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价值解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当前越来越密切的国际交流中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各个国家的语言使用中,往往也体现着各个国家在文化、风俗以及价值观上的差异。有效的语言沟通,一定是建立在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和尊重上的。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实现文化视角下的正确沟通。本文主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价值解析;问题与对策;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冯俏瑜,琼台师范学院。
  引言
  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问题、跨文化教育方法陈旧问题以及跨文化教育意识薄弱问题等方面。教师要进一步落实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在今后更全面地成长夯实基础。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价值解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问题。从目前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首要问题仍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没有将文化教育放在重点位置。虽然我国早已将“文化素养”设定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并且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语言教学三要素。但是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缺少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整体教学仍处于需要完善的阶段。
  此外,从一些非英语专业的教材来看,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讲解,很少涉及跨文化知识,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很难从教材中吸收必要的社会知识与文化知识,这对包括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学生视野拓展在内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不利。
  2.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跨文化教育方法陈旧问题。教学方法是将知识与学生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只有运用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方法仍然十分陈旧。许多教师仍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新技术的运用也比较消极。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和句法讲授上,而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却鲜有投入。一些英语教师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对学生文化视野的提高却不怎么重视。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应试教育,这便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在教学中得以发挥。教师的教学也是以分数为主,采用覆盖式的灌输教学。对此,无法因材施教,便无法有效分层,更无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收获更适合自己的成长。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诸如交际法、听说法、认知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实是更适合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的。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实践,推动个性化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3.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薄弱问题。虽然在英语跨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教师们逐步提高了对跨文化教育的认知,但是在教学重点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很多教师仍然将语言知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够关注文化教育。近些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一直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许多教师也开始关注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从研究的重点来看,仍没有摆脱语文化方面的束缚,也忽略了母语在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很多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重视起母语教育,也很少提及母语文化。即便是在当前英语教育日渐突出的当下,教师们仍存在着跨文化教育意识薄弱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意识薄弱的基础上,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理解也存在不足,教师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跨文化理念。同时,我国的英语教师也存在母语文化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典故时,更是缺少深入的理解和剖析,无法向学生传递出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未对母语和英语进行平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中西方文化观,从而也无法在英语的跨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文化的传递者,如果自身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系统理解,便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也无法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包括面对文化差异时的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此外,由于教师对两种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到位,也会导致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英语文化,从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无法对文化进行批判,不利于学生在面对文化时树立辩证思维。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存在一个命题,那便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梳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这个过程中,既要对西方文化的错误理解进行剔除,又要摆脱对东方文化中心论的偏见。在面对文化时,要树立更全面、更开放的态度。
  二、优化与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创新。在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实际情况来看,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往往会存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的差异。基于此,教学的展开也要做好针对性工作。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出与之對应的教学策略。同时,在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也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实现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交融,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学生的学习思路。
  新课程改革后,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进行指导工作。英语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便是针对这一要求来展开的。教师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结构以及生活经验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更愿意使用认知派教学方法。所谓认知派教学方法,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母语,并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对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行激发,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翻译法、对比法以及認知法等。此外,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纳入联结派教学方法。其原理在于,以经验为核心,强调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口语能力、输出能力等。这种方法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手段,实现英语概念、英语观念以及英语实物等方面的联系,并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与紧张感,让学生可以更勇敢地进行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错误,在实践中总结错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其实,从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并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若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必须要做好各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取其之长,避其之短。既要发现教学的规律,也要发现学生的规律,灵活运用,方能真正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英语跨文化教育中的跨文化意识。早在2007年,我国便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单一的英语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英语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综合能力等。针对这一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首先要提高教师对跨文化的理解,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认知。教师要主动关注外国的文化习俗,并在文化学习中树立对文化差异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同时,主动发现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实现自身视野的扩展。其次,在文化意识学习中,教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获取能力,以有效避免交流中的文化冲突。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及时更新观念,做到跨文化教育的与时俱进。
  3.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指导。课程的安排始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与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要结合社会的需求与跨文化教育的需求,实现学生、知识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同时,在教学安排与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层次性与兼容性。结合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对国际问题进行关注,对社会问题进行关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证能力。同时,语言文化的把控也是学生了解他国其他文化的关键,是学生丰富自身视野、提高自身内心的关键。学生要在跨文化学习中树立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在面对西方文化时,不要盲从,既要看到西方文化的优点,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缺点,正确认识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优化与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英语跨文化教育中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指导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在今后更全面地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连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30-31.
  [2]陈建平,杜军.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159-160.
  [3]尹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00300-00300.
  [4]刘满堂.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3):120-122.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是初中英语学科当中的基础性教学内容,只有扎实学好词汇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参与接下来更深一步的英语学习活动,并促进自身英语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鉴于此种情况,在平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就可以研究应用系列针对性有效情境策略,切实优化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便于学生迅速丰富英语词汇知识储备,进而助力自身英语综合学习目的达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情境;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朱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从目前来看,高中写作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应用支架理论,通过该理论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笔者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支架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王雅楠,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学
【摘要】本文以AEIM I U4 “Helping at a hospital”为例,围绕“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志愿者”话题,探讨文化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深层解读,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鼓励学生发扬社会服务公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英语课堂;主题语境;社会服务公德  【作者简介】金芳,杭州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
【摘要】在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反省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有了阶梯型的上升。而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全国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一个关乎小学英语教学能否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生死存亡问题。下面,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采用提问方式”“用多媒体教学”“倡导课外阅读”三个方面,对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有
【摘要】文化语境在宏观上常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处的文化空间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构成的文化关系。不同的文化语境在不同的层面对翻译活动以及译文的准确性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翻译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以《简·爱》为例来探讨文化语境的不同对英译汉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简爱;文化语境  【作者简介】吕婉欣(1986-),女,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实现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目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互动,还包含军事、技术、文化交流在内的多样化发展领域,这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而且目前国家对于高校英语类人才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加强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工作创新。基于此,本文笔者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历年高考英语的读后续写考题为载体,对学生在平时高考续写真题的习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把对记叙文的三大线索的恰当处理,作为帮助学生对读后续写文本有效阅读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续写情节的构思,以期提高学生读后续写的得分。  【关键词】有效阅读;时间线;情节线;感情线  【作者简介】李春波,萧山第十高级中学。  一、问题缘起  浙江省英语高考实行新题型以来的4年
【摘要】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手段在提高中职生核心素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树立跨文化意识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本文笔者以《饭店英语》教学为例,采用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化英語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中职生英语核心素养,希望给中职专业英语教学一些启示。  【关键词】 中职生;信息化教学;核心素养;饭店英语;策略  【作者简介】金楠,女,
【摘要】美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重要作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主动实践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与美术类专业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性。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就是依据CDIO的教育理念和美术类专业特点所进行一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此模式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既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又有利于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摘要】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生活的精神动力,它促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和发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實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把理想信念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作者简介】王潇伟,李萌颖,王运亭,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新时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