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成长的拔节声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呢?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育贤小学依靠课程研究与开发,为学生的童年涂抹最靓丽的底色。
  诵读识字,打开阅读大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低年级,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因此,我们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诵读识字的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第一学段就能完成2500个汉字的识认任务,从而能尽早阅读。我们利用自编诵读识字教材,坚持先字后音,集中识字,利用最宝贵的晨读时间,让学生对经典篇章、书籍进行积累与吸收,在识字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扩充学生的阅读量,为独立阅读打下基础,实现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第一次飞跃。
  课内外结合,提升阅读质量
  识字不是目的,阅读才是一切。怎样抓住学生阅读的关键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呢?我们开发了“一本书”阅读课程体系。
  “一本书”的课程体系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是课内专题群文比较阅读,课外整本书的阅读。
  课内专题群文比较阅读,是对国家语文课程的整合拓展,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多文本的专题群文比较阅读教学。通过求同、比异、整合、思辨这四种策略,拓宽学生课内阅读面,让学生学会对成篇文章进行熟读深思的方法。
  比如,课标中提出高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依据这一要求,我们在五年级确定了“父母的爱”这一人文专题,课内选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课外选文《我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的珠宝》,进行专题群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求同、比异、整合、思辨,掌握相同“主题”文章的不同表达方法,实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课内的专题群文比较阅读,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篇的阅读方法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同一专题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而課外整本书阅读我们重点解决两个问题:让学生要掌握鲸吞与牛嚼式的读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指读书要饱览群书,读书要熟读深思。为此,我们整本书的阅读研究从课程开发入手,每个年级建立了各自阅读的主题及课程体系。指导学生阅读的书目根据年级主题确定,具体包括共读、必读、选读三部分,选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必读书目每月一本,班级互换,每周一节自主阅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图书室或操场读书;必读书目,一学期一本,利用课上时间指导阅读,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全校统一的大阅读课,必读书目就在这个时间阅读,每月前两周共读,自读自悟,填写阅读记录单;第三周观看视频片段,对比原著,学习表演,第四周进行班级展示交流。
  我们还加强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指导,阶段性开设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并形成了精彩回放——书海拾贝——故事剧场——绘制导图——百家争鸣的基本流程,通过这一流程的指导,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把厚书读薄,如何把薄书读厚。
  搭建平台,激发阅读热情
  阅读需要经营,才能打造出持久而绚丽的阅读时空。如何让学生保证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保持持久的读书兴趣加油助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名作家进校园。童话剧进校园,名著电影欣赏等,拉近了学生与作家、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名著演员塑造的生动鲜活的形象让学生更加热爱读书;原创诗歌大赛、故事剧场,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成为主角。通过不同的形式把自己对作品以及人物的感悟同大家交流分享;最受学生欢迎的读书之星评比要经过海选、初选、决赛三个环节,校级决赛现场,同学们组建了助威团,家长也来为自己的孩子摇旗呐喊。这些活动,将自主阅读、师生同读、亲子共读推向高潮。
  整本书的深度阅读,让同学们学会了阅读、爱上了阅读,“满校书迷”已经成为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最佳途径。书籍像一盏盏明灯,点亮了孩子们的心智,浇灌着善良的花朵。播下阅读的种子,时间捧给我们的,会是满园的书香。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育贤小学)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狐狸这一形象经常出现在各国的文学作品里,儿童文学尤为常见。在日本也有很多作家喜欢写狐狸的故事,安房直子、滨田广介等人都曾以狐狸为主角创作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新美南吉更是其中出色的一位,他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他的代表作“狐狸三部曲”(《小狐狸买手套》《小狐狸阿权》《小狐狸》),每一篇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不仅是因为新美南吉对狐狸这一形象的偏爱,同时也与日本民间存在大量的与狐狸有关的传说
“风格”,泛指气度、作风、特点。有名家这样评述:“风格,这是艺术家所能企求的最高境界。”(歌德)“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艺术如此,教学亦如此。风格,是教师个人成熟的标志。事实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不少教师获得了一节课的成功、一时的成功,却走不持久,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具有独特性,没有两个风格完全一样的教师。彰显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的风格,达到个性化的境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常发现在习作教学中,学生不敢开口,难以下笔,羞于表达或者是表达不准确。根据课标的要求,口语交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有活力说话的氛围,让学生有兴趣说,有话可说,说得有效。在低段的写作教学中,口语交际是主要切入点。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才能使他们大大方方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进而
一、揭示课题——抓住神话形象  师:同学们,现在请看黑板,老师写一个字,你们读一个字。(板书:普罗米修斯)  生:普—罗—米—修—斯。  师:读得很清晰。这是西方一个神的名字,要说得连贯一些,谁来?  生:普罗米修斯。  师:这篇课文就是以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为题,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神话)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检查一下生字。  (师课件出示)  领袖 吩咐 饶恕  押到 狠心 肝脏  挽
我所任教的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是一所拥有一至三年级低中学段的城区小学。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表现欲高,但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启示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生命更加精彩!因此,我依托学情,探索“以赏识为核心,培养行为习惯、合作能力、自主管理”的育人路径展开班级管理,致力于实现“由小小的我到大大的班,阳光自信每个人”的育人目标。 
一、发现三首诗的共同之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谁来读一读?  (三位学生分别读三首诗,很通顺,没有错误。)  师:谁能把三首诗都读下来,而且不错一个字?  (一生正确流利地读)  师:刚才我们把这三首诗读了几遍,相信大家对每一首诗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请大家认真思考,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三首诗每一首都是四行,每行七个字,都是七言律诗。  师:律诗有着严格的平仄限制,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形态就是教师给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自以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有可能考试的内容)编写成教学设计,语文课的主要活动就是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分析讲读课文,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去感悟教师备课时的感悟。用这样的方法教语文,不仅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也没有兴趣。这么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研究如何讲读课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
图与文都是人们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媒介,自古以来,两者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人们常常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作品看作是上乘,所以才會出现以画作诗、以诗作画的现象。而如今,统编本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图与文的紧密联系。  在统编本教材中,插图是重要的助读系统,也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插图的数量更多,画面与色彩充满儿童味、中国味、语文味,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很依赖多媒
在信息多元的今天,“晒”成为一个时尚、新鲜的词,“晒”也成为一种便捷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有晒幸福的,有晒旅行的,也有晒企业文化的,等等。而我们工作坊的老师们晒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晒的是教师的职业幸福。一、师父领路走出第一步  工作坊成立之初,作为坊主的李斌校长给我们立了个规矩:每月一晒。将每个月读的书单和撰写的教育文章在工作坊群里面晒出来。  这个规矩一出来,大家面面相觑。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
师: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吗?  生:子牛,老师肯定要点你名。待会儿就看你出丑喽!  生:别,别,这个我真不行。  师:子牛,你能模仿什么声音?给大家表演一下。  ……  一位教师,两名学生;一间教室,一台电脑,两个录音话筒,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广播剧录音活动。在这个安静的环境里,一名学生正对着话筒说着台词,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另一名学生正在一旁对剧本进行修改,教师则在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