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良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一所学校只有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拥有持续生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校围绕创建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学习型学校的目标,努力建设底蕴丰厚、精神丰盈、内涵丰富、物质丰足的学校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这些成绩,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
一、确立学校文化理念,形成学校精神文化,追求高位和谐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我校以“诚毅”为学校核心理念,以“诚以立身,毅以行远”为校训,努力践行“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爱善导,精研乐教”的教风,“信诚立人,敏学至精”的学风,“文行雅正,和搏日新”的校风和“弘毅自强,继往拓新”的学校精神。以“名师引领品牌,成才立交显特色”为办学策略,坚持“思想引领,整体创优”,加强师德教育和校本研修,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位和谐发展。这些构成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成长的共同愿景。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文化树品牌,以文化蕴内涵的办学思路,逐渐形成了诚毅的文化品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筑起了学校的精神脊梁,时刻激励着二中师生斗志昂扬而又冷静果敢,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不惧艰难而能勇往直前。诚毅的核心理念精炼而深刻的概括了我校的文化内涵,从做人和做事两方面对师生作出了指引,要求师生以至诚立身,以坚毅处事。
我们立足实际,连续几年开展了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读书活动,给老师们推荐了《责任胜于能力》、《做有品位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帮助教师找到做教师的自信,用比较优势的原理和多元成功的理论为教师的发展打开了新视角,更重要的是作用于教师的自信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和生活。
我们提出了“感恩、孝道、责任、协作”的师德修养“八字方针”,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第一是学会感恩、崇尚孝道。让教职工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二是勇担责任,创造卓越。树立“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的工作理念,强化“我的责任我负责”的工作意识。第三是团结协作、整体创优。倡导团结协作,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业绩。我们成立了教师业余合唱团,组织全校师生集体参与大型会操并获得滨州市第二届群众体育大会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在全县第五届全运会中夺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我校教师“整体创优”的争先意识和精神风貌。
正是在“二中精神”的引领下,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协作,埋头苦干,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不断取得新成绩,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真正起到了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品位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打造“绿色校园、精品校园”,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校容校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县城中心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我校对环境文化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水平管理,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我校的行政办公楼取名勤毅楼,取“天道酬勤”、“士必弘毅”成语中各一字。勤毅楼整体设计庄重典雅、恢宏大气。楼以“勤毅”命名,更是凸显学校师生自强不息的为人尚学精神。三座教学楼的名称分别为敏学楼、日新楼及行远楼,作为学校的育才之所,三座楼以“诚毅”之引申意义进行命名,取进学、承志、致远之寓意,时刻激励身在其中学习的学子能学有所成、日新不止。
我们对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楼道、每一处建筑甚至是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精心的创造性设计。教学楼内外以名人格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图书楼里张贴意味隽永的标语鼓励学生发奋读书,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实验楼中科学家追求真理的风采唤起同学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发挥“一湖三场五园”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文化长廊、绿树芳草与周围建筑自然搭配,浑然一体。做到设计新颖,寓意深刻,制作精细,布置得体,着力彰显校园建设的精品意识与文化品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效能,以期实现校园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景点都能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所有这些都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工作、学习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重建制度文化,重视多元与过程性评价,规范师生行为
制度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我们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认真制定相适应的策略,促使学校各项制度规范化、程序化、习惯化,保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师生评价制度上,我们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我们遵循“多元、专业、权威、开放”的八字方针,科学构建了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在考评的方式上,引入名师等学术权威力量参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成立了教学专家团队,使评价更具权威性;在考评的实施上,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变单一教学成绩评价为多元化全面评价,变奖惩行评价为开放的达标式评价,使评价更具有引领性。
同时,我们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构建和完善了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04年新课程试验之初,我校就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课题组”重点联系学校,今年一月,我校又与青岛二中等五所学校共同承担了省教育厅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发展报告的管理与使用”的研究课题。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了省级课题名校共同体的资源和平台,不断加大管理措施,完善学分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体系,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不断优化。评价过程不断趋于科学。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较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学校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以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富有丰厚底蕴、人文内涵、现代气息、蓬勃活力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沃土”,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注入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一、确立学校文化理念,形成学校精神文化,追求高位和谐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我校以“诚毅”为学校核心理念,以“诚以立身,毅以行远”为校训,努力践行“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爱善导,精研乐教”的教风,“信诚立人,敏学至精”的学风,“文行雅正,和搏日新”的校风和“弘毅自强,继往拓新”的学校精神。以“名师引领品牌,成才立交显特色”为办学策略,坚持“思想引领,整体创优”,加强师德教育和校本研修,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位和谐发展。这些构成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成长的共同愿景。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文化树品牌,以文化蕴内涵的办学思路,逐渐形成了诚毅的文化品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筑起了学校的精神脊梁,时刻激励着二中师生斗志昂扬而又冷静果敢,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不惧艰难而能勇往直前。诚毅的核心理念精炼而深刻的概括了我校的文化内涵,从做人和做事两方面对师生作出了指引,要求师生以至诚立身,以坚毅处事。
我们立足实际,连续几年开展了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读书活动,给老师们推荐了《责任胜于能力》、《做有品位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帮助教师找到做教师的自信,用比较优势的原理和多元成功的理论为教师的发展打开了新视角,更重要的是作用于教师的自信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和生活。
我们提出了“感恩、孝道、责任、协作”的师德修养“八字方针”,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第一是学会感恩、崇尚孝道。让教职工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二是勇担责任,创造卓越。树立“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的工作理念,强化“我的责任我负责”的工作意识。第三是团结协作、整体创优。倡导团结协作,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业绩。我们成立了教师业余合唱团,组织全校师生集体参与大型会操并获得滨州市第二届群众体育大会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在全县第五届全运会中夺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我校教师“整体创优”的争先意识和精神风貌。
正是在“二中精神”的引领下,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协作,埋头苦干,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不断取得新成绩,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真正起到了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品位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打造“绿色校园、精品校园”,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校容校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县城中心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我校对环境文化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水平管理,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我校的行政办公楼取名勤毅楼,取“天道酬勤”、“士必弘毅”成语中各一字。勤毅楼整体设计庄重典雅、恢宏大气。楼以“勤毅”命名,更是凸显学校师生自强不息的为人尚学精神。三座教学楼的名称分别为敏学楼、日新楼及行远楼,作为学校的育才之所,三座楼以“诚毅”之引申意义进行命名,取进学、承志、致远之寓意,时刻激励身在其中学习的学子能学有所成、日新不止。
我们对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楼道、每一处建筑甚至是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精心的创造性设计。教学楼内外以名人格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图书楼里张贴意味隽永的标语鼓励学生发奋读书,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实验楼中科学家追求真理的风采唤起同学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发挥“一湖三场五园”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文化长廊、绿树芳草与周围建筑自然搭配,浑然一体。做到设计新颖,寓意深刻,制作精细,布置得体,着力彰显校园建设的精品意识与文化品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效能,以期实现校园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景点都能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所有这些都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工作、学习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重建制度文化,重视多元与过程性评价,规范师生行为
制度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我们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认真制定相适应的策略,促使学校各项制度规范化、程序化、习惯化,保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师生评价制度上,我们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我们遵循“多元、专业、权威、开放”的八字方针,科学构建了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在考评的方式上,引入名师等学术权威力量参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成立了教学专家团队,使评价更具权威性;在考评的实施上,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变单一教学成绩评价为多元化全面评价,变奖惩行评价为开放的达标式评价,使评价更具有引领性。
同时,我们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构建和完善了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04年新课程试验之初,我校就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课题组”重点联系学校,今年一月,我校又与青岛二中等五所学校共同承担了省教育厅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发展报告的管理与使用”的研究课题。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了省级课题名校共同体的资源和平台,不断加大管理措施,完善学分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体系,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不断优化。评价过程不断趋于科学。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较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学校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以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富有丰厚底蕴、人文内涵、现代气息、蓬勃活力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沃土”,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注入持久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