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发微 鞭辟入理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一个关注“病态社会”精神“病苦”的人,一个善于心理剖析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性格突出,情感丰富,作品中细节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中副词、连词的运用尤为有个性。
  【关键词】文学评论;鲁迅;心理描写;副词;连词
  
  鲁迅小说,关注“病态社会”中人的精神“病苦”,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深入开掘,因而显示出一种灵魂的深。高中语文教材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的《祝福》,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鲁迅要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唤醒民众。因此,他的很多作品的主题都是批判封建思想的。教师要联系鲁迅的思想和他的作品整体的倾向,来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除了社会环境的描写之外,了解小说主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主要通过外貌语言等可以得知,并且由之可以得出中国农民特别是妇女阶层的病态特征。而作为鲁迅小说两大主题之一的“知识分子”——“我”只是在文章的首尾出现,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祥林嫂的同时去认识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就是小说思想意义的另一大教学目标。
  在“我”与鲁四老爷、短工,甚至与祥林嫂的言辞动作中,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我”对祥林嫂的回避躲闪,甚至是问心有愧的心情,然而这多是显性的分析。如同在日常的作文中一样,学生对人物的描写多半流于可见之外貌,可听之言语,可描之动态,而忽视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小说的细节心理描写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
  在《祝福》中,有处典型的人物心理描写: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活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在这段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替换教学法,把这段替换为: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有了什么豫感了?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活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明明说过“说不清”,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替换之后,文章原意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然而在仔细诵读中却能发现,改后的文字语气肯定,作者原文中所体现的矛盾焦虑的心情荡然无存。而造成这种变化的仅仅在于平时大家鲜为注意的一些连词和副词“大约、然而、会不会、或者、倘、但、而、而况、已经、即使”。
  在同时期的小说《阿Q正传》中,对于阿Q的名字,鲁迅也可谓颇费心机:
  我曾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使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
  鲁迅在极度不安的揣测中,“倘使”他号月亭,“或者”八月过生日,几乎断定“一定”是阿桂了,却突然又一个转折“而”他“也许”有号,又“倘使”有兄弟,那该“一定”是阿贵了,两次的变化,忽然又一个转折,“而”因为他是一个人,连阿贵也无从考证了!可见当时鲁迅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奈与不安。
  其实就鲁迅的审美观而言,他个人认为,小说必须写得从容,留有余地,无论做文章还是做事。他还说了一句更重的话:“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所以他较满意的文章并不是普通人喜欢的战斗性较强的《狂人日记》、《药》等,而是《孔乙已》和《在酒楼上》。
  《祝福》中,“我“的内心即是:极端的异类感——家乡唯一一个接受新思想的人,“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人;极端的绝望感——家乡与我而言再无任何亲情,“无论如何,决计要走了”的人。所以“我”才在思想中,反复的挣扎,祥林嫂问我死的问题“大约”是感到寂寞,“或者”是由于有了豫感,“倘若”有了别的意思,“即使”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应该”和我没有关系吧?
  在这里“我”即是伟大的犯人,也是伟大的审问者。“我”在无意识中成为帮凶的同时,也在引起自身的反省和自我审问,两种声音在相互碰撞。每个人都是审问者,每个人都是犯人。这其实是鲁迅内心的自我辩诘。所以,他的小说是一种“开放的文本”,一种“撕裂的文本”:他自己的价值判断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内在紧张。
  如同《老人与海》中未知结构一样,老人船边的巨大鱼骨,在老人的眼中这是他用尽生命拼搏的证据,而在岸边度假酒吧里人们的眼中却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玩笑,那么,这鱼骨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面对?对于祥林嫂的死究竟“我”有没有责任?阿Q的名字究竟是什么?阿Q究竟是坏还是不坏?鲁迅在提出质疑的同时,并没有正面问答,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副词、连词的运用,把思考的痛苦,命运的不安,展现给读者。一个宏大的结构,一个两难选择,一个痛苦的阅读经验,留给读者的反而是思考的快感。在这痛苦的内化中,把它隐藏到生命的、心灵的深处,把所有的惊心动魄的追問变成了长久的回味和更深远的思索,通过悲剧的净化,使精神得到升华,“而上了苏生的路”。所以“我”才在最后觉得“懒散而且舒适”,连空中到处都是“祝福的空气”;阿Q也在临死前甚至隐隐约约的觉得“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夏瑜的坟上也“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
  结合高中作文训练《写出人物的个性》中的要求:“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在小说的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细节的观察,细读文章中的字词,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揣摩、咀嚼、赏鉴,重点指出这些连词、副词的表达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分析综合C级能力(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态度)和鉴赏评价E级能力(鉴赏语言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合作者态度),技巧性的回答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李蓉,四川省华蓥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于开阔处见凄然,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诗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本文结合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对他晚年典型诗作的风格和情感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登高”诗;开阔;凄然    登高望远,境界开阔,往往能引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开阔的境界却能逗引或加强诗人的飘零孤独之感、渺小无依之情、壮志难酬之绪,正如清人查慎行所说:“于开阔处俯仰一身,凄然欲绝。”这一点在杜甫晚年的
【摘 要】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看起来毫不起眼,可细究起来却大有深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姓名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学教材 人物形象 女性 姓名    人名即人,言其名可以想到其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作为一个符号的姓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无数文人学者的姓名字
摘 要:在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的指导下,全美州外语督学协会(NCSSFL)和全美外语教学学会(ACTFL)根据新世纪外语语言能力要求的发展趋势,联合发布了《“能做”声明》(NCSSFL-ACTFL Can-Do Statements)。该标准以交际能力中人际沟通模式、
【摘要】语言交际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笔者多年教学农村生源高中生,针对他们的情况,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创设敢说之境、营造可说之境、酝酿善说之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交际能力 农村生源 高中生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农村生源学生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识不足
【摘 要】在实践中,学生的议论文不能得高分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第一个因素就应是“准确”。考试大纲对观点的要求“准确、鲜明”,同样也十分重要地体现在其他方面,“不准确”也是困扰学生作文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准确    考试大纲中对观点要求的表述是“准确、鲜明”,其实“准确”不仅表现在对观点的要求上,还同时体现在其他的方面。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做到准确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行》一文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各种艺术手法:比喻、烘托和拟声,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琵琶行》一诗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音乐描写;比喻;烘托;拟声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该诗历来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古诗集批注》),是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全诗以乐曲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写乐曲的生动美妙,
【摘 要】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工具性 人文性 人文精神    语文是什么?顾名思义,语言文字。由语言文字进而语言文学,进而是蕴涵着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语文教学教什么?教人读书写字,由读书写字进而为进入生活继续学习
【摘 要】如果说《诗经》是文字绽放的一幅画,爱情婚姻的章节应该是最娇艳最生动最典雅最诗意的一笔。《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静女》中那个少女的俏皮与纯真,《击鼓》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与坚守,尤其是《氓》中那个女子的痴情决绝敢爱敢恨,无不牵动人心,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关键词】《诗经》 爱情观 决绝之美    喜欢《诗经》,喜欢《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喜欢《静女》中那个
为保障文理中学从八年学制改成九年学制这一教育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巨额费用,德国北威州政府于2019年1月15日通过了相关法案,计划在2022-2026年为地方政府提供5.18亿欧元,用于建成并完善更多的教室。  2018年7月,通過基民盟(CDU)和自民党(FDP)的党团投票,北威州议会取消了八年制的文理中学学制,将于2019-2020年开始实施九年制的文理中学学制,首批九年制毕业的学生将于2027年
【摘 要】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关键词】善用课本 巧换视角 一材多用 议论文 论据选择    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都知道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但我们常常把能够证明论点的材料,狭隘地理解为倾向跟观点完全一致的材料,其实,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特征,任何材料传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