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题制胜探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不难发现,题目的设计往往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修养。为备战新一轮的复习,突破语用难点,本文对今年高考的语言表达题及评分细则进行了梳理解读,希望在评分细则中发现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语言表达题 评分细则 备考策略
  
   【试题通感】
  2011年全国卷Ⅰ的语言表达题紧扣考纲,更加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又关注生活、关注人文,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修养。
  此大题共三个小题,总分值为15分,分别为5分的语意连贯题,4分的长短句句式变化题和6分的仿写题。从题型上看,都属于传统题型,与前几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的出题形式,难度基本吻合。从得分情况看,它也是高考语文几大板块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甚至低于诗歌鉴赏、散文阅读和作文等“历史性”难点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近年来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确有下降之势;另一方面,试题的精严度、灵活度、综合度在提升,一降一升之间,我们便难免发出一声叹息。
  【细则探微】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此题属于镶嵌式填充题,即:给出一段文本,确定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个虚词,使之符合语境,上下衔接,语意贯通。
  分析试题不难看出:①答案强调的是表条件关系类副词;②强调的是一种绝对肯定语气的副词;③强调的是前后句子之间的包含性;④是强调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的副词;⑤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考试说明》对此题的要求是:“连贯”就是要求语言单位(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顺畅,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可以发现:评分标准是以《考纲》为依据制定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想回答准确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如:(4)答案就可以紧承下一分句中“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中“有时”一词得出。
  【备考启发】
  通过以上分析,在平时训练中应该依据以下原则展开复习:
  ①对文段的整体把握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更加理性地思考,多关注文段思路,找关键词,体会语气语脉的相承性,体会语流通畅的表达效果。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语文的思维能力。
  ②大胆放手我们的阅读课,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去体会,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时间有限,读一些千字文总可以吧?如《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的时评、讲座讲稿,思考最新颖、时尚的观点。语文学习本身也需要一种悟性,不同于解数学题,靠方法,靠定义定理,“读——析——用”的主动学习要比教师课堂分析讲授的效果好得多,这也许就是语文学习的思维规律培养过程。
  【细则探微】
  1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首先要把长句拆分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短句,提取句子的主干。注意表达流畅,写出的若干短句应以“它”等指示代词起头,组成流畅完整的一组短句。如所有短句皆以“总结”开始,则视为累赘。另外,最好给每一句标出小标号,小句之间的顺序不能颠倒,有必要的连接词语。
  【备考启发】
  句式的变换,实际上是指改变句子的结构方式。从这道题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很多学生根本不理解题意,不清楚何为长句,何为短句,卷面勾勾抹抹。这道题如能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单独成为小句,就可以得到基础分2分。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从基础抓起,对层次不高的学生,甚至要不厌其烦的反复练习,夯实基础,才会在考后不留遗憾。其次的2分是句子内部顺序和连接词问题,阅卷过程中发现这两分不容易得。因此,在平日的训练中要对每一类题多给以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不只关注正确答案是什么,还要学会审视和完善自己的答案。加强答题的规范性,条理性。让我们的语文试卷如同一件精心雕琢、潜心打造的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细则探微】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此题采取分项分等打分原则。要求比喻贴切,即:前面分句本体与喻体不是同一事物,后面分句述宾语也构成比喻,喻体能形象描绘说明本体。内容合理、健康、和谐,即:前一分句的喻体能与后一分句动词搭配合理。句式相同,句式结构与示例基本一致,字数大体相等便符合要求。优秀的答案综合以上要求,是无懈可击、值得推敲的:
  友谊是一只宽大的风帆,能阻挡侵袭在人们心中的巨浪,
  友谊是一把坚实的雨伞,能屏障滴落在人们心头的细雨,
  友谊是一排长长的树林,能阻隔久聚在人们心中的尘沙。
  全国卷Ⅰ今年的仿写题与去年的出题形式、要求、分值一样,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类题目虽然常见,但句子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并与修辞组合考查,导致此题失分率很高。阅卷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一句中的喻体应该有两个,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坚冰”“尘埃”“阴云”这一组。2.前一分句的喻体与后一分句的动词搭配不合理,或者只是机械地选一个动词而已。3.内部句式比较复杂,忽略了形式,特别是后半个分句写得很随意。4.套用情况很多,语言苍白匮乏,缺乏积累。
  【备考启发】
  鉴于以上分析,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对待此题要牢记“四要”,即:话题要从一而终,防止中途易辄;修辞要严格运用,防止使用欠佳;结构要遵规蹈矩,防止盲目随意;内容要百花齐放,防止格调不高。总之,对于这类“比着葫芦画瓢”的题,要求我们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有物才会言而有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或学习中做个有心人,不建议读休闲读物,作为中学生,你应该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文章。这会让学生在遇到此类题时信心大增,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语言表达题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备考中,我们要重视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重视基础训练,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重视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功到自然成”,经过科学有效的备考,我们定会点燃学生心灵和智慧的花火,燃起学生对语言表达题关注的热情,怀揣满满的信心,制胜于高考考场。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看起来毫不起眼,可细究起来却大有深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姓名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学教材 人物形象 女性 姓名    人名即人,言其名可以想到其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作为一个符号的姓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无数文人学者的姓名字
摘 要:在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的指导下,全美州外语督学协会(NCSSFL)和全美外语教学学会(ACTFL)根据新世纪外语语言能力要求的发展趋势,联合发布了《“能做”声明》(NCSSFL-ACTFL Can-Do Statements)。该标准以交际能力中人际沟通模式、
【摘要】语言交际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笔者多年教学农村生源高中生,针对他们的情况,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创设敢说之境、营造可说之境、酝酿善说之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交际能力 农村生源 高中生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农村生源学生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识不足
【摘 要】在实践中,学生的议论文不能得高分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第一个因素就应是“准确”。考试大纲对观点的要求“准确、鲜明”,同样也十分重要地体现在其他方面,“不准确”也是困扰学生作文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准确    考试大纲中对观点要求的表述是“准确、鲜明”,其实“准确”不仅表现在对观点的要求上,还同时体现在其他的方面。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做到准确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行》一文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各种艺术手法:比喻、烘托和拟声,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琵琶行》一诗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音乐描写;比喻;烘托;拟声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该诗历来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古诗集批注》),是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全诗以乐曲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写乐曲的生动美妙,
【摘 要】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工具性 人文性 人文精神    语文是什么?顾名思义,语言文字。由语言文字进而语言文学,进而是蕴涵着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语文教学教什么?教人读书写字,由读书写字进而为进入生活继续学习
【摘 要】如果说《诗经》是文字绽放的一幅画,爱情婚姻的章节应该是最娇艳最生动最典雅最诗意的一笔。《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静女》中那个少女的俏皮与纯真,《击鼓》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与坚守,尤其是《氓》中那个女子的痴情决绝敢爱敢恨,无不牵动人心,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关键词】《诗经》 爱情观 决绝之美    喜欢《诗经》,喜欢《关雎》中那百转千回的爱情,喜欢《静女》中那个
为保障文理中学从八年学制改成九年学制这一教育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巨额费用,德国北威州政府于2019年1月15日通过了相关法案,计划在2022-2026年为地方政府提供5.18亿欧元,用于建成并完善更多的教室。  2018年7月,通過基民盟(CDU)和自民党(FDP)的党团投票,北威州议会取消了八年制的文理中学学制,将于2019-2020年开始实施九年制的文理中学学制,首批九年制毕业的学生将于2027年
【摘 要】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关键词】善用课本 巧换视角 一材多用 议论文 论据选择    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都知道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但我们常常把能够证明论点的材料,狭隘地理解为倾向跟观点完全一致的材料,其实,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特征,任何材料传达的
【摘 要】鲁迅,一个关注“病态社会”精神“病苦”的人,一个善于心理剖析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性格突出,情感丰富,作品中细节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中副词、连词的运用尤为有个性。  【关键词】文学评论;鲁迅;心理描写;副词;连词    鲁迅小说,关注“病态社会”中人的精神“病苦”,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深入开掘,因而显示出一种灵魂的深。高中语文教材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的《祝福》,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