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精神的皈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关键词】陶渊明 还乡 归隐 家居生活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的一个低级官员陶渊明选择了退隐。这个举动在漫漫的时光中,焕发出了动人的色彩。林语堂先生说他是“一位人生的爱好者”、“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诚哉斯言。尤其是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里,陶渊明无疑可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清新和愉悦。
  辞官归隐是陶渊明一生的分水岭。在四十二岁这年,陶渊明抛开仕途、前程、功名的重重桎梏,不再侧身周旋于官场。在此之前的的岁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有过数次出仕的经历。这一年,他达到了仕途生涯的顶点,不再做些有名无实微不足道的虚职,而是出任了南方一个小县彭泽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他在这个位子上只待了80来天。对于这次敛裳宵逝,最直接的诱因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们通常可以想象一副官场生态图:一个挺胸凸肚的上级官僚高高在上,旁边点头哈腰着一个唯唯诺诺的下级。不同的是,这个陶姓官员自年少起,就娴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次,他拒绝端装整束地迎见。这件事触动了陶再也压制不住的自我意识,长久郁积的天性终于找到了出口。和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浪漫出走一样,陶渊明从官场的出走,亦带有浓厚的文学化的穿凿附会。所不同的是,李白是自我标高,陶渊明是同类装点。而据陶渊明说是“程氏妹丧于武昌”,他“情在骏奔”,才终于作出了关键的抉择。
  如果我们姑且搁置这些寻章摘句的老雕虫作风,以更宽阔的视野观察,陶渊明之所以能够文名弥高、精神广润,在于他树立了一种可以复制但不能超越的生存模式和生活典范。正如德国哲人海德格尔所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在这个意义上,陶渊明的归隐可视作其对诗人天职的追寻与恪守。在他的诗中,也如是比喻性地描述了这次非同寻常的人生转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里面洋溢着回到了家乡的欣喜。可故乡在哪里?它是一个人出生时的村落和庄院?还是一个人身后的山河与国土?是小河边的大槐树?还是在风中飘荡的旧日时光?一生仰慕陶渊明的苏东坡说:我心安处,即为吾乡。二战中流亡异国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说:凡我在处,即为德国。因为他深信他坚持了日耳曼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那么祖国就是自己随身携带的文化。诗仙李白在登临黄鹤楼时,坦率地承认无话可说,或许是崔颢题诗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打动了他无边的乡愁。对他而言,何处是才是故乡?是遥远北方的碎叶,祖先繁衍的陇西,还是长大成人的蜀中?他一生都走在寻找故乡的路上,故乡不只是意味着地图上的一个点,也是寄寓精神的一个广阔空间。
  还有一个悲壮的还乡。荷尔德林毕生都试图度测神性,终因无限接近而疯狂。他的母亲与祖母,两个寡居的老女人省吃俭用供其上学,但他没有走上亲人心目中的远大前程,去做一个牧师。他宾图根大学的同窗黑格尔、谢林在学术上均有大成,如日中天。而荷尔德林放射出了神话般的诗歌光芒,随即精神失常。在一个乡下的木匠家里,度过了神志不清的四十年。多年以后,奥地利的传记作家茨威格感叹道:他忘了世界,世界也忘了他。而他也求仁得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当他重返世界,他的一句诗迅速传布: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陶渊明给这句话做出了生动的注释。陶渊明所在的时代,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他却为困苦劳顿的人们臆造出了一个安详平静的幻想世界。在他命名为“桃花源”的乌托邦中,寄予的不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温柔反抗,也是其对精神家园的有力描绘。
  但是,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不尽如人意。在归隐后的22年里,陶曾经数次迁居,但始终都在庐山脚下移动。他开荒南野际,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知天乐命的生活。在归去的第二年,对他的生活如是写道: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在他的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诗风中,可以读出他的喜悦与成就。但种种迹象表面,他并不是一个好农夫。尽管他起早摸黑地操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结果却是“草盛豆苗稀”。或许是因为他初理稼穑,才开始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人之风告别。更多的是,他诗人的习惯所致:结庐人境,采菊东篱;悠然南山,飞鸟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寄情纵酒,爱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明知欲辨已忘言,却还是寂寞地写诗;他立在风中,抚弄那张著名的无弦琴,得到了无法言传的乐趣。
  而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畔隐居的梭罗,虽然也种豆——蚕豆,豌豆,土豆,以及甜玉米,黄玉米,萝卜。显然,年富力强的美国人要比我们儒雅的诗人的收成要好得多。梭罗更接近大地上的普通事物,他说:人生如果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因此,他终会回到人群中去。他奉行“超验主义”,要去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他在隐居中像哲人那样思考,像农夫那样投入。在他离群索居的两年里,罗列出了细致的账目表,前八个月的部分生活消费,造屋的材料投入,个人农场的第一年收支,等等。其中充满了乡下人式的的精打细算(包括一只西瓜一只黄瓜的价格)和管家婆式的的锱铢必较(美元单位每次都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三位数)。而陶渊明则是中国文人式的的未能齐家,在陶渊明的晚年,达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临终的前一年,无法实现自资的隐士,又瘦又饿,时人檀道济刺史增以粮谷与肉,但陶拒绝了来自官方的援助。可他并不讳言向四周求告乞食,因为:饥来催我去,不知竟何之。善解人意的街坊邻居给拙于言辞的诗人一饭之恩,这使他想起了韩信受惠于漂母的典故。这也表明了他远未丧失身为文人的固执情怀。但无论如何,再也不会回到被自己决然遗弃的过去。他说过:“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陶渊明在魏晋时代的出现固然是伟大的华夏文化塑造出的一朵奇葩,但在他身上依然可以见证全人类普遍的命题。宋代大儒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在人类的不同地域和时代,依然有类似的内心呼唤和选择。英国诗人雪莱说:“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陶渊明、荷尔德林、梭罗们一起拓宽了我们生存的可能。因为,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渴望回到精神上的静谧祥和之地。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践中,学生的议论文不能得高分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第一个因素就应是“准确”。考试大纲对观点的要求“准确、鲜明”,同样也十分重要地体现在其他方面,“不准确”也是困扰学生作文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准确    考试大纲中对观点要求的表述是“准确、鲜明”,其实“准确”不仅表现在对观点的要求上,还同时体现在其他的方面。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做到准确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行》一文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各种艺术手法:比喻、烘托和拟声,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琵琶行》一诗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音乐描写;比喻;烘托;拟声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该诗历来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古诗集批注》),是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全诗以乐曲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写乐曲的生动美妙,
【摘 要】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工具性 人文性 人文精神    语文是什么?顾名思义,语言文字。由语言文字进而语言文学,进而是蕴涵着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语文教学教什么?教人读书写字,由读书写字进而为进入生活继续学习
【摘 要】如果说《诗经》是文字绽放的一幅画,爱情婚姻的章节应该是最娇艳最生动最典雅最诗意的一笔。《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静女》中那个少女的俏皮与纯真,《击鼓》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与坚守,尤其是《氓》中那个女子的痴情决绝敢爱敢恨,无不牵动人心,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关键词】《诗经》 爱情观 决绝之美    喜欢《诗经》,喜欢《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喜欢《静女》中那个
为保障文理中学从八年学制改成九年学制这一教育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巨额费用,德国北威州政府于2019年1月15日通过了相关法案,计划在2022-2026年为地方政府提供5.18亿欧元,用于建成并完善更多的教室。  2018年7月,通過基民盟(CDU)和自民党(FDP)的党团投票,北威州议会取消了八年制的文理中学学制,将于2019-2020年开始实施九年制的文理中学学制,首批九年制毕业的学生将于2027年
【摘 要】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关键词】善用课本 巧换视角 一材多用 议论文 论据选择    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都知道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但我们常常把能够证明论点的材料,狭隘地理解为倾向跟观点完全一致的材料,其实,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特征,任何材料传达的
【摘 要】鲁迅,一个关注“病态社会”精神“病苦”的人,一个善于心理剖析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性格突出,情感丰富,作品中细节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中副词、连词的运用尤为有个性。  【关键词】文学评论;鲁迅;心理描写;副词;连词    鲁迅小说,关注“病态社会”中人的精神“病苦”,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深入开掘,因而显示出一种灵魂的深。高中语文教材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的《祝福》,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鲁
【摘 要】纵观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不难发现,题目的设计往往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修养。为备战新一轮的复习,突破语用难点,本文对今年高考的语言表达题及评分细则进行了梳理解读,希望在评分细则中发现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语言表达题 评分细则 备考策略     【试题通感】  2011年全国卷Ⅰ的语言表达题紧扣考纲,更加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又关注生活、
【摘 要】本文主要谈论讲授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后的心得。透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及海子其他的一些诗,从宏观上解读海子其人,也在心中缅怀海子。  【关键词】海子 幸福 孤独 转身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曾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的当代诗人海子的抒情短诗的代表作,语言朴素清新,情感纯净真诚。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我在讲授之后,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体悟。    幸 福    海
【摘 要】教参中对李陵形象的认定和评价是前后矛盾的。“死亡”非即等于爱国,爱国也非以牺牲为前提。李陵,乃是悲情的英雄。  【关键词】爱国主义;李陵;苏武;形象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四)入选了《苏武传》(节选),传记通过卫律招降而不应、单于逼降而不屈、李陵说降而不动三个典型片段,塑造了一个忠心赤胆、坚贞守节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苏武北海穷厄、杖节牧羊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爱国主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