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语看中西方狗文化差异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英语习语的角度,探寻英语国家对待狗的态度,发现英语国家的狗文化,并与中国习语中的狗文化稍作对比,进而探究英语国家狗文化的成因。
  【关键词】习语;英语国家;狗文化
  【作者简介】毛自红,河南南阳人,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长期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工作。
  一、习语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1.什么是习语。习语是指在一种语言的漫长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而明显的民族、历史和地域特征。从广义上讲,习语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俗語、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和行话等。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解释:谚语是受大家欢迎而短小的建议和警告的警句。罗素说,“谚语乃以一人才华表达众人智慧”,弗朗西斯培根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格言含有劝解和教育的意义,一般比较精炼。英语中的proverb在《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中被定义为:a short well-known saying usually in popular language. 译为:谚语、格言。
  2.习语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习语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智慧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它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展现了劳动人民不断进步的美学观、艺术情趣和审美思想,从分体现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理想道德和聪明才智。
  习语可以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也可以只是一个句子成分。但都是以简短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通过研究一个国家的习语,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和风土人情等。
  二、中国狗文化的特点
  1.中国人过去对待狗的态度。从中国文化传统上看,虽然人与狗的关系很密切,却是低三下四、肮脏、猥琐、凶狠、帮凶、可怜、寄生的代名词,骂人最难听的话几乎全部与狗有关。鲁迅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把梁实秋噎个半死。
  此外,狗被附带上了“谄谀的、势利的、无耻的、品行卑劣的“等社会文化涵义。从古至今,狗就是一个骂语词。在现代汉语中, 带“狗”的贬斥、否定、咒骂性词语及谚语、俗语比比皆是, 如: 蝇营狗苟、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皮膏药、狗头军师、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屁不通、狗男女、狗崽子、落水狗、丧家狗、看家狗、走狗, 狗腿子、狗患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一碗狗肉送终(比喻做事不谨慎, 酿成终生大错)、挂羊头卖狗肉、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等。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词是“狗屎运”。指某人没有经过努力却意外地交了好运。
  在中国,狗肉还是一种传统美食。历史学者杜浩翻阅了大量卷宗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作为最早驯化狗的地方,也是最早吃狗的地方,吃狗的风俗力量远远高于爱狗的思潮。
  新石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养狗,据甲骨文记载,最初养狗有3种用途,一是狩猎,二是有专供食用的“食犬“,三是祭祀陪葬专用犬类,因此在新石器、夏、商,周等各个时代的古墓里都发现过狗的遗骨。
  作为最早被驯养的动物,狗也最早成为盘中餐,在我们古代饮食文化历史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汉代时,养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食用狗肉,取其毛皮取暖,屠狗成为一项“事业”,刘邦手下就多有屠狗人士投奔其麾下。而到了唐代,屠狗记载渐少。宋后,宋徽宗明令狗肉不上席;后元,清政府为游牧民族当权,不食狗肉,在这个时期,养狗更多起的是“看家护院”的作用。
  文革期间,对与被打倒的一些人更是被冠以与狗有关的骂名,例如:乏走狗、保皇狗等。
  2.中国人现在对待狗的态度。尽管近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是中国人过去并不太“爱狗”,当下的“爱狗”思潮多半是受西方文化影响。
  英国皮尤公司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宠物对于减轻这些压力有好处。所以部分中国人养狗可能基于这个原因。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有闲阶层,不用工作,整日里无所事事,养只或者数只宠物狗以解闷。
  但是,由于一些人没有责任感,养了宠物却不能坚持,造成了大量的流浪狗。
  三、英文中有关狗的谚语及其代表的狗文化
  1.狗指代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和伴侣,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之一。在英语中,狗往往代表人,并且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和伴侣,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之一。例如:狗代表人的: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都有得意日。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个幸运的人。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老人学不了新计谋。My boss is a jolly dog.
  我的老板是个风趣的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有功者应受赏。
  狗还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和伴侣。例如:A dog is a man’s best friend.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dog is the only thing on earth that loves you more than he loves himself. 狗是世界上唯一爱你超过爱它自己的生物。Money will buy you a pretty dog, but it won’t buy the wag of his tail. 金钱能买来一只漂亮的小狗,却不能让它冲你摇尾巴。No matter how little money and how few possessions you own, having a dog makes you rich. 不管你拥有的金钱和资产多么贫乏,只要拥有一只狗,你就是一个富有的人。A boy can learn a lot from a dog: loyalty, obedie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urning round three times before lying down. 孩子能够从狗身上学到许多:服从、忠诚和……   狗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之一。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会说,“There are two dogs and three kids in my family. ”
  2.狗是勤劳和卖力工作的代名词。David works like a dog. 大卫工作很卖力。Be old dog at a thing对…有经验,很内行。
  3.人与狗平等、人与动物平等以及人与自然平等的观念。If there are no dogs in Heaven, then when I die I want to go where they went. 如果天堂里没有狗,那我就去狗狗們去的地方。
  4.用狗来形容天气、比赛、时间和程度等。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Dog-days三伏天,大热天。Pull dog, pull cat. 竞争激烈。Dog’s age. 时间漫长。What dog is hanging? Whose dog is dead?出什么事了?怎么回事?
  5.狗与食物相关。西方的“狗”和食物也很有关系。风靡全球的面包加香肠叫hot dog;一种啤酒与松子酒的混合物他们叫做dog nose;葡萄卷饼或卷布丁之类的食物叫a dog in the blanket;在英国军队里,当兵的把饼干加奶酪俗称为dog and maggot;有些美国人去餐馆用餐完毕后,会将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这些装剩饭的袋子居然叫doggy bag,原来啊美国人把吃剩的饭带回家,怕失面子,就对服务员说:waiter,could you please wrap up the rest of this steak for me,I’d like to take it home for my dog. 虽然又的带回家不是喂狗的,但是doggy bag这个词就成了日常用语了。
  6.也有负面的描述。He is really a dead dog. 他真是个没用的东西。The poet died like a dog. 这位诗人潦倒而死。The film must be a real dog. 这部电影一定很糟糕。Yellow dog无赖The dog returns to his vomit. 重犯旧日罪恶。A dirty dog下流胚Be ware of a silent dog and still water。提防不叫的狗,小心静止的水。Go to the dogs. 每况愈下。
  四、英语国家狗文化的成因
  狗作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据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斯推测,远古的时候并没有狗这种动物,人类祖先把狩猎到的狼崽饲养起来并通过的不断的驯服,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狗。由于地域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中西方对狗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归根到底还是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起源决定的。
  1.习俗差异。由于中西方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
  对英语国家的人而言,在英语习语中,狗是忠实、可爱、聪敏的象征,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有 You are a lucky dog. (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有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为难) 的真情流露, 更有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的警示格言。狗不仅可以看门、打猎,当作宠物,更将狗视作人类的朋友或伴侣,甚至在他们分财产时,狗更是他们“争夺”的重要财产:在电影《律政侨佳人》中,女主角的朋友被男友抢走了所有财产,一直郁郁寡欢,却不是因为房子和存款,而仅仅是因为她的那只狗。
  而在中国,狗一直是忠诚的象征,有“狗不嫌家贫”的良好评价,但在以前,狗仅仅用来看门,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跟其它动物是一样的,因此出现了“看门狗”之类的词。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开始愈来愈多的把狗作为宠物,作为家里的一员,但狗卑微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用到关于狗的贬义词。
  2.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还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英汉两种语言所在国家,因环境不同,产生许多不一样的习语。
  英语发源地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海在英国人民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习语中除狗外,还出现海、水的字眼。如a sea dog(老练水手);a water dog (水性好的人)。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作为陆地为主的国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汉语中常常会出现草的词,如“好马不吃回头草”、“兔子不吃窝边草”、“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3.历史人物典故。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汉语中 “班门弄斧”涉及一个叫做鲁班的工匠,意思是在鲁班面前耍弄斧子,引申为不自量力,而英语中与之对应的却是Teach fish to swim,是跟生存环境有关的习语。类似的英语中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在中文中则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但更多的习语因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则完全没有与之相对的习语,就拿狗来说:如“鸡鸣狗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耳熟能详,但在英语国家却因没有类似的事件,不能准确翻译。同样的,英语中a Pandora’s box直译为潘多拉之盒,却不解其意。因其涉及了古希腊神话,需要了解其背后引申意,才知道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的意思。
  总之,因为生存环境、习俗和历史人物典故等等原因,中西方关于狗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生动地反映在了汉语和英语的习语中。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福祯,赵友斌.英语谚语荟萃[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文章从改革高中英语的目的入手,着重探讨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肖立娜,秦皇岛市实验中学。  一、改革过程简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高考综合改革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2009 年开始普通高中已正式进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英语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孙鑫(1988- ),女,汉族,辽宁铁岭人,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柏榆镇中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工具,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微信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在不断发展, 其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它已经成为沟通高校、学生、校外人士的重要桥梁。本文介绍了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交际模式下的语域理论,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言符号系统研究。从语域角度分析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言符号系统本身与语域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并研究语域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一直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自然拼读法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自然教学发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陈成,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逸群小学。  引言  自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英语教学涉及的词汇量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译文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深入使得机器翻译的准确性日渐提高。法律翻译以其在词汇、句式结构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在机器翻译上的准确性相较其他类型翻译更高。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机器翻译与法律翻译的兼容性,并指出机器翻译对此种文本翻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器翻译;法律翻译;兼容性  【作者简介】庄培妮,女,江苏南京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
【Absrtact】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far from enough, so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英语语言学习离不开英语对话学习,更离不开真实情境下的英语对话。英语对话文本是真实对话的基础文本,真实情境下的对话是对话文本的灵活运用和延伸。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真实情境下的英语对话是语用层次的交际,是学生运用对话文本中所学的语言结构与词汇进行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交流。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依据文本在真实语言情景中进行交际呢?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研究心得。一、解读对话文本,提炼真实交
【摘要】范畴化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也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范畴化理论经历了从经典范畴到现代范畴理论的过渡,取得了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两大成果。国内外关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原型范畴理论对语义、语言结构以及范畴习得研究的影响方面,相比而言,对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讨论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并以动词为例,简单探讨
【摘要】国际经贸英语结合了英语、经贸知识以及商务环境,是属于特殊用途的英语。国际经贸英语除了具有很多普通英语的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的经贸学的鲜明特点。国际经贸从业人员要想顺利的跟国外客户进行沟通,就要在洽谈以及签订合同和执行订单的时候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所以应该对商务语言语境以及商务情景语境还有商务文化语境下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清楚。  【关键词】问题;国际经贸英语;商务语境  【作者简介】陈睿博,对
【摘要】面对已经开设了多年的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四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并没有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多少便利,反而给初中英语教师造成了许多教学上的困惑。本文就从中学英语教学的角度,对此现象作出分析并探究其原因,以便寻找出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更好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初中英语;衔接  【作者简介】肖娟(1972.11- ),女,汉族,安徽广德人,宣城市第八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