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soul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各具特色,细心探究起来,几乎每一件都包含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结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收集化龙当地的民风民俗,采取各种不同的展示方式相互交流,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甚至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触发进行思考性的记事写作。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证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开题、实践、交流评价、写作、展示等活动,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
  3.情感、态度和價值观
  通过活动,学会关注、欣赏、尊重民俗文化,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主题活动成员
  指导老师:李敏红
  学生:初二(4)班周枫楠、苏海侨等45位学生
  (四)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开展“到民间采风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为3月下旬(3月24日)至5月中上旬(5月13日),共计课堂7个课时,课余6周,主要活动地点在学校教室、家里、社会(化龙镇的各个自然村)。
  2.“到民间采风去”主题活动共分为五个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课余2周)
  第三环节:交流评价活动。(课堂4课时,课余2周)
  第四环节:写作活动。(课堂1课时,课余1周)
  第五环节: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课余2周)
  二、主题活动过程
  (一)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1.活动目的
  (1)了解学生对家乡的感受。(2)确定活动的主题。
  2.活动过程
  (1)学生交流——谈谈各自对家乡的感受。(2)确立活动主题内容。
  ★导入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风物、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展示照片,引入主题
  A.展示照片——B、学生猜估地方——C、老师阐述自己喜欢的地方与理由
  老师:关于自己的家乡—化龙,它的风物、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风俗气节等,你最喜欢的又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学生:古建筑,例如屈氏大宗祠、状元巷……因为这是我们的骄傲!
  学生:最喜欢过端午节,可以划龙舟。
  学生: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有我爱吃的油角,还可以串门兜利是。
  ……
  老师:从大家的答案中,我感受到我们的同学对我们的家乡怀有很深的感情,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活动,让我们走进家乡,让彼此了解更深刻。那你们打开书本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
  ★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内容
  1.家乡素描;2、认识方言;3、乡土发现;4、节日探源
  (3)活动准备
  ①收集资料: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节日习俗等;
  ②整理资料,做课件;③照片;④按自然村分组。
  (二)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1.活动目的
  (1)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正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
  2.活动过程
  (1)分组(按自然村邻近原则分,每组设组长)
  (2)走进故乡——到所在村子搜集资料、采访整理【拍照】
  内容:
  ①家乡素描(用200字左右介绍所在村的地理环境特点)
  ②认识方言(收集地方方言、民歌、民谣、笑话,举例2—3个进行说明)
  ③乡土发现(所在村的风土人情,包括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等)
  ④节日探源(按每组分派的任务,搜集有关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传说、故事、起源、习俗等,编写文字材料)
  (三)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1.活动目的
  (1)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
  (2)感悟亲情,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活动过程
  (1)4月11日—22日,小组成员自由交流,汇总编辑材料。
  (2)4月23日—27日,由小组长负责制作课件,代表小组作报告。
  (3)4月28、29日,课堂4课时,交流实践活动中挖掘的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等内容,并浅谈活动体会。(以展示、口头表达等形式,小组长利用课件、照片等形式作报告,全班交流)
  附:学生的活动感言
  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还有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让我们穿越古代,了解到古代的传说和诗句,使我们受益匪浅。
  B.原来,我们的家乡有些事都是我不知道的……   C.每个人的家乡都是美丽的,因为他是自己的家乡,如果要想欣赏到自己家乡别具一格的美,必须先学会发现美。我们的周围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试着去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景物吧,你会更爱你的家乡的。
  (4)评价。(针对每一组组长的报告内容,作出评价,小组互评)
  ◆附5:评价表
  (四)第四单元:写作活动
  1.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要求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2.活动过程
  (1)写作
  [写作题目]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放眼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请以“我家乡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限,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或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2)批改
  (3)修改
  附:学生习作
  我家乡的流水人家(周枫楠)
  我的家在水乡农地,
  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那悠悠的故乡水,穿梭于水乡古镇;
  那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
  那红日当头,万丈华光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
  那清风,吹来了一群悠闲的野鸭;
  那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拿着锄把,拭着香汗……
  我爱我的流水人家!
  (五)第五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1.活动的目的
  (1)通过成果展示,使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养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交流心得,分享经历和感悟。
  2.活动的过程
  (1)安排展示小组人员(以各组组长为主);
  (2)将活动成果归类,整理,打印;
  (3)在班级公布栏上张贴活动成果;
  (4)交流活动心得。
  三、活动收获与体会
  (一)活动反思
  活动前,学生对别人家乡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超感兴趣,而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很肤浅,甚至很多风俗人情,历史文化都一概不知。所以把活动的目的定为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正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欣赏、尊重民俗文化,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活动后,我发现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真正开始了,经过亲身的实践调查,交流讨论之后,孩子们心中的兴趣被激活,知识面被扩大。而且通过这次活动,也使同学们培养了写作的兴趣,体会到原来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真情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活动体会
  1.學生的体会
  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通过亲身实践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我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心声,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整理资料的技巧,培养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们懂得如何去尊重我们的民俗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2.老师的体会
  作为初二的学生来说,成功地举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学生们做得很好。首先,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然后,资料做得很好,报告很全面。活动中的合作、探究、分享、鼓励,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兴趣,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提取了写作素材,让学生们懂得如何选材,写出真情实感。
其他文献
【摘要】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情感是人拥有的态度体验,其表达了人对某一事物的满意程度,其社会实践、以及生活中都很重要。如今,情感在教育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即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科学习中,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课堂 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摘要】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对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诠释,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很好地解释了相关内容,主要是要求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树立良好的教育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极地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活力型的语文课程,这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相互呼应。因此,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展开生活化教学和深入结合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经典诵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奠定文化基础,提升综合素养,实现课程大纲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展开经典诵读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在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与多元文化观念,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增添更多助力,可以说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但在
【摘要】 针对高中美术特长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用艺术创作激发兴趣、激活动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美术技能展现诗歌文本、人物形象,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素养。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培养美术特长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美术特长生 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 要: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传春幼儿园地处的泉州“聚宝城南”——闽南文化生态园核心区,是闽南民间文化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挖掘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传承闽南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作者从幼儿对闽南文化活动的兴趣与学习需求出发,在中班创设聚宝城南“文化体验区”,以家长帮教的形式带领幼儿一起体验了多种多样的城南文化,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聚宝城南”;闽南文化;家
【摘要】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已经摒弃了传统、老旧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当今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步走进课堂,以人机交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优势,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借助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生 思维力  
【摘要】 高中的政治课历来是学生们公认最枯燥的一门学科,高中生在接触这门课程时,通常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当前许多政治老师没有意识到导入环节对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忽略了导入环节的应用,或是对导入环节设计不佳。导致政治课堂的教学比较乏味,授课的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对此,本文将详细阐述导入环节在课堂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剖析在政治课堂中良好应用导入环节的措施,为高中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政治学习体验。  
【摘要】 在王磊教授提出“观念建构为本教学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复习教学案例“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盐的组成和变化”的实施,通过酸碱盐溶液离子组成、离子变化,例题精讲和归纳小结四个环节的呈现,阐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驱动性的问题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观念,建构自己的观念体系的教学探索过程,为建构以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展现的平台。   【关键词】 观念为本 微观角度 复
【摘要】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参与生活与实践、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究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初中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其中具体的策略包括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全面充实劳动与技术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关任务指导学生练习等,不同学校和
煤炭开采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辽金时期就已有开采煤炭的记载,然而,清朝却有一些迂腐的官僚以“风水之说”竭力禁止开矿。  他们认为各地有各地的风水和地脉,是各地兴衰福祸的依托,如果掘地挖煤就会伤到地脉、毁掉风水,其祸无穷。这些说辞虽然是无稽之谈,但却成了一些官员禁止开采煤炭的依据,并在全国大行其道,各地都有禁止采煤的规定。这些禁采令致使全国的煤炭生产滞后,其中北京地区的采煤也大大受到制约,影响了京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