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 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量阅读 丰富语言积累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林语堂先生曾批评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 “无书可读”、“ 不许读书” 、“读不好书”。而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受诸多现代媒体的冲击,大多孩子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一、二年级要求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对三、四年级则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由此看来,要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在我们历年所教的学生中,都能发现,一些平常有着良好阅读习惯,会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他们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往往都比平常不爱阅读、少阅读的孩子更强。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文学修养,提高文学素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积累向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迁移,使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实现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品读经典 升华语言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有学问,有一种非凡的气度,这也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大量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为积累丰富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言,尤其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例如蕴蓄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古典诗词文赋,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品读。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
  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基础,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用我们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参加过李阳疯狂英语培训或新东方英语培训的人都会感觉到,为什么身处那样的课堂,全身的血液会沸腾起来,心中充满着一种要应和的,想立即投人行动中的冲动。原因就是,授课者自己热血沸腾激昂澎湃。因为有了这么一层教的氛围,学者才能从感情上去响应。我们的课堂也应努力朝此靠拢。有些教师碍于情面,或自身性格的原因,在课堂上平淡叙述
[摘要]新课改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贯彻实施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我们认真解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体育教学    新课改自提出到目前已有近十年时间,新课程理念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否人人在教学中真正贯彻执行恐怕要打一个问号,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的
在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些打油诗:“学习苦,学习累,学习还要交学费……”。“人生本就happy,何必苦苦study……”等等。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所以有的学生厌学。那如何能让学生爱学、乐学就是要老师好好考虑的问题了。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英语课堂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语言是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最重要的是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
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但因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和在体育课上教学手段单调等原因,使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甚至产生厌倦反感。而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因此,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话题。  一、教学主题和内容要突出“五化”  1、教学主题要多角化。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
【摘 要】中学化学实验室是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场所。如何加强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的管理工作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并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管理 化学 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
[摘要]目前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部分硬件设施落后、学生生源差、基础差、教学班额大,师资力量薄弱,加上教学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下降,教学课堂效果较差。本文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室;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现阶段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
我县2007年的中考英语试题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目标,全方位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结合试题与阅卷情况,对今年的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如下:    一、试题的评价:     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力求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不出偏、难、怪的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挥考
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为了让语文课外作业更加合理,老师们可是费尽心机。那么究竟该如何让传统作业的夯实基础与“开放”作业的新颖、实用巧妙结合,确立起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樹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呢?    (一)尊重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课题,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研究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
【摘 要】《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具有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物”与“我”的统一之美,“苦”与“乐”的结合之美,“静”与“动”的对比之美,完整地再现了欧阳修那高洁的情操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关键词】“物”与“我” “苦”与“乐” “静”与“动” 美    《醉翁亭记》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的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秀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