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小青蛙》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一板块“识字”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字族识字”的小韵文,选自鄢文俊的《字族识字千字文》,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这篇小韵文,以“青”字归族,行文活泼,童趣盎然。透过文字,学生仿佛看到了一湾清澈的河水,一片翠绿的稻田,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小青蛙那跃动的身影,机敏的动作,定格在捕捉害虫的一瞬间,定格在声韵和谐的诗歌里。整篇小韵文押“yi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文承载着识字的任务,并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既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语境,又为学生识记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供了依据。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汉字丰富的文化意蕴。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借助字族文识字的能力,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和识记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记汉字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后续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打好基础。
  这篇课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文,描述了一幅十分美好的画面:河水清清,天气晴朗,一条小河,静静流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张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捕捉害虫。它是庄稼的好朋友,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情。这首儿歌号召小朋友们保护小青蛙,因为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第二部分是图画,池塘边青青的碧草间,一只小青蛙穿着绿色的外衣,张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敏捷地捕捉害虫。
  第三部分是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本课有12个会认的生字,七个会写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课后练习:一是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想一想,填一填”,将“晴、情、睛、清、请”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格中,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这些“青字家族”的形声字。
  为了帮助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教学中可引用“形声字”的小韵文,以及识字小歌谣,让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更为形象的记忆。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小圆圈做上标记,尝试自己学习。
  2.查找资料或询问家人,了解有关小青蛙的一些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眼、保、护、害、事、让、病”等七个会认的生字,指导书写“青、气、生”等三个生字。
  2.初读儿歌,大致了解儿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理解儿歌的大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课件,磁力拼音田字格等。
  教学流程:
  一、认识新朋友,了解小青蛙
  1.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大屏幕,(出示谜语)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大大眼睛绿衣裳,
  常在稻田把歌唱。
  保护禾苗吃害虫,
  要论本领它最强。
  (打一动物)
  同学们猜对了,它就是小青蛙,是我们这节课要结识的一位新朋友,让我们亲切地喊出它的名字吧——小青蛙!
  2.你们认识小青蛙吗?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小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小青蛙身穿绿色的外衣,白白的肚皮,眼睛大大的。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叫小蝌蚪,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以昆虫为食,擅长游泳、跳跃,用舌头捕食等。)
  3.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页,谁能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预设:图上画了青蛙、水草、害虫、清清的河水。)
  4.请同学们观察题目中的
  “青”字,“青”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它是会意兼形声字。你们看,小青蛙身穿绿色的衣裳,所以,“青”在本课指的是一种什么颜色?(生:绿色。)
  同学们说对了,“青”的本义是草木萌发时的绿色。后来也指蓝色或黑色。你们能说出几个带“青”字的表示绿色、蓝色、黑色的词语吗?
  (表示绿色:青山、青菜、青草、青松;表示蓝色:青天、青云、青花瓷;黑色:青丝、青衣、青布等。)
  二、练习读儿歌,自主识记生字
  出示学习任务(一):
  ①练读儿歌,并读给同桌听。
  ②取出信封中的生字卡片,自己练习读一读。
  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说给同桌听。
  1.这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出示)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吧!
  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
  好让禾苗不生病。
  (生自由练读)
  2.听老师读一遍儿歌,注意听准字音,特别是自己练读时读不准的字,要格外用心听。
  (师范读)
  3. 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好儿歌啊?要想把儿歌读好,就要把字音读准。下面,就请拿出信封里的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眼、保、护、害、事、让、病”这七个生字。
  4.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是你平时就见过的?在哪里见过?(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见到过这些字,因此可以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运用生活中的积累来识记生字。)
  5.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
  (“害、事”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眼、保”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护、讓、病”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
  6.请同学们拿出词语卡片,认读文中出现的词语,看看去掉拼音是否还能认识:
  眼睛 保护 害虫
  爱护 事情 生病   7.因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因而我们要“保护”小青蛙,(出示“保护”一词)谁能找到它出现在哪句诗中,读一读,你能用“保护”说一句话吗?
  读诗句:“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用“爱护”说话: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我们要爱护环境。
  三、 练读儿歌,了解大意
  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儿歌,一定会读得更加顺畅、流利。
  出示学习任务(二):
  ①自己练读儿歌,要读得正确、流利。
  ②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儿歌的大意,读懂了哪一句就把哪句讲给同桌听。
  ③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到前面汇报。
  (学生练读儿歌,说大意,推荐同学到前面汇报。这首儿歌共三句,六行。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句,讲的是池塘的环境及小青蛙的样子:河水清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青蛙长着大大的眼睛,十分可爱。
  第二句,讲的是小青蛙的作用:保护禾苗吃害虫,为人们做好事,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第三句,讲的是号召小朋友们要爱护小青蛙,因为它能保护禾苗,吃害虫,不让禾苗生病。)
  四、指导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青、气、生”三个生字,重点指导“青”字。(提示学生注意坐姿及执笔姿势)
  (指导要点:仔细观察“青、气、生”的基本笔画在田字格中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这三个字要写在田字格正中间。首先要找准主笔,如“青”和“生”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气”字最后一笔横斜钩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斜钩”向右下斜。
  “青”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在横中线以上,第三横最长,中间的横最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下面的“月”,撇变竖,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青字家族”的五个生字,体会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在探究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趣味及音韵之美。
  3. 借助“小歌谣”,加强对“青字家族”生字的记忆和区分。
  教学难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运用这个规律识记更多的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课件,磁力拼音田字格、白板。
  教学流程:
  一、找朋友,走进“青”字家族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青蛙》。青蛙能保护庄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这篇儿歌中,“青”字也有许多好朋友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吗?请看学习任务(一)。
  ①请你用铅笔把藏在儿歌中的五个“青”字的好朋友圈画出来。
  ②拿出信封中“青字家族”的五个字,同桌讨论,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出示课文,突出这几个“青”字的朋友,学生按照“学习任务(一)”的要求同桌展开合作学习。)
  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
  好让禾苗不生病。
  2. 将“清、晴、睛、情、请”分别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现这五个字的特点。
  3. 小组内借助学习卡片,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它们都是“青”字加了一个偏旁组成的一个新字。
  4.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识记这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氵 青,就念清;
  日 青,就念晴;
  忄 青,就念情;
  讠 青,就念请;
  目 青,就念睛。
  5.我们的汉字构字是有规律、有道理的,你们发现其中的规律或道理了吗?
  (预设:
  “清”从水,表示与水的清浊有关。“清”的本义是水透明,因此是三点水旁。
  “晴”从日,表示与太阳有关。“晴”字的本义是雨停天空无云,因此是日字旁。
  “情”从心,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请”从言,表示与言语有关。“请”字的本义是拜见长上,禀告或陈说,因此是言字旁。
  “睛”从目,表示与眼睛有关。“睛”的本义是眼珠,因此是目字旁。)
  6.及时总结形声字的规律: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旁。凡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形声字。“清、晴、睛、情、请”这五个字都是形声字。
  7.读“形声字”的小韵文,加深记忆。
  形声字,好识记,
  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辨字音,
  形旁帮着辨字义。
  二、读歌谣,熟记“青字家族”
  1.朗读“识字小歌谣”,加强对这些形声字的记忆与分辨。
  识字小歌谣(一):
  有言就是请,
  有水就念清。
  有目大眼睛,
  有日天气晴。
  用心来识记,
  天天好心情。
  识字小歌谣(二):
  日出天气晴,
  无风河水清。
  眼睛明又亮,
  用心辦事情。
  来客要说请,
  从小讲文明。
  2.出示学习任务二:
  ①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小组信封中)。   ②将完成的学习卡片贴在教室侧面“展示区”的白板上。
  ③到“展示区”观摩同学的学习卡,并给填写正确、书写工整的同学贴上表示赞许的“大拇指”(每组信封中)。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情”。(提示学生注意坐姿及执笔姿势)
  (指导要点:“情、清、晴、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这几个字在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情”字的竖心旁要写得窄一点,右点略高;“竖心旁”与“青”字要相互避让;“青”字要写得略宽,它的三个横都要穿过竖中线,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 ”的竖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
  三、猜一猜,运用规律巧识字
  1.猜猜下面几个字读什么。大家可以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大胆猜测一下。
  汪、洋、栏、杆、码、笠、腰、抱
  2.教师小结:
  今天,我們一起认识了五个“青字家族”的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家族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几乎占到汉字的80%以上,认识了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生字了。同学们,课后让我们走进汉字的王国,去结识更多的生字朋友吧!
  作业设计
  学完本课,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自选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从以下四项作业中任选一两项完成)
  1.把这篇小韵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2.书后的作业:想一想,填一填。
  晴 情 睛 清 请
  眼(睛 ) ( )问 ( )水 ( )天 心( )
  3.你还知道哪些“青”字的好朋友?请写下来。
  4.制作“汉字家族”表,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资料链接
  资料1:形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高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资料2:《“土”字族》
  “土”字族
  我最爱泥土,
  泥土育万物。
  百花吐艳牡丹贵,
  杜鹃枝头唤春驻。
  我最爱泥土,
  泥土有气度。
  无数宝藏装肚内,
  外表坦诚又质朴。
  我最爱泥土,
  泥土重付出。
  托起别墅千万间,
  自己默默仍如故。
  (选自鄢文俊《字族识字千字文》)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一、发现三首诗的共同之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谁来读一读?  (三位学生分别读三首诗,很通顺,没有错误。)  师:谁能把三首诗都读下来,而且不错一个字?  (一生正确流利地读)  师:刚才我们把这三首诗读了几遍,相信大家对每一首诗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请大家认真思考,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三首诗每一首都是四行,每行七个字,都是七言律诗。  师:律诗有着严格的平仄限制,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形态就是教师给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自以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有可能考试的内容)编写成教学设计,语文课的主要活动就是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分析讲读课文,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去感悟教师备课时的感悟。用这样的方法教语文,不仅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也没有兴趣。这么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研究如何讲读课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
图与文都是人们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媒介,自古以来,两者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人们常常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作品看作是上乘,所以才會出现以画作诗、以诗作画的现象。而如今,统编本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图与文的紧密联系。  在统编本教材中,插图是重要的助读系统,也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插图的数量更多,画面与色彩充满儿童味、中国味、语文味,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很依赖多媒
在信息多元的今天,“晒”成为一个时尚、新鲜的词,“晒”也成为一种便捷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有晒幸福的,有晒旅行的,也有晒企业文化的,等等。而我们工作坊的老师们晒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晒的是教师的职业幸福。一、师父领路走出第一步  工作坊成立之初,作为坊主的李斌校长给我们立了个规矩:每月一晒。将每个月读的书单和撰写的教育文章在工作坊群里面晒出来。  这个规矩一出来,大家面面相觑。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
师: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吗?  生:子牛,老师肯定要点你名。待会儿就看你出丑喽!  生:别,别,这个我真不行。  师:子牛,你能模仿什么声音?给大家表演一下。  ……  一位教师,两名学生;一间教室,一台电脑,两个录音话筒,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广播剧录音活动。在这个安静的环境里,一名学生正对着话筒说着台词,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另一名学生正在一旁对剧本进行修改,教师则在全神贯注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呢?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育贤小学依靠课程研究与开发,为学生的童年涂抹最靓丽的底色。  诵读识字,打开阅读大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低年级,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因此,我们从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对话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父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巴迪  父母对他的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  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过表  扬和批评,把事情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
文本解读  《池上》为《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其秉承了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意深字浅地描述了夏日田间的一件趣事,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形象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首诗好比一组动态的镜头,拍摄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从小娃撑船进入池塘,到他离去时划开了一道浮萍,有景有色,情景交融,富有童趣。诗句动静结合,小小的景物留给了读者无尽的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教材中的
传承和发展于永正老师的“儿童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探析于氏课堂教学的智慧秘诀,对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秘诀1:“细节”发现宜巧妙引导  教学由“教”向“学”转变,是当前课堂翻转的趋势。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前提就是有效备课,备课就要关注细节,要见微知著。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前段,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  前提。  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在仙台》片段:  师:(谈话)一
在中高段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成为了难题。学生往往只能够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在平面上滑行,却不能进一步明白句子深一层的含义,更不用说受到优秀文章的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