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的第一要务。只有这四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作文教学发挥着它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除了教书育人,它还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们能够“我耳听我音,我口说我心”,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我把从教以来的粗浅认识总结如下:
   一、作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每一个学生教育成才。在作文教学方面是没有优差生之别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怯于写作,认为自己不会说不会写,可是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是层次有差别而已,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适当引导,帮他们解决畏难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因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功底,都能够明白讲话要领,能够在内心构思,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内心的感受。这就是写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多多鼓励,用全新的观念来引导学生写作,假以时日,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兴趣做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用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兴趣虽然不能在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它的引导作用却不能小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激发这种潜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写作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老师本身热爱写作,假设一下,一个不喜欢语文,更讨厌写作的语文老师是怎样教学的,他的作文课堂该是怎样一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兴趣就是激情。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充满了激情与自信,不愁学生没有积极性。所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对此,我设计出许多灵活、生动、新颖并且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方法。首先在课堂上运用微笑教育、赏识教育,让学生始终体会到新奇和成功的喜悦。针对对象特点来对待程度有差别的学生,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善于写作的学生走向渊博,让有些疑虑与畏惧作文的学生坚定学好写作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被老师表扬的快乐。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知道“处处留心皆素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于引导写作的教师一定会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就如同给他们插上翱翔九天的翅膀一样。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明白学习高中语文要有一种“大语文”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学问皆可转化为写作素材。只要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并严格要求,学生都能够快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总之,观念新了,角色也会相应转变。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写作中。
  四、让思考成为写作的源泉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且表达得深刻、有思想,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文本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最终是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善于思考的人,是有深度的人。教会学生最有价值的本领,他们一定会受益终身。在学习中我让他们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地丰富自己的思想。教《药》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的道理,让学生反思当今社会;“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
  五、课堂练笔和生活随笔相结合,用实战来获得实效
  作文教学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这种情况,我采用了课堂作文定时训练和课下生活随笔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写作水平,并且效果显著。定时写作可以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和规范意识,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慢慢总结出来适合自己的写作规律;生活随笔,可以让学生认识生活,思考人生,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虽然人们常说“中学教师难当,中学语文教师更难当”,但我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了中学语文教师的乐趣,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写作知识,提高了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工作,积极去探索,一定会迎来作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注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本文通过实例对该教学模式的方法特征、思路及程序、具体应用作论述。  关键词:问题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直都是每个学校的重中之重。从“历史”类品社教学中谈几点尝试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生 戏说 历史责任  一、前言  “我穿越了”!这应该是21世纪孩子们最耳熟能详的对白。无论是广播电视、小说杂志,对历史的颠覆甚至是恶搞,成为
老鼠见猫总是胆战心惊  “你工作不稳定,学历也不高,将来怎么能给我女儿幸福呢?还有,你家人又在外地,父母也不在身边,将来万一家里有点事,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我怎么敢把女儿交给你?”第一次跟小荷去她家,听到她妈这番话,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小荷小声嘟囔:“不喜欢就算了,何必出口伤人呢?”我以为小荷只是说说,一度很担心她扛不过家庭压力。可没想到看起来娇娇弱弱的小荷竟然那么有主意,对她妈横竖只有一句话:
自信、大方,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心态。自信、大方地说话,不单单是心态问题,更是一种能力。“自信、大方地说话”的内涵扩展开来,应该是指孩子们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说话表情自然,姿态得体,语音清晰响亮,内容明白有序。它是一项需要培养和不断学习实践的能力。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孩子良好的综合素质打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
毕业季,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该校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16分钟的真情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学子,随即他的演讲内容通过各个媒体的广泛传播,在街头巷尾引起了热议。   “根叔”一下成了红人、名人。“根叔校长热”成为了当下高等学校的流行元素,在受到学生们追捧的同时,其他高校的校长们也纷纷模仿,像接力棒一样被不断传递。“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此乃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
摘 要 论述了excel文件、数据的几种保护策略,详细地叙述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  关键词 Excel 工作簿 工作表 VBA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5—0056—02
“嘿,机会终于来了!”听说部队马上就要打大仗了,“侦查”想:咱们决不会打那种无把握之仗,打仗前必然要对敌人的兵力部署、明碉暗堡等情況进行详细侦察。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我坚决要求上战场去,说不定,还可捞个功臣当当呢!  他“沙沙沙”地很快就写好了请战书,然后冒冒失失跑到团长跟前,将请战书往团长面前一递:“报告团长同志,二等兵‘侦查’前来向您请战。我会搞侦察。这次,我坚决要求跟随侦察小分队上前线去执行
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在矛盾中彼此对立,但它们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学中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两者不可偏废。提倡并注重过程的教学,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教学的结果。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和探索。既要看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把握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把注意力
晚清名士王闿运被视作促成齐白石由民间画师向画坛巨匠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但这位齐白石敬重一生的老师并非向他传授任何具体的书画技艺,而是将其拉入湖湘文人圈的“培养皿”中,使之自然生长。木匠与经学大师的相遇  1899年1月,37岁的齐白石经人介绍,拿着自己的诗文、字、画、印章,前去拜访本地名士、时年66岁的王闿运 (湘绮)。齐白石走后,王闿运在当月20日的日记 (《湘绮楼日记》) 中记道:“看齐木匠刻
摘 要: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我们要让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生活;真情实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学生愁,老师怕批,费时效率低的现象,经常使师生陷入尴尬的境地。作文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新课标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