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社会伦理下的师德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往往不能够协调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复苏的阶段。人们太过注重于一些物质的追求,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等到物质文明恢复和初步繁荣的时候,人们才想到精神文明的落后,并试图去弥补。这就是所谓的“仓禀实而知礼节”。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大步迈向更高品质生活的时候,“教育”这个被冷落在一旁的花圃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质的直接体现,一方面,它体现为教师们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要要求;另一方面,它是教师的内在品质所在,是道德层面在教师个体化中内化的重要反映;除此以外,它更是一名教师从业的根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具备各项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一个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幼儿教师,她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各相关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在鱼龙混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坚守住心中的那片蓝天和净土,在平实、简单的工作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坚守
  教育需要坚守的是什么东西呢?说到底,就是教育的内涵和本质。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当中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的公正问题、公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党一贯的重要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工作者对于公正、公平问题的理解与坚守,要让教育的本身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教育的内涵与本质问题就是公平、公正。在教育工作改革中,一定要坚守这个底线。在办学至今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学校都以稳定、健康的速度发展。有位校长接受采访时说:其中最为根本的教育经验,就是对于教育本质、本真内涵的坚守、再坚守问题。
  二、教育的坚守需要素朴的情怀
  现代社会非常缺乏素朴的情怀,在《守望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今天的世界,确实是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也需要意气风发的教育行动的开拓者,他们要站在时代的最尖端,引领着我们现实教育的走向问题。” 从刘教授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领域中坚守素朴情感的重要性,为了教育事业,他们在坚守着,而且也是很素朴、默默地坚守着。这些都是老师心目中的思想之路,也出于内心素朴的重要教育情怀。教育中需要这种素朴的情怀,是因为教育事业是需要默默奉献,教育工作者们确实是需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教育的重点是坚定的爱
  教师的爱是平等、是和谐,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价值上的平等,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气氛是班级、学生、老师的心理气氛。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严肃",却不知我们那敏感的学生们都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渐渐远去,慢慢地远离课堂,此时的课堂就成了一池死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我们最真诚的爱献给我们的学生。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谐师生关系;可以振奋精神,激发学生奋发进取;可以为学生带来希望,让学生找回自信。在教学中,我毫不吝啬我的爱,用阳光般的微笑、轻柔地抚摸、不偏不倚的态度将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当学生答错时,我送上我的微笑,为他细心讲解,给他改错的机会;当学生成功时,我轻柔的抚摸他的头,让他知道自己是优秀的;当学生有困难时,我耐心地询问,了解实际情况,帮他分忧解难。
  爱是一种艺术,是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爱更是一种动力,一种激发智慧、激发灵感、激发潜在的内驱力。教师的爱可以挖掘出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把握和运用爱的力量,才能使教育获得成功。
  内在的坚定信念使我们有了不断超越的动力,让我们坚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在教学中用平实的态度不断冲刺吧!
  【 作者单位: 昆山市锦华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目前,许多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平等参与的积极态势,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但是,尽管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多了,兴趣被調动起来了,然而一走出课堂,学生往往就体会不到成功的感觉。为什么课内外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和质量不是很高,针对此问题,我对本校3-6年级共100名学生就课外作业开展了问卷
转眼间,2015年已拉下帷幕,2016年拉开新的篇章。业内称,2016年必定是农机行业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农机总需求的不断走弱,农机供给去库存任务的艰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农机需求群体购机支付能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农机市场已由刚性需求为主向结构性刚性需求和更新改善性需求并存为主转变的阶段,扭住“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进一步重视发展现代
期刊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是通过技能的考核后,对照大纲标准给学生相应的等级。这种结果性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关注,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的差异(需求的差异、能力的差异等),因此,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变被动的体育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自主的体育学习,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评价的结果性变为过程性  学期快要结束了,连续多年体育不合格的小张非常高兴,因为这一
对于幼儿来说,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与幼儿健康有关的经验和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绘本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大量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同时也以潜移默化的、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养成健康行为和习惯。  绘本有个典型的特点“不需要很多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绘本图像鲜明简洁,内容富有童趣。在一个个绘本故事中蕴藏了许多健康的知识,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有分享、交往、独立自信、关爱他人以及宣泄情绪等
小学教育可谓是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学生一旦达到上学年龄就开始步入学校学习,所以小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走好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尤其数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开始,将跟随孩子们到达高中乃至大学时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新颖独特的模式让孩子全面掌握。然而教师发现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每个孩子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能力有很大的不同,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能力较差得学生自然有很大的欠缺。要让学
a 测量依据:JJG821-2005《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 <br>  b 环境条件:温度22℃,相对湿度57%RH <br>  c 测量标准: 标准物质GBW(E)0600191, 标准不确定度 U=0.02%,k=2 标准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掌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未来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角度来讲,小学的信息技术本来就是一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听”是基础性的环节。学生对于“会听”的理解是抽象的,它没有具体的轮廓,让人看不到也摸不到;它不像其他学科能够通过做题、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它是音乐课堂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音乐教师大体会有这样不快的感受,播放一段音乐后提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有一部分学生会没有任何反映,音乐还来不及在脑海里、心头上逗留早已不着痕迹地从他们的耳朵里滑出去了。那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