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小丑鱼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真奇妙!在海底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它们每天都在一起嬉戏。
  有一天,小美鱼和小伙伴们在珊瑚丛中捉迷藏。突然,小美鱼的尾巴被一个大贝壳夹住了。小丑鱼看见了,就在小美鱼的身旁转了一圈,幸灾乐祸地说:“哎哟,这不是漂亮的小美鱼吗!”“小丑鱼,你快救我出去!”小美鱼焦急地说。
  小丑鱼眼珠咕噜一转,把贝壳连带受困的小美鱼一起搬到一个“无鱼处”。
  天黑了,当大家都在焦急地寻找小美鱼时,小丑鱼回来了,大家赶忙问:“你见到小美鱼了吗?它这么久没回来,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了吧?”小丑鱼低下了头,但还是没有说出真相,因为它嫉妒小美鱼的美。打这以后,小丑鱼整天惴惴不安,睡不着觉。
  小美鱼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声喊道:“救命啊,救命啊!”可是得不到半点回应。
  直到一天晚上,小丑鱼再也承受不了内心的煎熬,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大虾大叔的家里,对大叔说:“大叔,对不起,我知道小美鱼在哪儿,它的脚被贝壳夹住了。我嫉妒它的美,所以我就把它搬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说着小丑鱼流下了眼泪。大虾大叔赶紧去叫人救小美鱼。
  到了那里,大家看到小美鱼已精疲力竭了。大家一起搬起夹住小美鱼尾巴的贝壳,可是怎么也打不开。大虾大叔喘着粗气说:“小丑鱼,快来帮忙!”“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要彼此相亲相爱啊!”其他小鱼纷纷说道。小丑鱼终于不再犹豫,它铆起一股劲儿冲向大贝壳,和大伙儿拼命地掰开壳缝。
  小美鱼得救了。小丑鱼惭愧地说:“对不起,小美鱼,我不应该嫉妒你的美丽而落井下石……”小美鱼善解人意地说:“没关系,也是靠你的力量我才得救的呀!”
  从此,小美鱼和小丑鱼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其他文献
旗鱼是世界上公认的游得最快的鱼。旗鱼体形又扁又长,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背鳍又高又长,上面有黑色斑点,像面旗子,它也因此而得名。旗鱼以小鱼以及乌贼类等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旗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上层,这个地方的水流速度很快,如果游泳的速度不快,就可能被冲走。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磨砺出来的旗鱼游泳速度也越来越快,短距离时速可达110千米,3秒内可游过90多米,是一般鱼类的2倍,是轮船速度的4~5
在动画短片《鹬》中,小矶鹬和妈妈住在海岸边。但实际上,矶鹬更喜欢居住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一带的江河沿岸、湖边、水库和水塘边。平时它们会在多沙石的浅水河滩、水中沙滩或江心小岛上活动,休息时就落在水边的岩石、树木或河中石头上。只有在冬季或迁徙途中,它们才会大规模出现在海岸、河口和沼泽湿地中。  矶鹬行走时步履缓慢轻盈,显得不慌不忙,一旦受惊就会立刻起飞,通常是沿着水面低飞。它们的飞行姿态很特殊,弓着身
淘氣章鱼的沿海手账(五)
2018年,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夏天,我作为一名随队记者,参加了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北极之行,我收获很大。和航次首席科学家魏泽勋的感受相同,这一年的夏天,没有炎热,只有冰雪和热情。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也是我国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后实施的第一次北极考察,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7月20日,我和其他130名考察队员,
那是一个普通的傍晚,海洋馆中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已散尽,只剩下池中的水流不知疲倦地哗哗作响,伴着机器运转的轻微噪声似远似近、若有若无。夕阳斜照下,展馆里的光线越发昏暗,展缸中的生物依旧默不作声,悠闲地游来游去。随着夜幕降临,海洋馆的工作人员也到了下班回家的时间。  新来不久的饲养员小刘像以往一样,做着离岗前最后一次巡视。他边走边观察缸中的生物,不时用抹布将缸壁上被游客摸脏的地方轻轻擦拭干净。突然,一阵
魚雷是现代海战中以水面舰船和潜艇为攻击目标的重要武器。它可以从军舰、潜艇和战机上发射,具有航行速度快、隐蔽性高、破坏力大和制导精确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鱼雷可以分为雷头、雷身和雷尾三个部分,分别起到战斗引爆、燃料装载和动力推进的作用。  鱼-3型鱼雷(又名“中华鲟”)是我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于1980年中期进入海军服役。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这款“中华鲟”鱼雷电动模型。
俗话说“船到江心堵漏迟”,意思是当船航行到了茫茫江面,突然发现船底破了个洞,这时再想办法堵洞已经太迟了。按照常规思路,这艘船必沉无疑,不过世事无绝对,早在东晋时就有一个叫卢循的人,能让船底破洞的船继续带“伤”航行。  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义军首领,发明了八槽舰。据《宋书·武帝纪》记载,这种八槽舰“起四层,高十二丈”。东晋时的一丈折合现代的245厘米,那么“十二丈”就是29.4米,相当于十层楼的高度。由
出發,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退潮了。  海风轻拂,波光粼粼。  金色的沙滩,一平如洗。  一堆沙子,窸窸窣窣地动起来。很快,如同无数小精灵降临到了沙滩上,许多沙子堆都窸窸窣窣地抖动起来。  年轻的招手蟹从沙堆里伸出头来,深深吸了一口气。  涨潮时,只能待在沙洞里,真闷。他斜着肩膀,笨拙地让身体右边的大螯先挤出沙洞。好大的螯钳啊,金黄里透着铜红,像一块厚实的盾牌,足足挡住了半个身体。  招手蟹始终没弄明白:为什么在整个螃蟹王国
浩瀚的北印度洋是连接亚洲、欧洲与非洲的枢纽,也是古代一大海上贸易中心,而这片海域上最精明的商人,非阿拉伯人莫属。在中世纪,阿拉伯人建立起阿拉伯帝国,驾船往来于印度洋沿岸,从事着各地之间的中转贸易。毫不夸张地说,航行在印度洋上的阿拉伯商船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船”。本期就和海贝贝一起去看看古代阿拉伯商船有哪些特别之处吧。阿拉伯人的印度洋贸易网与沉没的“黑石号”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