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题语境下渗透社会服务公德教育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AEIM I U4 “Helping at a hospital”为例,围绕“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志愿者”话题,探讨文化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深层解读,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鼓励学生发扬社会服务公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英语课堂;主题语境;社会服务公德
  【作者简介】金芳,杭州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这里的“文化”不限于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必备品格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具有世界意识的公民。这是一种现代生存理念的培育,也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主题语境不仅制约着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意义情境,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英语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树立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二、学科德育案例
  1.教材分析。本文以剑桥大学出版社教材“American English in Mind”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Helping at a hospital”为例,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进行德育渗透。主题语境为帮助他人。本文讲述的是美国19岁男孩Mike Coleman在非洲纳米比亚当地医院做志愿者的事迹。
  2.教学过程。(1)读前活动。首先,教师以学校校园网上的三则“志愿者”新闻报道引入本课话题:春游远足时为全校师生安排了一系列加油打气活动的高三大预班同学;运动会上那些身穿红色小背心的忙碌身影;暑期远赴云南支教的剑高同学。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Volunteer! 探讨了该词文化内涵后,教师询问学生个人经历及意愿:What kind of volunteer work would you like to do? If you can work as a volunteer,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why?
  (2)读中活动。教师展示了志愿者Mike的照片,并让学生对他的年龄、国籍、职业等进行猜想,并追问:“Why is he helping at a hospital? ”为解开疑团,教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原来,他之所以没在上学而在做志愿者是因为“He’s taking a year off before he starts work or goes to college”。 这里,教师引入了一个很重要的西方文化概念“Gap year”,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步入社会之前会体验与自己原来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他们可能出国旅行,也可能去做工。Mike结合了两者,远赴非洲到充满未知的纳米比亚去做志愿者。
  Mike在当地医院做志愿者,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艰苦。虽分文不取,但他很享受当下的生活。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文本: He’s learning a lot about life in Southern Africa, and about himself! He also has a travel plan in and around Namibia after he finishes his two months’ work.
  教师继续追问:“远在异国他乡,Mike对自我认识会有哪些提高?”这是个需要进行文本深度解读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结合Mike作为志愿者的日常描述和文本字里行间的信息作出合理推断。学生说,他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技能提高了,没有洗衣机也照样能把衣服洗干净;他可能发现其实自己很擅长与他人相处,在与当地人以及其他志愿者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中,他游刃有余;他可能发现自己对医学很感兴趣,因为看着需要救治的病人,他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被医治好的病人,他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回国后他可能会改变未来职业方向等。
  (3)读后活动。①从文本到“人与自我”。在解读完文本后,教师继续提问:“假如你也有Gap year,你会选择去非洲或其他地方做志愿者吗?”教师让学生跳出文本,由他人推及自身,再一次思考“人与社会”主题意义。学生这次的回答和上课初的回答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表示,大学毕业之后如果有Gap year,自己也要到世界各地去做志愿者,尽一名世界公民的一点绵薄之力;有的则表示,想去落后地区的孤儿院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这是本节课教师所希望看见的有意义的课堂教育生成。
  ②从文本到“人与社会”。除了未来的Gap year计划之外,在新冠病毒在世界多地肆虐的今天,当下的世界公民可以做些什么?教师挑选了2020年2-3月期间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视频与学生分享,如新冠肺炎爆发,武汉疫情告急时,武汉市武昌区华锦社区100多位居民报名参加志愿者;英国憨豆先生模仿者留在武汉拍摄短片为中国加油;40位法语音乐剧演员唱响“与你同在”为中国加油;在全球疫情扩散后,中国向意大利、伊朗、塞尔维亚等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不仅捐赠了医疗物资,还派遣了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前往疫情严重地区共同抗疫。
  What is a good way to help other people as a world citizen when the novel coronovirus continues to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作为一个有大局意识的公民来说,我们首先可以做的是配合政府管理,居家隔离,然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4)课后实践任务。教师设计让学生列举中国及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志愿者或志愿者组织,如留在武汉疫区清理医疗垃圾的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无国界医生等,并请他们课后去网上搜索更多感兴趣并愿意加入的组织,再说明加入理由。当然,他们也可以和同伴发起组织新的志愿者组织。
  3.德育观点评析。“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是“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志愿者生活的素材,蕴含着一定的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在读前、读中、读后进行了社会服务公德的德育渗透。在引入“志愿者”话题时,教师从学生身边的校志愿者入手,激活他们的原有思维图式。当问及学生愿意做什么志愿者工作时,大多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所熟悉的生活范围,选择了帮孤儿院小朋友读书、帮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理书、去博物馆做向导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当问及想去哪里做志愿者时,大多数学生表示,由于现实条件所限,并未想过可以走出国门。教师给学生渗透了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意识,为过渡到正文的学习作好铺垫:前往非洲的Mike是个怎样的志愿者?
  Gap year在西方较常见,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各种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找到真正想要的工作,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Mike的选择体现了他的世界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Gap year不常见,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在文化对比时更准确、更深刻地学习和汲取他国文化精华,使英语课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Gap year给学生建构了一个文化概念。学生可以跟随Mike去体验志愿者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虽不能获取第一手非洲生活经验,但也能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获取文化知识、比较文化异同,形成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正是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设想Mike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教师特意把志愿者精神和意义蕴含其中,作为志愿者,帮助的不仅仅是他人,也包括作为世界公民的自己,如此既可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又能唤醒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一举两得。
  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应将公德教育生活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将社会服务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理想的德育应该让学生在调研完后马上行动起来,不论是多小的志愿者活动,都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命题。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这次新冠疫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除控制疫情外,全球还有很多事需要我们世界公民一起去完成,如突如其来的地区性灾难、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等,地球家园需要全球公民一起来守卫。
  三、结语
  当今世界需要公民具有社会服务意识。本文中,教师利用英语课程中的语言和文化优势,通过课堂讨论等各种教学手段,渗透社会服务公德教育,使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语言能力,而且对国内外志愿者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识,为今后开展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戴群,熊秋菊.完善德育特色课程 增强世界公民意识[J].上海教育,2012(5):72-73.
  [3]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新课标对于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英语教学的方法,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必须要探究出英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状,深度理解新课标和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基础上落实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全面地提升英语教学整体的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教育发展进程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在教育改革的新标准下,巧设问题的新型教育方法成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和课堂的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提问环节则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通过让课堂提问成为一门艺术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课
【摘要】现阶段游戏化教学被频繁使用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并获取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无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实现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的想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的实用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闫召召,甘肃省平凉市
【Abstract】This report focus on analysing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over time, especially critically examin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in current managing organisation.  【Key words】humanistic perspective; M
【摘要】随着中国产业技术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中职院校与普通学校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做好中职院校教育的改革创兴,有效促进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适应产业技术经济发展的需求,就更加突显相关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分析了中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具体问题,探讨了微课教学的典型优势,就如何运用微课教学实现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中职院校;英
【摘要】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本文在研究在输入与输出假说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以读促写对高职校学生写作质量影响的成果进行实证性考证。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质量;高职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谭泉泉(1983.1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以读促写对高职校学生英语写作质量影响的研究,扬州中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当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的难点、重点,急需学生的突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英语写作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常常感觉无话可写,在单词的积累量上也比较缺乏,这是在当前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改善教学现状,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加强,有效教学得以实现。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写作质量的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在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阐述具体实例,分析了利用问题导学方法、情感体验教学以及创设更好的阅读情境的重要性,目的是更好地培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水平;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黄汉林,甘肃敦煌中学。引言  教育改革越发迫近,但是许多教师仍然对如何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怀揣着疑问,在
【摘要】词汇是初中英语学科当中的基础性教学内容,只有扎实学好词汇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参与接下来更深一步的英语学习活动,并促进自身英语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鉴于此种情况,在平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就可以研究应用系列针对性有效情境策略,切实优化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便于学生迅速丰富英语词汇知识储备,进而助力自身英语综合学习目的达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情境;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朱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从目前来看,高中写作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应用支架理论,通过该理论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笔者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支架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王雅楠,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