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规范、鼓励、激励等作用,提高员工的素质及汉阳,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制度
0 前言
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集中了卫生、教育、文化、科技等高知识人群,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现如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第一资源,想要企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规范、鼓励、激励等作用,提高员工的素质及汉阳,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可以很好的反应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工作能力,为管理者提供依据。
1 绩效工资的涵义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 一是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二是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三是分级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强化地方和部门职责。四是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2 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关措施
2.1建立真正“绩效”和“公正科学”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估体系
2.1.1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体现事业单位的特性,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的行业特征,以及同一单位内部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同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标准,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在规范事业单位工资、津贴制度的同时,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大多是知识性员工比较集中的地方,用简单“计工分”的形式考核绩效是很难测度的。据了解,在我国有的地区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时走了些弯路,比方说老师上一节课计多少分,上两门新课计多少分,指导一篇论文计多少分,参加多少次会议得多少分。老师的工资由各个指标上的得分综合来决定,有点像计件工资的意思。笔者认为,对知识性员工的考核,不应该像对一般员工考核那样变成简单的计公分的制度,更多的应该考核他们的能力,对工作的热情。同时,充分调动内部职工在考核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不宜单纯地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一定要在传统的“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真正地让绩效工资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2.1.2加强领导,广泛参与。最好的做法是成立一个考核委员会,由各级员工参与,也就是既有单位的高层领导、部门领导,又要求员工代表。另外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申诉机制,让员工在觉得考核结果不合理的时候,有申诉的渠道,这个非常关键。
2.2.3杜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考虑到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这个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好多单位的考核普遍存在这个现象。这就要求在考核中,坚持业绩为主,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考核工作的监督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核定岗位职责、量化工作任务等方式,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坚持以评价结果作为兑现薪酬的依据,使工作人员收入与贡献挂钩。通过动态调节绩优工作人员与绩差工作人员的绩效收入差距,让人们意识到绩效工资能增加工资收入,从物质奖励上对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职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带动其他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发挥应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2 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工资的实施是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要使绩效工资落到实处并为广大的事业单位职工认可,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績效评价机制就是为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建立的一套评估系统,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各个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制订。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之初,应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及“双肩挑”人员的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会对职工产生激励作用,从而通过考核促进员工绩效水平的提升与改进。
2.3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要规范。
目前,事业单位逐步实行聘用合同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签订聘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合同期限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岗位调整比较随意,甚至有时并不考虑相关的岗位要求,随意调换,结果造成了职工的生涯规划比较困难,甚至没有职业上升的通道。如果把职工的岗位任职情况写入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该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任职能力和经验要求等,就可以更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利于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祥林,李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
[2]胡正友.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
[3]彭青松,宋银清.分类指导 突破三难[j],中国人才,2009。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制度
0 前言
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集中了卫生、教育、文化、科技等高知识人群,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现如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第一资源,想要企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规范、鼓励、激励等作用,提高员工的素质及汉阳,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可以很好的反应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工作能力,为管理者提供依据。
1 绩效工资的涵义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 一是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二是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三是分级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强化地方和部门职责。四是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2 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关措施
2.1建立真正“绩效”和“公正科学”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估体系
2.1.1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体现事业单位的特性,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的行业特征,以及同一单位内部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同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标准,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在规范事业单位工资、津贴制度的同时,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大多是知识性员工比较集中的地方,用简单“计工分”的形式考核绩效是很难测度的。据了解,在我国有的地区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时走了些弯路,比方说老师上一节课计多少分,上两门新课计多少分,指导一篇论文计多少分,参加多少次会议得多少分。老师的工资由各个指标上的得分综合来决定,有点像计件工资的意思。笔者认为,对知识性员工的考核,不应该像对一般员工考核那样变成简单的计公分的制度,更多的应该考核他们的能力,对工作的热情。同时,充分调动内部职工在考核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不宜单纯地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一定要在传统的“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真正地让绩效工资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2.1.2加强领导,广泛参与。最好的做法是成立一个考核委员会,由各级员工参与,也就是既有单位的高层领导、部门领导,又要求员工代表。另外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申诉机制,让员工在觉得考核结果不合理的时候,有申诉的渠道,这个非常关键。
2.2.3杜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考虑到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这个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好多单位的考核普遍存在这个现象。这就要求在考核中,坚持业绩为主,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考核工作的监督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核定岗位职责、量化工作任务等方式,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坚持以评价结果作为兑现薪酬的依据,使工作人员收入与贡献挂钩。通过动态调节绩优工作人员与绩差工作人员的绩效收入差距,让人们意识到绩效工资能增加工资收入,从物质奖励上对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职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带动其他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发挥应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2 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工资的实施是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要使绩效工资落到实处并为广大的事业单位职工认可,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績效评价机制就是为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建立的一套评估系统,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各个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制订。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之初,应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及“双肩挑”人员的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会对职工产生激励作用,从而通过考核促进员工绩效水平的提升与改进。
2.3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要规范。
目前,事业单位逐步实行聘用合同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签订聘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合同期限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岗位调整比较随意,甚至有时并不考虑相关的岗位要求,随意调换,结果造成了职工的生涯规划比较困难,甚至没有职业上升的通道。如果把职工的岗位任职情况写入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该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任职能力和经验要求等,就可以更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利于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祥林,李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
[2]胡正友.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
[3]彭青松,宋银清.分类指导 突破三难[j],中国人才,2009。