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钳勇士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潮了。
  海风轻拂,波光粼粼。
  金色的沙滩,一平如洗。
  一堆沙子,窸窸窣窣地动起来。很快,如同无数小精灵降临到了沙滩上,许多沙子堆都窸窸窣窣地抖动起来。
  年轻的招手蟹从沙堆里伸出头来,深深吸了一口气。
  涨潮时,只能待在沙洞里,真闷。他斜着肩膀,笨拙地让身体右边的大螯先挤出沙洞。好大的螯钳啊,金黄里透着铜红,像一块厚实的盾牌,足足挡住了半个身体。
  招手蟹始终没弄明白:为什么在整个螃蟹王国中,只有自己的家族成员才有两个大小悬殊的螯钳?更不明白的是,自己要这个巨大的螯钳有什么用?
  觅食,肯定不行。别说粗大的钳口夹不住沙滩上的细小食物,就算夹住了,右边的螯钳一弯,已经碰到了左肩,也绝对送不进嘴里。
  同伴们一只接一只地从藏身的洞里爬出来,很快爬满了整个沙滩。
  沙滩永远是昨天的沙滩。不同的是,每次涨过潮后,上面就堆满了无数新鲜好吃的东西,碎海藻、肉末、微生物,还有各种有机物。潮水就像一位殷勤的主人,给招手蟹们摆好桌子后,就悄然离开了。
  招手蟹撑开八条腿,在自己的洞口附近觅食。他一边高举着右侧的大螯,一边用左侧的小钳准确地捡起沙土里的食物,放进嘴里。
  嗒嗒嗒,右边的四条腿横移三步:嗒嗒嗒,小钳捡了三次食物。
  嗒嗒嗒,左边的四条腿也横移三步:嗒嗒嗒,小钳又捡了三次食物,塞进嘴里。
  节奏分明,准确迅速,像一曲流畅的华尔兹。
  食物沾染上了沙泥,也没关系。招手蟹的嘴里,有个特别的器官,专门过滤和分类。好吃的,吞下去,不能消化的,搁在一边。积累多了,嘴巴一卷,成了小泥球,用小钳取出,弃置在地。时间长了,招手蟹洞宅的周围竟泼洒了一地的泥豌豆。
  咔咔!
  招手蟹的美食华尔兹里,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声调。
  怎么啦?
  招手蟹的身体很沉重,磨盘似的架在八条腿上。四对脚从胸部向左右两侧长出,每个关节只能向下弯曲,不能随意活动。招手蟹行动时,要先用几只脚抓住地面,再用另外几只脚向左或向右爬行。横向没问题,180。大转弯就不容易了。为了弥补这个弱点,他在头顶上竖起两根细杆,给眼睛装上长柄,远远地伸出去。细杆顶端的复眼,像瞭望台上的望远镜,观六路,看八方。
  哟,那边吵架啰!
  “这是我的家,我挖的洞。”
  穿咖啡衣裙的蟹姑娘细声细气,语气却很坚决。
  “哼,沙洞都一样,凭什么说是你的?”
  另一只公蟹巨螯一挥,蛮不讲理地向蟹姑娘的洞穴爬去。
  这是沙滩上常见的事儿。
  招手蟹是海滩的弄潮儿。退潮时,在泥滩上奔跑、觅食:涨潮时,迅速钻进洞穴里。如果没有洞穴,海水到来时,招手蟹在哪里藏身呢?所以,挖洞是招手蟹生存的基本功。他们的身体不大,却要挖几十厘米深的洞,穿过沙层一直到达潮湿的泥土,挺辛苦。再说,一个洞只能用几天,破损后,又,得再挖新的。
  于是,有些想偷懒的,自己不挖洞,便连骗带抢地去强占别人的。
  招手蟹认识这位穿咖啡衣裙的蟹姑娘。她是自己的邻居,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儿。直到有一天,招手蟹发现自己的右钳越来越大,成了雄壮的大螯,而小伙伴的两个大钳却始终同步生长,成了漂亮的一对。这才知道,小伙伴原来是个蟹姑娘。
  路见不平,举螯相助。更何况,是自己的朋友!
  招手蟹挥舞着大螯冲了过去。
  两只红铜色的大螯撞击在一起,发出沉闷的响声。对方果然实力雄厚。不能强攻,便用智取。招手蟹绕到大蟹的背后,想用大钳从旁边掀翻入侵者的身体。大蟹很是机敏,八条腿划动了几下,站稳了脚跟,举着大螯叉下来!
  招手蟹躲闪不及,急忙抬起大螯抵挡。
  这一次,两只大螯交叉着撞在一起,竟分不开了!
  双方对峙着。招手蟹瞪着脑袋上的柄眼,紧盯着对方的柄眼,虎视眈眈。大蟹靠着力气大,在螯钳上暗暗使劲儿,招手蟹仗着地形熟,悄悄把大蟹引到凹凸不平的湿地,伺机再攻。
  大蟹果然上当了。一脚踩空,身体倾斜过去。招手蟹乘机朝相反的方向使劲儿,想顺势抽出自己的大螯,置对手于死地。
  谁知用劲儿太大,竟把大蟹的整个身体拉了起来。
  咔嚓!
  双方的螯钳都承受不了大蟹身体的重量,齐齐地断裂开来!
  两只螯钳,一大一小地交叉着,像两把折断的剑。
  大蟹望着地上的螯钳发呆:本来只想占点儿不挖洞的小便宜,没想到,却失去了自己的品牌标志——超级螯钳!
  大蟹拖着剩下的小钳,怏怏地走开了。
  招手蟹没有问题。他转动了一下右柄眼,嘻嘻,没有了大螯的右肢好轻松。
  可是,站在一旁的蟹姑娘,干吗这么悲哀地看着他?
  空气里的湿度越来越大,快涨潮了。
  海洋的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力造成的,而潮汐的高低又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根据今天太阳的光线和热度,招手蟹知道,这次潮水不会小。他得赶紧给自己的洞穴做个盖子,不让潮水涌进去。于是,他在洞穴旁的地面上做了一根泥柱,泥柱的顶端还有个半圆形的伞顶,正好盖住洞穴。伞盖的高度要和大螯一样长,才能牢牢地插在洞穴里,不会被水冲跑。招手蟹伸出大螯去量,怎么忘记了,大螯已经没有了!
  同伴们和平时大不一样,不是四处寻找食物,而是留在自己的洞口,用八条长腿稳稳地撑住身体,高举起巨大的右钳,像一支布好阵的小军队。
  他们在等待,焦急地等待着。
  一只蟹姑娘出现在沙滩上。
  小军队兴奋地挥动蟹螯,不停掀动自己的身体。
  接着,更多的蟹姑娘出现了。
  哦,这里要举行集体婚礼了。年轻的招手蟹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好奇地观望着。   蟹姑娘们慢慢地爬过来。她们挑剔的柄眼并不去看公蟹,而是仰着头,仔细挑拣那些在空中挥舞的螯钳。螯钳越大,洞挖得越深,今后的生活才有保障:颜色越红亮,说明主人越强壮,生出的后代也会健康。
  一只公蟹生怕错过了良机,用他的大螯钳把洞口拍得震天响,以吸引蟹姑娘们的注意。
  原来,大螯钳是求婚的资格证书呀!
  难怪穿咖啡衣裙的蟹姑娘那么悲哀地看着自己,对招手蟹来说,失去了螯钳,就失去了求婚的资格。
  招手蟹钻进沙洞,他真的伤心了。
  招手蟹不再去热闹的海滩,他常常夜间出来觅食。
  月光给泥滩铺上了一层银白,就像招手蟹沮丧的心情。如果还有大螯钳就好了,就可以向穿咖啡衣裙的蟹姑娘求婚了,他真喜欢她的安静和坚决。
  幸亏蟹的十肢都有“折断线”。断肢后,伤处的肌肉立刻收缩,用特别膜封闭神经与血管,让血细胞产生蛋白质,重新构建新肢。很快,在大螯的断处又长出了一只小钳。但是,公蟹要两只小钳有什么用呢?
  招手蟹对着月光举起了左右两个前肢。
  咦,什么时候左边的小钳又长成了大螯?新生的大螯,闪着橘红的光彩。
  招手蟹欣喜若狂。哇,像传说中的一样,螃蟹的身体真有再生的功能呀!
  他把左螯屈在胸前,试着向外水平伸展,摇晃几下,再向上举,钳口朝天。由上绕圈收回后,他再向外打开,伸平,上举,钳口朝天。
  真的,他现在又有了大螯钳。这意味着,他重新获得求婚的资格了呀!
  招手蟹兴奋得一次又一次做着求婚的动作。你愿意做我的新娘吗?他一边做一边忍不住自言自语。
  愿意。
  一个细小的声音回答他。
  招手蟹吃惊地转动着柄眼,不是做梦吧?
  穿咖啡衣裙的蟹姑娘,安静地站在他的身后,笑盈盈地望着他。
  招手蟹彬彬有礼地把螯钳屈在胸前,平摊,上举:你愿意做我的新娘吗?他想再证实一次。
  蟹姑娘向前走了两步,她不会忘记招手蟹的见义勇为。
  招手蟹用大螯钳拍拍自己的沙洞:进来吧,这里是你温暖的家。
  蟹姑娘又向前走了两步,愿意帮助弱者的小伙儿,他是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
  招手蟹和蟹姑娘顺着沙洞的螺旋形楼梯,转啊,转啊……
  从此,沙滩上,又多了一对幸福的招手蟹。
  小知识
  招手蟹为什么喜欢帮助弱者?
  招手蟹又叫招潮蟹,是群集性动物,常常数量众多地聚居在沙滩、湿地。因而,难免发生领地之争。当出现入侵者时,邻居之间会相互帮忙,赶走强者,帮助和保护弱者留下来。和一般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规则不同,招手蟹们更愿意和安静的弱者做邻居,而不是咄咄逼人的强者。
  招手蟹的择偶标准
  在招手蟹的家族里,是由母蟹选择配偶,决定婚事的。9、10月份,母蟹爬上沙滩,从成群的不停挥舞大螯的成熟公蟹小伙儿中,选择如意郎君。择偶的标准,当然首先是螯钳的大小和强弱。
  但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也有了新的发现。如果在领地之争时,邻居的公蟹曾经帮助和保护过母蟹,这位见义勇为的公蟹,常常会成为母蟹的首选。
其他文献
东汉末年,蔡伦被选入宫中做宦官。他虽然出身于普通农户,却很有才干且情商很高。入宫后,蔡伦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很快得到了提拔。  汉和帝时,蔡伦被封为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掌理文书,拥有参与朝政的机会。同时,他还兼任了尚方令,掌管尚方。尚方是主管皇宫制造的机构,汇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准。  当时的文字大多记录在竹简或木简上。竹简由一片片竹片串联而成,分量不轻,能记录的内容却很有
生活在海滨城市的我,从小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开设海洋课,校外不远就是大海,在家里经常吃海鲜,就连平时制作的生物标本都是海洋生物。然而,最有特色的就是参观青岛海底世界了。下面,就跟随我一起到海底世界畅游一番吧。  刚到门口,就见一道瀑布—“飞流而下”,让我眼前一亮,“瀑布”后面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青岛海底世界”几个大字。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标本。再向里走
旗鱼是世界上公认的游得最快的鱼。旗鱼体形又扁又长,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背鳍又高又长,上面有黑色斑点,像面旗子,它也因此而得名。旗鱼以小鱼以及乌贼类等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旗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上层,这个地方的水流速度很快,如果游泳的速度不快,就可能被冲走。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磨砺出来的旗鱼游泳速度也越来越快,短距离时速可达110千米,3秒内可游过90多米,是一般鱼类的2倍,是轮船速度的4~5
在动画短片《鹬》中,小矶鹬和妈妈住在海岸边。但实际上,矶鹬更喜欢居住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一带的江河沿岸、湖边、水库和水塘边。平时它们会在多沙石的浅水河滩、水中沙滩或江心小岛上活动,休息时就落在水边的岩石、树木或河中石头上。只有在冬季或迁徙途中,它们才会大规模出现在海岸、河口和沼泽湿地中。  矶鹬行走时步履缓慢轻盈,显得不慌不忙,一旦受惊就会立刻起飞,通常是沿着水面低飞。它们的飞行姿态很特殊,弓着身
淘氣章鱼的沿海手账(五)
2018年,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夏天,我作为一名随队记者,参加了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北极之行,我收获很大。和航次首席科学家魏泽勋的感受相同,这一年的夏天,没有炎热,只有冰雪和热情。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也是我国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后实施的第一次北极考察,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7月20日,我和其他130名考察队员,
那是一个普通的傍晚,海洋馆中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已散尽,只剩下池中的水流不知疲倦地哗哗作响,伴着机器运转的轻微噪声似远似近、若有若无。夕阳斜照下,展馆里的光线越发昏暗,展缸中的生物依旧默不作声,悠闲地游来游去。随着夜幕降临,海洋馆的工作人员也到了下班回家的时间。  新来不久的饲养员小刘像以往一样,做着离岗前最后一次巡视。他边走边观察缸中的生物,不时用抹布将缸壁上被游客摸脏的地方轻轻擦拭干净。突然,一阵
魚雷是现代海战中以水面舰船和潜艇为攻击目标的重要武器。它可以从军舰、潜艇和战机上发射,具有航行速度快、隐蔽性高、破坏力大和制导精确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鱼雷可以分为雷头、雷身和雷尾三个部分,分别起到战斗引爆、燃料装载和动力推进的作用。  鱼-3型鱼雷(又名“中华鲟”)是我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于1980年中期进入海军服役。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这款“中华鲟”鱼雷电动模型。
俗话说“船到江心堵漏迟”,意思是当船航行到了茫茫江面,突然发现船底破了个洞,这时再想办法堵洞已经太迟了。按照常规思路,这艘船必沉无疑,不过世事无绝对,早在东晋时就有一个叫卢循的人,能让船底破洞的船继续带“伤”航行。  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义军首领,发明了八槽舰。据《宋书·武帝纪》记载,这种八槽舰“起四层,高十二丈”。东晋时的一丈折合现代的245厘米,那么“十二丈”就是29.4米,相当于十层楼的高度。由
出發,去看看未来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