的。他本来胆子就小,再经常被欺负,还被同学打,就更加没有自信了。”我耐心地听完了叙述,并安抚了他的情绪,然后说:“你相信我吗?如果你相信我,就等一等。今天孩子们都放学了,我没法找当事人来核实情况,明天一早我就去调查这件事。如果发现全是小郭的问题,那么我一定不会姑息,一定会捍卫小王的权利!”
  第二天一早,我把小王和小郭叫到一起,听他们叙述事情的经过,并且找到班级的见证人一一核实情况,最终理清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原来,小郭经常乱开小王的玩笑,给他起了一个“某某某他爸”的绰号,并嘲笑小王经常等隔壁班的男生。小王不服气,就到处说小郭的不是。小郭长期的这种行为,早已让小王心生怨气,不喜欢又制止不了。于是,昨天下午放学,小郭再次乱开玩笑时,小王忍无可忍,使劲推了小郭一把,把小郭推倒在学校大门口的草丛里。小郭气不过,扬言要找人打小王。回家后,小郭认为自己也有错,没敢和父母说。小王担心小郭真的会找人报复他,于是他和父母说了这件事,却没有提到他先推人的事。他父亲一听当然很气愤。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开始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沟通有一点障碍,后来经过我的耐心疏导,他们一致认为两个孩子都有错,愿意让两个孩子自己面对,自己承担,该道歉的道歉,该受罚的受罚。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后,我又找到了两个孩子。
  我对小郭说:“这件事的起因是你不尊重同学,乱给同学起绰号,给他人带来苦恼,导致其反击报复!你承认吗?”小郭不耐烦地点点头。我又说:“有一件事你做得很好,黄老师要表扬你。”小郭不解地抬起头看着我。我接着说道:“小王推了你,你当时没有打他,没有导致事态升级,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这非常好!”小郭有一丝触动,我继续补充道:“但是,他推你后,你没有求助老师来解决问题,而是使用了语言暴力,虽没有实施,但给小王造成了内心的恐惧。这种行为影响恶劣,以后坚决不能再发生。你认为呢?”小郭点了点头。
  我转过来安慰小王:“首先,你长期被小郭乱开玩笑,乱起绰号,黄老师却没有发现,所以我得向你道歉,是我管理班级不够细致,以致你长期被同学欺负!”这句话一说完,小王的眼泪就流了出来。我接着说:“但是,你有三不对。第一,同学欺负你,你制止不了,却没有及时告诉老师,你的逃避助长了小郭的气焰。下次再发生这种事,你要直接告诉他,你不喜欢这种行为,希望他不要再这样做。如果制止不了,你必须勇敢地告诉老师,你的权利要靠自己来捍卫。第二,昨天你不顾后果动手推人,还好没有导致小郭受伤,不然本来不是你的错,却要你来承担后果。第三,你回家没和父母说实话,隐瞒了自己的过错,导致家长情绪升级,引起家校矛盾,这是不诚实、不敢担当的表现。”小王看了看我,觉得有些委屈,但也承认了自己的这些问题。
  后来小郭主动向小王道了歉,表示以后再也不和他乱开玩笑了,会尊重他。小王接受了道歉,也向小郭认了错,表示他不该推人,有问题可以找老师解决。
  這件事后,双方至今没有再发生矛盾,而我却一直后悔这件事处理得过于强权。这些对错都是我帮他们判断的,我并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在矛盾的解决中学会处理问题。后来,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从上面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谈话全程都是我在教两个孩子认识是非、判断对错,而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思考的结果。如果我能问问小郭:“给小王起绰号,你觉得他会有什么感受?”那么,我就能帮助小郭学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在后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能问问小王:“生气时,你推倒了他,让他也生气地说要打你。你有没有想过找一个你们俩都不生气且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就能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让他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诸如此类,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就能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各种缓解矛盾的方法,而不是由自己包办代理。我想这样处理问题,收效会更好吧。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所谓以文意统摄字词,是指字词教学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背景中进行,字词理解要为文意把握服务。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有两点理由:  一是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即是把握文意。一位中学老师曾问叶圣陶先生:“语文课的教学,应侧重于章段结构的分析,还是词义的讲解?”先生回答说:“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讲词义和章段结构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但是,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字词教学被从文意把握中剥离
期刊
任正非说:“再穷也不能穷老师,再穷也要对未来投资。”可是,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簡称《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定期体检、培训以及住房优惠等待遇。20多年过去了,教师知道自己有这些待遇吗?他们享受到这些待遇了吗?  我们姑且听听他们的回应吧——  “希望工资待遇不低于
期刊
统编教材在全国推行使用后,昆明市中考语文由省、市轮流命题,改为统一由省里命制,其中古诗默写部分的考查形式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占据“语文知识积累”板块半壁江山的基础题,2020年考生表现情况怎样?引发语文教师对未来语文教学古诗文默写有效复习的哪些思考?如何让得分题不失分?如何做到古诗默写的科学规划、精确定位、有效备考呢?笔者首先就2020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的基本情况和考生表现进行分析。  一
期刊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吕氏春秋》有言:“言之易,行之难。”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知行合一”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人生境界。  针对“‘知’与‘行’”这一主题,《时代新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
期刊
接手文科实验班刚三天,我忙得晕头转向。周五上午放学,我抱着一摞作业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学生跟着我后脚就到了。还没来得及抬头看他的模样,就听到:“老师,我周六、周日都不想来上课,我要去休息,去玩。”声音冷冷的、硬硬的,像从冰窖里传出来。  我抬头一看,他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脸上每个毛孔似乎都透着寒气、怨气。看他的胸牌上写着:高二(2)班武XX。我惊诧道:“我又不是2班的班主任,你找错了。”武同学说:“你不
期刊
【人物简介】  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想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需要倡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具有独特性的情感。因为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越独特,读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就越真切,他就会越发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  常見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袒露、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光未然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课外作业能起到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完成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发现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认同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心理
期刊
根据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及目前中小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形式和试题编制的原则、依据等,“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等“情境创设”的命题概念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本文以近几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的写作命题为参考,以“肩膀”为例,对试题中作文的情境创设性命题进行初步探索,并根据此种命题导向,对平时的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中指出,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并指出到2022年,教学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