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案例一:
  (出示教材中排队的情景图)
  师:(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男孩排在第几?戴帽子的叔叔排在第几?(3)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回答时有些卡壳)(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些什么?(如穿红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男孩前面有2人等等)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很快进入了“想想做做”环节,但第2题全班接近30%的学生发生了错误。
  教学案例二:
  我将教材提供的情境“移”到了教室,安排几个学生排队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数数一共有几个人,分辨戴帽子的叔叔和不戴帽子的叔叔分别排在第几。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分别出列,让学生一眼就看出“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再让学生根据情境相互说一说。我特地进行了小结:“‘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最后进入“想想做做”的练习环节,这一次全班学生的正确率提 高至90%。
  教学案例三:
  新课伊始,我请某一组的学生起立,请其余学生数一数这一组有几人。然后再请这一组中的一个学生坐下,我提问:“他排第几?他的前面有几人或后面有几人?”由此比较“几”和“第几”的不同。最后,我让全班学生做游戏,点名第几组、第几人起立,其余的学生来判断对不对。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积极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把课堂变成了学生活动的舞台。
  教学反思:
  三个教学案例,分别是教材图片情境教学、课堂演示情境教学和课堂活动情境教学的典型案例。从三个情境教学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案例一中,只是根据教材情图作了浅层次的讲解,没有对“几”和“第几”进行形象生动的比较,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平板、生硬;案例二将教材情景图创造性地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新奇感受中,轻松愉快地建立了“几”和“第几”的概念;案例三“抛弃”教材中的情景图,将班级的学生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巧妙灵活地用课堂活动创设情境,让全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由此,我得出如下启示。
  一、个性化的情境设置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个性化的情境设置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教材中的情景图为教师的课堂预设提供了范例,为情境设置提供了思路,但对想象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却显得抽象,需要经过整合后呈现出来,才能增强新奇感,激发兴趣。案例二和案例三就本着这样的教学思路,用鲜活的演示和有趣的活动把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二、情境设置必须源于学生的需要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产生需求,进而萌发积极探究的动力。案例二的演示情境教学,未能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驱动力。案例三的活动情境教学,我把认识、区分“几”和“第几”的过程以数学活动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事实证明,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们不妨让学生“做”中学数学,不断地进行“再创造”,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五官之“眼”——提供观察的机会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观察是引导我们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积极主动的信息收集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给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数学研讨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两位教师的创意设计、机智调控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撷取两位教师教学中的精彩片断,与大家共赏。  教学片断一:在“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现在你们能将信封中的学具(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与1个圆)和同桌平均分一分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分学具)  生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操作来体现的。学生要以自觉地发挥数学能力为指导思想,去指导解决问题、推进解法,才能使解决问题快速、简捷、优美、创新。  一、突出重点,注重联系  1.立足基础,活学活用  复习课的知识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因此,一是要避开繁难计算和重视基础性的、思维逆向性的学习和练习;二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三是突出猜想、判断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复习、练习
“概念奶”背后的秘密  舒化奶。舒化奶是指有效解决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问题的低乳糖奶。牛奶中含有乳糖,绝大多数人类断奶以后分解乳糖的能力逐渐消失。乳糖不被分解吸收,可能使微生物得到较多营养增殖,或者因为乳糖的存在,粪便中的水分较难吸收回来,所以体质较弱的小孩子喝牛奶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的情况,但不同的人具体情况差别很大。成年人因为身体机能更强,一般不会有明显感觉。因此,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的人喝
家庭作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用:巩固课堂知识,巩固教学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少而精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在内容与形式上过于单一枯燥,虽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这不符合小学生喜新求异的特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时,他采用这样的方法: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因为适合游人在各景点的联接而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教学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呢?笔者认为探究、合作、创
问题生成: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亮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貌似热闹的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
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颁布和后课标时代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活性高峰期。当前,怎样把《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以促进学习者素质的有效提高,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
纵观课改前后多种版本的教材,发现现行国标版教材中所呈现的计算题降低了难度,这一改动是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计算教学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小数乘小数”计算的生长点就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